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崖
我在景德镇一家店内发现了一种尤为古拙的瓷器,通体不规则,瓷器的表面斑斑点点,釉上得也不均匀,红白相间,似乎是用毛笔甩上去一样,砂感十足,细腻毫无。我看了一眼价格,尤为惊人,一只口杯的售价在六百元左右。问店家,方知这种瓷名曰“志野烧”,是一种发轫于南宋时期的瓷器烧制方法,近些年一度在日本流行,被炒出了天价。
南宋时期,许多日本僧人来到中国,在中国的闽、浙、赣一带上岸,在对中国瓷器的研究中,他们逐渐爱上了一种名为“白天目”的瓷器,这种瓷,上的釉白而温润,大气磅礴,很有意境。他们学习到相关技术以后回到了日本,经过不断试验,在白釉的瓷上出现了许多棕色的眼睛一样的东西,这种红白相间且古拙自然的瓷器,在日本被称之为“志野”,意思是“红白相间的釉彩”。
向来崇尚自然、朴拙的日本匠人,喜欢在瓷器的烧制过程中充分保留陶泥和堆釉的天性,随意为之,从不刻意塑型。这样烧制的瓷器,在艾土上用天然氧化铁来绘制图案,再裹上长石釉,经过一千摄氏度以上的高溫烧制,出窑以后,就成了丝毫不规则、件件与众不同的志野烧。
如果说高白泥做出来的青花瓷是瓷器中的贵族,那么志野烧就是隐居乡野的闲散狂狷之士。精致,是瓷器带给人的常见面孔,好似西装革履;而闲散与自然,则是瓷器穿了休闲装、着了运动服。这是瓷器带给人的两种状态。
在景德镇,我问在瓷器行业做了多年的张先生:“志野烧算是小众表达的一种瓷器吗?”他的回答是:“小众与大众,全看用瓷者的心态和爱好。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对于追求精致的人来说,志野烧的确是小众了些,然而对于只喜欢志野烧的人,其余的瓷器反倒显得小众。”他还说认识一位烧制志野烧的老爷子,老爷子喜欢以原矿釉来烧制瓷器,做出来的瓷器既有古拙之美,又细腻如玉石。可惜的是,老爷子作古以后,他的儿子虽然承袭了他做瓷的技术,只是无论怎么做,总是达不到父亲的境界,方才慨叹:“怎么没在父亲在的时候,多向他老人家讨教一些技艺精髓?”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说不定哪一天志野烧的制作技艺也会失传,就像恐龙一样,从这个世界彻底湮灭。
适用主题:独立个性;美的真谛;小众与大众;处世态度;工艺传承……
文本解读: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 尹华
角度一:顺其自然,彰显个性
千雕万琢的瓷器,虽然精致,但这种刻意的美有时不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率性而为来得独特。不精致的志野烧与繁复细腻背道而驰,却彰显出一种大道至简的质朴与超然。很多事也是如此,过分修饰的不一定美,字斟句酌的不一定是好文。
角度二:匠心坚守,薪火相传
时代的车轮更迭演进,多少令人叹服的手工艺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志野烧作为一种小众瓷器,烧制者本就不多,若后代对先辈的技艺不加以研究,不得其烧制的精髓,这一独特的工艺便会彻底湮灭于历史尘埃。当古典优秀技艺面临时代困境,失去的不仅是一份另类的美,更是一种难寻的工匠精神。
学生运用示例
与其随波逐流,不如独一无二。在纷纷扰扰的社会进程中,我们似乎很容易丢失个性而把自己复制成一种大众化的世俗模样。志野烧瓷器却不惮于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粗糙与不规则。在千篇一律的俗釉艳彩中,志野烧粗糙得格外超脱拔俗。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与其在潮流中迷失了自我,不如放下伪装,活出真我。
——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 罗斯燃
美无所谓大众小众。当精致、细腻占据我们头脑中对瓷器的固有印象时,毫无规则、砂感十足的志野烧仿佛一位狂狷隐士潇洒而来。精致是一种美,古拙亦是,喜恶全看个人品味。不要用“大众”还是“小众”这样被动而庸俗的标签去界定美的种类,关键在于敞开胸怀,放出眼光,对艺术一视同仁地怀有尊重和欣赏,跳脱固定思维,拥抱大千世界。正如罗素所说:差参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 缪艺衡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