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桥
同学们都知道,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在散文中也是一样,抓住散文的线索,便能体察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东西南北,古今中外,精神的、物质的、现实的、幻想的,都可以信手拈来,但这些材料都是为一个中心服务的,这个中心就是“神”,就是线索,并通过它把零散的材料贯串起来。今天我们具体来看一看散文线索有哪些呈现方式:
一、以情感(或情感细节)为线索,多见于咏物、抒情散文,在一些怀人叙事散文中也常常碰到。
《白杨礼赞》一文中,茅盾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文章开宗明义,点出“赞美白杨树”的原因在于它的“不平凡”;接着通过介绍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引出那“傲然地耸立”的白杨树,继而描述了白杨树的外部形象和内在气质,突出了它“不平凡”的特点,并再三赞美它“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然后紧扣这“不平凡”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树及人,道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使“赞白杨”这一情感贯串文章始终。
又如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史铁生精选“看花”这一行为细节作为行文的线索来展开全文。第一次是在“我”双腿瘫痪,脾气暴怒无常的情况下,母亲提出要和“我”一起去看花,目的是想通过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来驱散“我”心中的阴影,唤起“我”对生活的希望;第二次是在树叶飘落的秋季,母亲要和“我”一起去看花,目的是让我像菊花那样,不畏严寒,勇敢地面对生活;第三次是母亲去世后“我”看菊花,“我”终于理解了母亲的心愿和母亲的爱。这三次看花,层层深入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以物件(或形象)为线索,多见于叙事散文,且常常直接呈现于文章标题当中。
《台阶》一文中,作者以“台阶”为线索组织材料,文眼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文中对台阶的描写从过去到现在、从旧到新、从低到高,这个不停变化的过程也是父亲一生的浓缩,通过“台阶”的变化集中反映了父亲的各种品质。父亲对“高台阶”的追求,深层说的是他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敬的愿望。
《背影》中,朱自清抓住“父亲的背影”这一特定形象,开篇点题引出背影;之后写父亲买橘子过铁道的细节,刻画背影;再后来则是描写了父亲辞别的场面,惜别背影;最后描写自己在晶莹泪光中浮现的父亲的背影。全文以背影为线索,使得文章前后贯穿一气,浑然一体,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慈父的形象,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敬爱和思念之情。
三、以观点为线索,多见于议论性散文。
如《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罗素以“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三方面为线索行文,从而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与追求。此类线索旨在串联逻辑,且通常具有较强的说理意味,重视哲理的引申和观点的输出。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上说:“凡做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以蔽之,扩之则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这句话对散文的线索来说,也可算是一个鲜明的注脚,也是对线索运用意义及方法的进一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