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鹏
“明天又会有明天的星,不断地在尼罗河上,升起,又沉落,永无休止。”尼罗河畔,星辰明灭,仿佛一则神谕,隐喻着生命的循环。
《星落尼罗河》是一篇蕴含着深刻哲理的游记。文章通过记叙作者从开罗沿尼罗河一路南下,途径卢克索、帝王谷,最终抵达阿斯旺,记录了埃及的风土人情,揭示了埃及贫富分化严重、文化没落的现状,传递了作者对生命循环的思考。
这种“循环”,小而言之,是个人的穷通得失。文中一位参加过阿以战争的侏儒舟子,对作者坦言:“我讨厌战争,只想平安地在尼罗河上过日子。”他阅讀过战争的残酷,最后又回到了原本朴实、平静的生活中,正如尼罗河上的星辰落在黑暗的天宇后又悄然亮起,闪烁着安谧的光。不论经历过多少动荡纷乱,命运如何坎坷多舛,流淌的生命都在无常的世事间永久循环,正如尼罗河上群星的倒影,无论河水怎样流过,星子永远在同一个地方。“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这人世间的穷通得失,其实就蕴含在舟子的渔歌中,就藏在星沉星落的循坏里。
大而言之,这种“循环”是时代的悲欢。作者来到阿斯旺,参观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坝。这水坝历时三十年才建造完毕,它使尼罗河水不再泛滥,增加了埃及三分之一的耕地面积。埃及的人们因此狂欢。五十年后,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它的缺点:第一,它破坏了尼罗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第二,淤泥的沉积正在缩短该水坝的寿命。时代的悲欢无非就是这样:上一代人的骄傲,成了下一代人的忧患;一个欢喜的时代过去,一个悲哀的时代接踵而来。然而作者又说:“阿斯旺水坝看起来是够壮观的了,但是,比起一整条尼罗河又算得了什么呢?”是啊,无论是欢歌的时代抑或是低徊的时代,从更高的角度来看,譬如站在历史长河的岸边观望,都只不过是长流中的一朵轻浪、一片涟漪。一浪没入水波中,又会有其他的浪花翻涌,时代悲欢的循环正是如此。
再把视角放大,不难发现这“循环”更是文明的兴衰。尼罗河是埃及文明的母亲,然而作者站在开罗的岸边,看见这条河流“到了开罗三角洲以后就混沌一片”,多么令人惋惜喟叹!污浊混沌的不仅仅是尼罗河,更是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沿岸的一些小村,人们生活贫困,以至于作者的车一停,就有大群的小孩子围上来乞讨。埃及曾经拥有过那样伟大的文明,如今人们却连三餐都不继,更不要说文明了。一个文明,有其极盛的时刻,也必有其衰落的岁月。焉知那没落的文明不会再次兴盛呢?正像那尼罗河上的星辰,夜间它们一颗颗地亮起,河中也光晕闪烁;到了清晨,星星全数在晨雾间隐遁,尼罗河上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兴了又衰,衰了又兴;升了又落,落了又升;明了又灭,灭了又明……这便是文明的轮回。
解读至此,林清玄文章的“禅机”便显露出来了。不论个人、时代还是文明,必有放歌高唱的时刻,也有浅酌低吟的时刻,正如星辰会亮起也会隐没。最黑暗的时刻会流逝,最繁荣的王朝亦会过去,无需为之惋惜感伤,这是生命的循环。
站在生命的河畔,看星辰一颗颗灭去,不必叹惋,毕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明天,那星辰依旧会如约亮起。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一二一校区
“一条大河波浪宽”是歌曲《我的祖国》里的一句歌词,其实,在很多孕育文明的古国里,都有一条象征着国家命脉的长河,对于埃及而言,尼罗河就是这样的存在。
尼罗河像母亲一样滋养了埃及文明,又在埃及的兴衰中聆听着时代的赞歌与悲歌,林清玄走近尼罗河,通过在沿岸七个不同地点的见闻,感受了异域文明的“循环”禅机。小到个人的穷通得失,大到时代的兴亡悲欢,无论是舟子质朴的“我讨厌战争,只想平安地在尼罗河上过日子”这样的话,还是阿斯旺水坝这种操纵国家命运的大工程的成败,未来的走向像塞翁失马那般戏剧化,福祸相依,竟难以一眼看到答案,生命的轮回、文明的循环就样滚滚向前,似永无止境。
尼罗河上的星升起又落下,光芒洒在河面上,映出几轮史册的胜败荣辱,河水安静地记录着这一切,滔滔不止,逝者如斯。
【适用文题】一书一世界;生命的循环;看世界……(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