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浏览痕迹”“猜你喜欢”“今日推荐”……身处大数据时代,你的手机好像比你更了解自己。一方面,“大数据”“算法”等数字技术让人们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便利;另一方面,用户也为此付出了看不见的代价,比如点击广告付出的时间成本,选购商品服务时被“套路”的金钱支出,以及兴趣爱好、上网痕迹、搜索记录等个人隐私数据被收集研究。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商家通过算法推荐博人眼球的劣质、低俗内容,以获取关注和流量,助推了网络空间中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观点一览
算法推荐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算法推荐满足了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而另一方面,内容能否推送、推送什么内容、内容推送给谁,往往由算法决定,用户很难自行选择。算法推荐的滥用,容易让人自动过滤掉“不感兴趣”“不认同”的信息,實现“看我想看,听我想听”。久而久之,深陷“信息茧房”而不自知。
作为一项应用技术,算法推荐本身是中性的,但“技术中性”不能等同于“价值中性”,决不能让价值观成为算法推荐技术的附庸。尤其是当算法推荐的设计理念偏离正确导向,一味遵奉“流量至上、利益至上”时,诸如“大数据杀熟”、劣质低俗信息推送等问题就会随之而来。只有坚持主流价值导向,积极传播正能量,才能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