杨洋
当今社会,人力资本水平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近些年,我国人力资本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我国地区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扩大。收入分配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收入分配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通过考察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探究二者的影响机制,对于进一步优化我国人力资本水平、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了飞速增长,使得是国家实力显著提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的社会问题,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东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远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因此,探寻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预测其发展趋势,在保证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如何缩小收入差距,成为了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本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大,人力资本投资对不同地区收入水平的影响也已经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在经济、知识、科技和信息全球化的形势下,决定一个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不再是它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多少,而是其拥有的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少。现阶段依靠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投资获取收入仍然是我国居民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通过深入探究人力资本水平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对于我们优化人力资本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我国学界对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差距的关系问题已经有了很深入的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本文将主要从劳动力迁移这个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概述。
(一)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投资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投资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劳动力的流动会缩小收入差距。安虎森、刘军辉(2014)发现会出现劳动力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回流,从而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现象,但落后地区的技术进步需要能够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刘会政、王立娜(2016)通过对京津冀的研究发现,劳动力的流动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并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水平。二是认为劳动力的流动会拉大收入差距。余吉祥、沈坤荣(2013)发现,我国人口空间集聚会导致迁入迁出地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朱炎亮(2016)发现对农村人口流动的限制会扭曲劳动力要素配置,造成经济效率低下,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进而影响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水平。朱江丽、李子联(2016)研究发现,东部地区依靠自身的区位优势以及资源禀赋吸引了较多的知识技术型人才,随着户籍制度限制的逐步打开,劳动力流动的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大。
(二)其它因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马立军、王明成(2013)探究了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各种因素,发现市场化水平的贡献率达10.2%。梁柱、陈继勇(2014)等从贸易开放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原因,發现对外开放水平较高地区的人均GDP要高。龙莹、王哲慧(2015)认为职业是导致不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方超、罗英姿(2016)研究发现,教育的公平性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要远大于教育的扩张。孔庆洋(2017)认为垄断行业的存在会导致不同行业群体收入水平上的差异,这也是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主要原因。王胜华(201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对教育、卫生健康的投资更有利于缓解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朱成全、李东扬(2018)基于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研究了当前的制度环境、公共政策、收入分配的体制机制等几个方面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通过梳理文献可以发现,学界对人力资本投资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现有文献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可能缩小收入差距,也可能扩大收入差距。而且现有研究都是从全国视角出发,事实上,不同地区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都各不相同,所以,在充分考虑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的情况下,应分地区考察人力资本投资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力资本投资对不同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影响机制分析
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投资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影响收入差距。人们决定是否进行劳动力迁移是以收入水平的高低作为评判标准,而较高的劳动力成本会驱使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使用其它生产要素,例如资本来代替劳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时,新型产业结构又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产生新的影响,从而带动劳动力再一次的流动和转移,在此过程中就会逐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进而影响到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如图1所示。
四、政策建议
(一)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在中部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实现不同受教育群体的公平,同时加大对贫困家庭的补贴,落实贷款的优惠政策,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化。在东部地区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克服在经济发展中的人才瓶颈,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保证未来人力资本的有效供给,进而达到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目的。
(二)完善劳动力就业市场
加大户籍改革措施落实力度,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有效流动。还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发育和规范劳务中介组织与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培训,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同时提高劳动力素质,鼓励校企合作,建设职业性的高等院校,同时为在职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增加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工作能力,改变生活,缩小收入差距。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落实对中部和西部落后地区的精准扶贫政策,继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金,提高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同时财政资金要向贫困地区和薄弱的领域倾斜,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向低收入群体和贫困人口,从而达到缩小收入差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