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探讨

2021-01-14 22:26:34张文涛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思政内容

孙 磊,张文涛,李 婷

(昌吉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主阵地,是教育学生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抓手,承担着引导学生思想理念与行为规范的责任。因此,在教育维度与发展方向上,高校思政教育应以“与时俱进”的姿态,探究、分析、摸索新时代对学生的影响,了解学生的主体诉求及发展需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适应时代、适应学生的思政教育方式。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当前的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学生需求与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革新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使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心中、脑中及生活中。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使我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交互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社会大众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模式,使传统的道德取向与价值判断发生微妙变化。大学生在长期接触新媒体媒介的过程中,其思想与理念会受到社会多元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观及后现代思想的影响,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致使高校思政教育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此外,在新媒体的影响下,高校学生在数据传播与获取上,容易呈现出碎片化、泛娱乐化的特征,导致传统理论深厚、逻辑复杂的思政教育模式难以被学生所接受与利用。

(二)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机遇

虽然新媒体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但也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机遇。首先,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现阶段,高校青年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要受众,而新媒体平台易于接受、内容新颖的特点为青年学生所喜爱。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98 %的高校学生普遍接触并使用新媒体平台,并利用新媒体平台发掘自身的潜能与优势,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到网络社会活动中去。可见,新媒体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拥有较为深厚的基础,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传播,开拓出新的发展方向,改变思政教育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质量,使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行为规范。其次,革新了思政教育方式。新媒体技术能够革新思政教育的工作模式与教学方式,能够引导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以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为抓手,依托QQ、快手、抖音、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重构思政教育体系,开拓出全新的、适应学生的思政教育方式及方法,使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与有效性得到切实地提升。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思政工作者缺乏新媒体经验

将新媒体应用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够帮助教师获得显著的教育成效,调动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与能动性。然而,由于高校思政工作者缺乏新媒体编辑与传播的能力与经验,导致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难以获得较为鲜明的发展与较为广泛的应用。此外,由于相关经验与能力的缺失,导致新媒体平台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只能局限在教学辅助的层面上,无法通过延伸教育维度与拓宽教育渠道的方式,深化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譬如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由于缺乏相关的运营经验与管理能力,只能将思想政治知识及理论通过新媒体平台灌输给学生、呈现给学生。致使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内容产生逆反心理,难以真正地吸收和应用新媒体平台所呈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及理论知识。

(二) 新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内容僵化

虽然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能够创新思政教育的形式,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思政教育态势,但是在实际的新媒体思政教育过程中,新媒体思政教育内容极易出“僵化刻板”与“强调说教”的问题。首先是僵化刻板。高校思政教师在新媒体内容制造与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虽然能够将思政教育理念切实地呈现在新媒体平台上,但并没有结合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及特征,调整思政内容,将教材内容或理论知识不经加工地转载到新媒体平台中,导致思政教育内容难以吸引学生观看,无法切实提高新媒体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其次是强调说教。高校思政教育的本质是引领学生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应通过思想引领与行为指导的方式,使其成为切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接班人。但在新媒体内容制作的过程中,教师依旧以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为抓手,注重知识灌输和说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 新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形式单一

在新媒体应用的过程中,高校思政工作者普遍将新媒体平台作为课堂的延伸,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辅助工具,没有将新媒体平台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导致新媒体平台的功能和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地挖掘和发挥。根据“互联网+”的理论研究成果能够发现,社会组织或机构只有真正地深化对网络媒介的理解和认识,并以其发展特征为抓手,重构现有的管理模式、组织机制及发展体系,才能得到真正的、创新式的发展。因此,如果高校思政教师不能从体系建设、模式重构的角度出发,将难以利用新媒体媒介创新出全新的工作范式,更无法使新媒体得到更广泛、更全面、更有效地应用。长此以往,将导致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影响力与引领力受到影响,使教师对新媒体思政教育失去信心。因此,深入理解新媒体的特征和特点,重构思政教育机制,是丰富新媒体平台应用形式的关键。但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却在新媒体应用的过程中,缺乏对此方面的思考与研究。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在时代发展与学生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积极应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住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机遇,缓解新媒体平台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从而创新出全新的思政教育范式及渠道,推动我国思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切实推动时代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从学生需求与时代特征的角度出发,探究出全新的思政教育道路。

(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人员培训

针对高校思政教师缺乏新媒体运营经验的问题,高校应从师资队伍建设的层面出发,构建专业化的队伍,提升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实效性与有效性。首先,高校应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邀请行业专家或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高校教师培训工作中,通过理论讲解与技能培养的方式,帮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更全面、更充分地了解新媒体的特征、特点及新媒体在数据信息传播中的优势。其次,将行业专家或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网络沟通平台的方式,实时对思政教师进行指导与答疑,帮助思政教师解决日常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再次,构建专业化的新媒体团队。在团队构建与组建的过程中,高校应将已构建的思政团队作为新媒体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与激励制度,明确不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最后,高校还应在团队构建与新媒体运营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引导学生对思政队伍或新媒体团队进行评价与点评,使思政教育队伍与新媒体团队更切合青年学生的发展需求。此外,在校企合作与教师培训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委派教师到企业中进行考察与学习,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检验自身的新媒体运营技巧。

(二) 丰富新媒体思政教育的内容

首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明确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及特点,确定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展现形式。由于,新媒体平台拥有较强的灵活性、通俗化、自由化、碎片化及交互性的特征,青年学生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和信息。譬如在大数据算法下,新媒体平台能够根据青年学生的兴趣爱好,在第一时间内为学生推荐相应的数据和信息。因此在思政教育的层面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确保新媒体思政教育内容拥有一定的通俗性、趣味性及针对性,即将复杂而抽象的思政理论知识浅显化,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较为艰深的思政知识。此外,还需要将思政内容与社会新闻、历史知识及学生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思政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其次,注重引导。新媒体思政教育内容并非一定要以理论传授为主,也可以趣味故事、社会轶闻和娱乐话题等为抓手,通过思想引导的方式提升新媒体内容的实效性与有效性。使学生在应用新媒体媒介的过程中,获得思想上的提升与升华。在日常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思政工作者也需要将新媒体中的思政内容,迁移到课堂教学或思政工作的不同环节中,使思政教育真正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头脑及内心中。

(三) 重视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高校要想丰富新媒体平台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形式,就需要明确“互联网+”的内涵,以制度、体系、模式重构的方式,挖掘新媒体平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有效性。首先,在明确新媒体传播特征及特点的前提下,应重构思政教育体系,使思政教育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发展格局。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明确线下与线上思政教育的目标及内容,即线上新媒体思政教育应以思想引领与价值指引为主,帮助学生在巩固思政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深化对核心价值观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和理解。而线下思政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及思想教育为主,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方法论和辩证观解决现实问题。同时,结合新媒体思政教育与课堂思政教育的相似性与相关性,使两者在教法、内容及理念上得到融合。其次,构建全新的管理机制与评价机制,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契合新媒体的发展诉求。譬如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从知识评价、能力评价等层面延伸到思想评价与素质评价,通过大数据技术,更好地评价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规范。而在管理机制上,则应规范思政教学资源的形式与内容,确定新媒体的应用方向,使新媒体思政资源能够在团委、学工部、宣传部等部门得到应用与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新媒体能够成为思政教育资源积聚与优化的枢纽,能够使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得到更好地传播。最后,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将抖音、公众号、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媒介融合的教育态势,使新媒体成为其他信息传播的媒介,成为学生巩固并理解思政理论知识的抓手。

四、结语

新媒体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及数字化发展提供抓手和条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政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然而在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各项教育工作时,却存在新媒体经验、教育内容及应用方式等层面上的问题,需要高校结合新媒体平台的基本特征,以创新发展的姿态,探究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此让新媒体平台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式发展的基石,成为推动学生全面成长的前提。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思政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8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8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