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璐雨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郑州)
[提要]河南省地处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大省。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类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的需求直接决定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也给环境的污染防治和治理带来很大的压力。本文分析河南省由于不合理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直接导致的相关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食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我国的畜禽养殖产业也在迅速发展,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畜禽养殖废弃物导致的环境污染压力也越来越显著,并且在畜禽喂养过程中饲料添剂和预混剂被广泛使用,导致畜禽粪便中重金属、兽药残留、盐分和有害菌等有害污染物增加,引起农田土壤的健康功能降低,生态环境一定程度被破坏,并且直接对食品的安全构成了威胁。河南省是我国的养殖业大省,畜牧业也是河南省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是河南省对于养殖废弃物的治理率和利用率非常低,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造成大量的养殖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危害。
此外,畜禽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政策依然落实不到位,防治污染推广力度远远不够,规模化的养殖户的主体责任制度执行也不够彻底,病死动物处理力度不够,这些治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都使得河南省畜禽养殖产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也严重影响了河南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切实解决好河南省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全面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根据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安排部署和要求,河南省畜牧局针对畜禽养殖污染研究制定了《河南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河南省的养殖业规模非常大,但对畜禽养殖污染现状、治理模式和防治对策的研究较少,本文试图从河南省近几年的畜牧业产业现状和现有治理模式以及防治对策等角度进行系统综述,进而提出针对河南省地域特点的养殖污染防治对策,为实现养殖业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畜牧大省,畜牧业产值及主要畜禽品种饲养量均位居全国前列。畜禽养殖业可以极大地丰富市场消费的同时并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但是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畜禽养殖业污染最近几年已成为主要的污染源,大量的养殖污染物排放及产生的污水给周围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也对水资源和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直接造成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进而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河南省各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据统计,2018年河南省猪、牛、羊、禽类养殖存栏量分别为4,325.75万头、324万头、1,481.48万只、48,329.6万只。主要产区集中在河南省南部的驻马店市、周口市、南阳市、信阳市,其次是位于河南省东部的商丘市和濮阳市。这么大的畜禽养殖存栏量,所以河南省在畜禽养殖污染方面也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挑战,也更加说明了合理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治理模式的重要性。
(一)堆积发酵还田模式。这种养殖污染物处理模式由于投入少,设施简单,所以在多数中等规模养殖场普遍使用,这种处理模式使用的原理是将养殖污染物进行干湿分离,将污染物运至堆肥仓,经发酵腐蚀后直接进行还田,液体排泄物可以用来肥水养鱼。这种养殖污染物处理模式从原理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模式,但是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来说,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首先,将污染物干湿分离再运送至堆肥仓本身就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其次,河南省是畜牧业大省,同时还是农业大省,相比传统的动物粪便来说,速效有机肥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还省时省力,所以农户没有使用堆肥的积极性,只有极少部分发酵好的粪便会用到农业生产中。最后,河南省地处平原,水资源十分有限,渔场更是少之又少,这就直接导致液体排泄物无处可去。所以,这种堆积发酵还田的养殖污染处理模式在河南的适用性并不高。
(二)有机肥生产模式。有机肥生产模式需要把畜禽粪尿进行干湿分离,清干粪水分在一定的百分比之内,并且需要加入有效微生物菌群,然后根据合适的配比经过一定时间的作业劳动,从而形成颗粒或者粉质有机肥。这种生产模式需要较大的场地,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还要购买成套的有机肥生产流水线,有机肥生产模式可以直接增加养殖附加值,从而带来十分可观的收益,但是由于对于生产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所以这种生产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情况下适用于大型畜禽养殖厂。大型养殖厂一般具有购买成套流水线的能力,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畜禽排泄物,可以保障有机肥生产线流水正常进行。
(三)沼气生产模式。沼气生产模式是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中比较理想的治理模式,有利于实现种养结合,能降本节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沼气发电,沼气沼渣可以帮助生产优质的农产品。更关键的作用是克服冬季产气不足的现象,养殖污染处理者在实践中利用玻璃钢做厌氧发酵罐及储气柜材料,这样不仅成本低,而且保温好,利用发电机余热通过循环水方式送至发酵罐增温,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必须考虑周边环境和农作物消纳沼渣沼液问题。沼液中主要污染物指标能达标排放。各养殖厂场可以根据养殖量,灵活建设不同体积的厌氧发酵罐、储气柜,配套相应功率的发电机。一个沼气池所带来的能量和热量是完全可以供给整个养殖厂的电力,并且这种沼气生产模式没有地域、环境等限制,对技术的要求也并不高,适用于大中小各种养殖规模的养殖厂。沼气生产模式中,把养殖废弃物当作生产原料,最大限度地变废为宝,发挥养殖废弃物的最大作用,所以沼气生产模式是当下最为理想的治理模式。就河南省来说,中大型养殖厂运用的较多,一些小型、分散养殖的农户还没有完全利用沼气生产模式,应该加大推广力度。
(四)病死畜禽无害化治理。畜禽因为病瘟死亡是畜禽饲养过程中要经常要面对的问题,病死的畜禽没有任何食用价值,如果不正当的处理,病死畜禽所产生的细菌、病毒等可能还会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危害。目前,河南省对病死畜禽无害化的处理方式主要有焚烧、深埋、好氧发酵和工业油脂提炼。深埋法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病死畜禽处理方式,这种方式最易操作,但是掩埋的对象是无机物含量高的畜禽尸体,不经过处理直接掩埋会造成有机物浪费,并且会占用好的耕地面积,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焚烧法可以通过高温焚烧有效的控制病原微生物传播,焚烧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利用,但是焚烧产生的气体会造成大气污染。对病死畜禽工业油脂提炼的方法可以实现资源化利用,但是油脂运输需要成本,并且病死畜禽的生物安全性低。好氧法成本低廉,可以对病死畜禽实现无害化处理,但是发酵周期长,占地面积较大。不同的畜禽养殖厂可以根据自身养殖厂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处理方式。
(一)养殖厂养殖者环保意识弱。现在畜禽养殖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养殖污染对土壤、河流带来的危害也日益严重,我们必须加强对养殖污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重视,只有对养殖污染这一问题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我们才可以针对养殖污染问题更好地开展各项治理工作。但是,养殖厂的工作者大多都文化程度不高,所以意识不到养殖污染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也意识不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就使得后续的很多治理措施得不到支持,这无疑直接增加了污染物治理措施实行的难度。
(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首先,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政策落实不到位主要体现在畜禽养殖污染检测、监管制度不够完善,在“十二五”期间,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建立完善检测体系,并且农村环保监管能力本来就是监管的薄弱环节,养殖厂规模化及养殖废物运送、堆肥、处置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污染治理效率低、治理难度大等问题一直存在。其次,治理政策不到位体现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国家针对畜禽养殖污染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和相关制度,但是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尚未形成,没有制定具体的绩效考核方法,没有考核作为监督,就会导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推广力度不够。没有完善的治理技术评估体系,成果转化率极低,技术集成和推广力度不足,治理技术被搁置,使用不充分的现场十分普遍。首先,规模化畜禽污染治理体系推行不畅,现在有规模化养殖场畜禽污染防治技术中针对畜禽养殖污染物的处理技术,虽然污染物处理后可以达到正常排放的标准,但是治理设施运行成本较高,一般的养殖场都达不到使用此种治理手段的资金和条件。其次,分散畜禽养殖在河南省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针对分散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并未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所以治理政策落实效果不理想。
(四)规模化养殖场主体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于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没有实行具体的责任制度,畜禽养殖场没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主体,没有切实承担治理责任的主体,就会直接导致治理力度的不足,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的积极性。落实责任主体对于养殖场来说是一种强制性的治理措施,可以很大程度上对养殖厂的治理行为进行约束,也有利于养殖厂担起养殖污染物治理的主体责任,所以落实规模化养殖场主体责任制度是目前来说比较重要的一项任务。
(五)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力度不够。我国现在对于病死畜禽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焚烧、深埋、好氧发酵和工业油脂提炼,目前在河南省内对病死畜禽的处理方法主要还是焚烧和深埋,甚至一些地方还会出现直接露天处理的方式。这些处理方式之所以常用是因为投入成本低、方便操作,但是这种焚烧和深埋的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病死动物。如果常见的畜禽热死和冻死可以使用这种处理方式,但是对于病死,尤其是大批病死的畜禽来说,简单的掩埋和焚烧是不可行的,掩埋和焚烧并不能使病死畜禽的病毒消失,甚至很有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
(一)提高畜禽饲养者的环保意识。畜禽饲养者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后续各种环境治理政策和措施实施的保障和基础。可以对畜禽饲养者进行定期培训,从根本上增强畜禽饲养者的环保意识,从而改变畜禽饲养者环保意识薄弱这一普遍现状,饲养者在贯彻后续的各措施的时候才会有更大的积极性和执行力。畜禽饲养者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是后续各种环境治理政策和措施实施的保障和基础。
(二)制定完整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完整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是养殖场进行养殖污染治理的标准,只有具有完善的养殖污染治理规则,养殖场才可以根据政策规定做出合理的治理工作。比如,畜禽粪便需要进行什么程度的处理,不同的固体污染和液体污染要进行怎样的排放,不同的动物尸体要进行怎样的处理,这些细节性的治理规定都要在政策中有所体现,只有有了严格的执行标准,养殖场在进行养殖污染处理的时候才可以有正确的处理措施,空洞而不够完善的政策只会让养殖者对于养殖污染治理无从下手。
(三)政府加大对养殖场养殖污染处理的推广力度。政府的重视程度和养殖厂对于污染治理的积极性成正比,要想提高养殖场响应各项政策的积极性,就要加大对养殖场养殖污染处理的推广力度。加大推广力度的前提是严格落实畜禽养殖污染处理的管理制度,争取落实到每一个执行的细节。同时,可以开展绿色畜牧业示范创建活动,对于绿色畜牧业示范地区可以进行适当的嘉奖。也可以开展地区内的模范畜牧业管理的评级活动,这种活动方式可以让每个畜禽养殖场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对于提高养殖场积极参与畜禽养殖污染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也可以使养殖污染的治理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
(四)落实规模化养殖场主体责任制度。我们要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和属地管理原则,养殖场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理所应当承担起治理的责任,所以要强化整改治理投入,各地区的办事处对于本辖区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要具体责任到具体的养殖场。可以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巡查、评测等工作,对于屡教不改和屡次不能达到污染治理的养殖场可以进行适当的惩罚,对治理效果好的养殖场进行适当的奖励。
(五)对病死动物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对病死动物的处理一定要重视起来,尽可能地减少因为病死动物的不合理处理进行的二次污染。但是,对于病死动物的处理,很多养殖场没有进行好氧发酵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养殖场只有使用传统的深埋或者焚烧,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管控作用。政府可以在几个养殖场区域间建立公共的病死动物处理站,对病死动物进行免费的集中处理,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病死动物的无菌处理,还可以减少养殖场的处理成本,养殖场会有很高的参与积极性,可以直接减少因为病死动物引起的二次污染。
早在2016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第十四次会议上就已经强调了畜禽养殖污染处理的重要性,我们要深刻意识到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努力解决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必须坚决打赢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