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道德建设背景下艺术类教学与科研改革创新研究

2021-01-14 18:34:29霍楷王宇蒙
湖南包装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艺术类学术

霍楷 王宇蒙

(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110819)

1 学术道德背景下艺术类教学与科研实践现状及问题

1.1 艺术类教学与科研实践现状

目前中国的高等艺术教育队伍逐渐壮大,艺术类人才骤增,伴随着艺术类院校数量和艺术类教育资源也在不断增长,大大促进了艺术类教育教学体系的成熟发展和艺术类科研创新实践步伐的稳步提升。与此同时大量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也应运而生,导致大量艺术类院校学风扭曲,过于急功近利,往往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艺术类院校创新发展内驱不足。首先,在艺术类教学上,高校和教师自身过分追求利益和成果,使得整体学术氛围不正,致使学生学术思想和学术道德方面产生偏差,进而影响艺术类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所需优质艺术类人才数量不足,中国设计创新发展动力整体不足;其次,在艺术类科研改革创新方面,部分艺术类高校一味追求科研成果、奖项、论文发表数量等,在短时间内收获大量名利,极大影响相关领域实干者的科研资源,导致中国艺术类研究与创新进步速度慢且优秀研究成果少,不但影响艺术领域的学术风气,更直接导致中国艺术创新科研能力水平止步不前,大大影响了中国国际艺术创新地位[1]。

1.2 艺术类教学与科研实践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艺术类教学与科研实践中普遍存在各种各样的学术道德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学术诚信度低下。《中庸》有云: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学术诚信是最基本的学术规范,学术诚信不足的结果就是学术造假。当下在艺术类高校之间普遍存在学术竞争,部分学术道德感缺失的学者会通过学术造假行为来伪造自身的创新研究成果,如抄袭、剽窃、他人代写等行为。

二是学术规范程度低。学术规范主要包括学术研究、批评、评审、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标准,学术规范程度低会导致相关研究成果有可信度不足、无法自圆其说、核心内容依据不足等问题,长期存在学术规范不足的问题会导致艺术类学术成果价值偏低,缺乏创新研究精神。

三是学术精神匮乏。学术精神匮乏重点表现为学术无能。学术精神匮乏一方面由于部分学者缺乏定力,会受到学术风气不正的影响出现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学者自身缺乏踏实肯干的学术钻研精神,存在德行缺失、心浮气躁或过分注重名利等问题。

四是学术道德漏洞。学术道德问题的出现也表明了目前中国艺术类教学与科研实践成果鉴定方面依旧存在不小的漏洞,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要从根本上解决艺术类教学与科研实践中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不但需要更完善的监督体系、更合理的评价体系、更全面的考核体系,还需要相关的学术道德精神教育。

2 学术道德背景下艺术类教学与科研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2.1 为艺术类教学与科研改革提供保障

在艺术类教育与科研改革创新中进行适当的学术道德教育和相关机制调整对艺术类教育和科研实践本身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艺术类教育方面,对学生来说良好的学术环境有助于学生在环境中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能够有效促进知识的传播。同时积极端正的学术道德精神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有助于提升各大艺术类院校的艺术类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保持良好的学术道德行为能够促进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学习,防止教师出现居功自傲和过分追逐名利的现象,极大程度上保障了教学过程中教学参与者学术研究精神的激发与调动。

2.2 为艺术类教学与科研创造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 ,在艺术类教学方面,艺术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艺术是感性的教育也是需要大量调动感知的领域,因此在艺术教育中整体的学术氛围显得尤为重要,从教师到学生保持优良的学术道德品质、良好的学术氛围与学术风气在艺术类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艺术类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部分。另外,改善艺术类院校内部的学术道德状况有助于提升社会对艺术类院校教学、实践、研究等学术活动的信任程度,能够极大促进艺术学术研究顺畅发挥其社会功能,维护学术共同体内部环境的清洁。

2.3 推动高校综合发展

学术道德建设对于艺术类院校的重要意义更在于推动高校的综合发展。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能有效地提升高校内部学术环境,推动高校多方面综合发展。

一是学术专业性提升。高校的首要任务是教育与育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教育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学术研究精神,提高学生学术责任感,不但能够提升高校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更能在培养学生、发展学生、教育学生的同时提升高校学术专业性,促进高校整体学术水平发展,满足高校专业方向发展与提升的需求。

二是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提升。通过制定学术道德规范标准、资格审查体系和监督管理制度有助于鞭策校内教师在各自研究领域开展实质性项目,并带领学生参与课题进行科研创新项目研究,发展多元化教学模式,不但促进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还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为高校校内学术氛围良性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是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规范学术道德行为,有助于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学术诚实精神和学术责任感,促进艺术类高校内部人才整体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同时也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此不但有助于艺术类高校提升自身知名度、社会认可度和领域权威力,更为社会和国家输送了宝贵人才,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3 学术道德背景下艺术类教学与科研改革创新策略

3.1 加强顶层设计

高校顶层设计对艺术类高校学术道德建设具有指导性的引领作用,这需要顶层系统对高校整体学术道德建设和学术风气把控有及时、良好、多样的规划方案。许多艺术类高校由于管理核心结构僵化导致学术权力异化,因而导致内部学术主导权和自主性受到极大干涉[2]。这些问题的出现高校顶层设计难辞其咎,目前部分高校顶层设计存在定位模糊、管理不善、组织性差、考核模式不全面等主要问题,要从学术道德角度解决艺术类教学与科研改革中面临的学术道德问题,针对主要问题加强顶层设计是高校学术风气改革的必要环节。

第一,学术管理结构设计明确化。目前层出不穷的学术道德问题深刻反映了各大高校学术管理结构依旧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高校顶层设计应当对现有学术管理结构进行不断优化改革。增加监督机构,开设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双向监督模式,有效促进校内部门互相协作、互相制衡。

第二,学术评定方式多样化。在原有评定标准的基础上,更新考核评定机制,首先要为学术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宽松的研究环境,强调学术研究的厚积薄发,反对急于求成,设定一个合理的科研工作量考核期[3]。可改年度评定为3年度评定,符合学术与科研研究周期,同时也符合人事聘用期。

第三,学术与科研队伍建设规范化。学术研究者和科研人员对学术道德精神的坚守是守护艺术类高校内优良学术风气的重要底线。纵观世界学术科研发展大国,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学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研究人员和教师进行学术诚信教育,如美国哈佛大学,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受到学术诚信思想教育[4]。相较于国外优秀大学,中国艺术类高校还有很多针对学术和科研人员的内部学术精神建设工作需要做,如指定学术诚信条例、国家学术道德政策法规学习、学术道德行为奖惩制度等,都能够为艺术类教学与科研实践的发展和推进提供重要助力。

3.2 强化监督管理

严格而规范的监督管理形式对艺术类教学与科研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不但能够激发学术研究者与科技创新者的研发动力,还能维护更干净的学术氛围,为学术研究提供更优秀的发展土壤,促进优质学术成果的诞生。如何有效、公平、公正地进行学术和科研成果监督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多群体、多机构的问题,因此在监督管理方面需要国家、社会和艺术类高校的共同努力。

第一,从国家层面上来说,首先,国家需要加强对国内艺术类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出现问题从严审查,从重发落;其次,审核认定一部分第三方监督机构,加强机构内人员权力流动和变化,灵活变化机构内办事人员,防止出现学术腐败问题;最后,国家还需要提高学术道德政策法规与信息的宣传频率,方便艺术类院校、社会监督人员和国内学者及时进行学习和参考。

第二,从社会层面上来说,可以建立相应的第三方监督机构,从而减少因为人情关系而产生的审查不严、监督宽松等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大力发展网络监督机制,增加网络举报、学术不端诚信名单、优秀教师或科研团队展示、科技成果和学术研究公示期等。善用科技监督系统,强化社会监督作用。

第三,从艺术类高校本身来说,需要从内部建立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管理机制,如将行政部门与教学研究部门的学术权力交叉重叠,促进二者之间互相监督,保障艺术类高校内学术道德行为规范。

3.3 加强制度建设

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对艺术类教学与科研有着关键的支撑作用。有了有效制度的约束很多学者在进行学术研究工作的同时就会严格遵守相关秩序,这种硬性的要求和规定不但能够约束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更能约束该约束的人,帮助环境内优秀科研学术研究顺畅发展,令学术不端者别无出路。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要维护好高校内部的学术道德正气,一方面需要加强制度规范,严格国家高校内部学术管理体系;另一方面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设计来介入对高校学术状况的监督和管理。国家需要出台一系列更详细、更明确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处罚规定,做到依法治学,利用更严格的国家管理制度打压国内院校学术不正风气。利用国家部门强而有力的惩处力度,最大程度压制部分 “伪学者” 从科研和学术研究中谋取红利的私心。

从艺术类高校层面上来看,高校本身更需要加强对校内科研团队和学术研究人员的建设和管理,通过不断优化校内科研团队建设结构,提高学术科研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强化学术相关人员的学术道德精神培养,注重发扬优良学术道德品格,从根源上杜绝艺术类高校内部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另外,艺术类高校还需要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对高校研究生团队的学术道德教育是治理艺术类高校内学术不端行为的关键部分。艺术类高校需要对研究生做好学术研究方向引导、学术规范信息宣讲、学术诚信品格培养、学术精神品德熏陶,大力狠抓研究生学风建设,培养良好的校内学术研究和科研探索风气,加强学院教育、导师监督,改善考核制度,优化培养方案,全方面严防研究生团队内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4 结论

综上所述,学术道德是关乎学术本身文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问题,在艺术类教学与科研改革过程中,学术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学术道德能够为艺术类教学与科研提供重要的学术精神保障,还能为其创造良好、健康、积极的发展环境,提高艺术类高校整体学术专业能力、教学效果和创新能力等综合实力,为艺术类院校提供发展基础,也使艺术学相关学术成果在社会上获得更广泛深入的认知和更高的认可度。学术造假、学术不正等学术问题正在阻碍着艺术类高校教育发展前进的步伐,严重影响了艺术类学术进步,也影响了中国艺术类学术专业领域的突破与发展。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国家需出台更严格的学术成果审查制度和学术不端行为处罚制度,加大监管力度,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同时大力推动学术诚信监督体系,用更健全的国家制度保障学术风气;从艺术类院校层面上来说,需要建立健全责任明确的学术道德管理体系,完善行政与学术体制之间的监督关系,加强学术成果评定规则,建立学术不端现象监督举报系统;从个人层面上来说,在进行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同时更要注重学术道德方面的自修,学习优秀学术精神,加强科研自律,营造讲诚信、懂规范、能踏实、负责任的良好学术品格,只有涵养正直的学术道德精神才能肩负起中国学术发展的重大责任,中国才能在当下的关键时期转型成为世界创新能力与学术研究的新高地。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艺术类学术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中国博物馆(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艺术类专访心得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6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2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
中国摄影(2015年9期)2015-11-08 11:56:33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