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涛
(中共河南省直党校, 郑州 450002)
基层党校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地位无可取代。基层党校的主要任务在于教育和培训广大党员及党员干部,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伴随时代及社会发展,基层党校应以新时代社会发展态势为依托,持续升华党员群体政治思想立场及理想信念,强化党员科学及文化水平,从而真正提高其党性,真正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与先锋作用。
(一) 职能优势基层党校是专门从事基层领导干部培训和教育的机构,基层党校在具体培训和教育工作中,将培训目的、培训目标与培训模式等因素引进教育及科研全过程中。同时,基层党校面向领导干部群体实施教育培训工作,本质上是对于领导干部实施思政教育,保证领导干部能够拥有适宜的环境、足够的时间与良好的氛围参与教育培训活动,而这些职能正是基层党校于所属系统或者所属地区开展党建工作的主要体现。所以,党校不定期面向领导干部展开教育培训工作,不仅是一项突出党组织高度重视干部培训、教育和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干部团队的主要表现,而且也是基层党校实施党建工作的集中体现。
(二) 教育优势因基层党校培训目的和培训对象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所以基层党校教育工作内容也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一方面,基层党校教育工作应将党性教育置于重要位置。根据相关工作条例明确要求,面向党员干部群体必须强化党性教育,着重实施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党规党纪等培训和教育工作,培育党员干部强化党的意识、责任意识、执政意识以及大局意识等,真正落实对党忠诚以及勇于担当。以党性教育为基准,开设专题教育,并保证党性教育相关课程超过整体课时的五分之一。另一方面,在基层党校相关课程体系设置当中,应包括党建工作开展目的、党建工作开展模式等专题课程,从而提升党员与干部政治立场、党性修养及理想信念。除此之外,党史党建教研室作为基层党校的重要职能部门,其所开展的党史党建教育工作,不仅可让学员全方位掌握党的具体发展历史,以及党建工作所发挥的历史作用,还可基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开展具备区域特色及时代特点的党建工作。
(三) 科研优势科研工作作为基层党校教育及思政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基层党校教育及思政工作是否有效,在较大程度上由其科研工作开展水平决定。以党建工作为例,基层党校不但应遵循相应常规化的组织实施党建工作要求与规范,而且还应按照个体部门优势及特色,开展创新性党建工作。首先,有关党建活动的科研工作,对提高基层党校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有着积极影响。进行基层党校党建工作的不断完善,需要因地制宜改革党建工作模式及手段,保证党建工作真正领先其他单位、部门。其次,基层党建科研水平有效提升,能够保证党员干部培训的时代性及针对性,从而提高其所在单位、部门甚至区域的党建。
(一) 基层党校党建工作方法创新性不足基层党校作为党委直接领导的关键性职能部门,一些基层党校在部署和研究本单位相关党建工作过程中,多以实现区域党委和有关部门下发的年度任务为主要目标,并且部分基层党校仍以上级文件、上级会议为依托,在干实事、出实招以及求实效等层面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虽然基层党校在持续改进与优化党建工作流程,但党建活动形式层面仍有待创新。这是由于基层党校所开展的党建活动普遍存在形式化问题,仅停滞在催缴党费与政治说教维度,组织内部生活相对平淡,难以有效且广泛吸引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甚至,部分党组织忽视了组织生活的开展。
(二) 基层党校党建工作整体绩效不显著党建工作成效是评价一项工作最终实施结果的关键性指标。基层党校在党建工作方面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首先,基层党校内部党建工作实际绩效,包括年度党校党建工作具体成效以及长时间党建工作对于基层党校政风、校风及学风等层面的内涵及培育。其次,基层党校对参训学员们开展党性教育及理论教育工作的社会效果。最后,基层党校内部党建工作于所属区域同级党委相关部门内的评比分值。现阶段各类、各级基层党校的党建工作具体成效不明显。
(三) 基层党校党建工作团队不稳定基层党校在党建工作需要稳定、完善的党务工作团队为支撑。然而,部分党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普遍存在对于党建工作兴趣不足的现象。青年教师更喜欢在行政、教育或者科研工作中投入时间和精力,究其原因是基层党校党建工作未受到高度重视,党务部门影响力较低,加之党务部门部分人员薪酬待遇相对偏低,党建工作又较为复杂和繁琐,部分教职工难以在自身岗位工作中真正发挥专业特长,导致基层党校内部党务工作团队难以始终维持稳定性,工作者岗位变动过于频繁,甚至党务工作岗位有时难以找到适宜的人员开展相应工作,这对于党建工作创新带来一定阻碍。
(一) 积极创新党校党建工作方法,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教学作为基层党校的重点工作,在开展党建工作过程中,应着重考虑教学这一要素,把教学和党建工作充分结合,令党建工作实效性切实发挥。新时代下,基层党校的党建工作应和时代及社会发展相对接,持续创新与改革。诚然,当今社会环境下把信息技术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是基层党校党建工作改革的主要趋势。在信息时代下,每一个体的工作与生活均和互联网密切关联,借助信息技术建设党校党建工作线上平台,发挥传统党校党建工作及信息技术手段之间的交互作用。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的党建工作,可有效提升党建相关信息发布、理论研究成果交流以及组织党建研讨等工作的具体开展效率与成效,并落实基层党校在党建工作方法与模式层面的创新改革,这对于有效实施党建工作有着促进作用。另外,在建设线上工作平台的前提下,党校可引导党员群体积极参加平台所组织的实践活动,让党建线上工作平台成为广大党员思想与教育方法交流互动的新工具。
(二) 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作用,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基层党校创新党建工作模式,需要相关制度为其提供一定实施依据及制度保障。基层党校应全面承担党建工作责任,书记做好第一责任人相关工作,专职或者兼职党委委员应做好其分管的相关工作,而这些领导人员均应有效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党建工作内容。基层党校内部各党支部书记均是党建工作直接负责主体,应有效落实党建工作各个具体事项。同时,基层党校内部各领导者和责任主体均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在行动方面要一级对一级负责,并在党校中构建完善化的党建工作网,形成基层党校的党建工作新格局。然而,若想真正实现上述工作目标,应有效提高党校内部领导层管理能力及政治理论水平,拟定完善、新颖的党建工作机制,如绩效考评机制、激励机制等。
(三) 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党员教育体系基层党校工作具体涵盖两个层面,即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在党建工作过程中,党校应着重建设各项制度,建立合理与科学的教育体系,推动党组织有效提升其协调管理水平及能力。首先,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及监督能力,从而为党建工作发展及创新提供条件。其次,坚定民主集中制原则,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明确自身不足及缺点所在并加以改进,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及工作等层面的汇报工作,切实发挥群众坚实力量,解决基层党校在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基层党校在新党员吸收过程中,应严格把控其质量,切实处理质和量的关系,严格对照入党标准,不降低入党门槛,全面提升新党员群体的综合素养。应处理好党员培育及考评的关系,把两者充分融合,全方位评价入党积极分子综合素养,从而加强党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