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山西省直国有林区高质量发展对策探讨

2021-01-14 20:31
山西林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林区管护造林

耿 健

(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介休 032000)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省委、省政府为改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和组织开展大规模荒山绿化,按照山脉水系跨行政区域,陆续组建了关帝山、管涔山、太岳山、中条山、五台山、吕梁山、太行山、黑茶山以及杨树林区等9个国有林区。经过70多年的不懈努力,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有林地面积由33.866万hm2发展到99.08万hm2,活立木蓄积由985万m3增长到6450.63万m3;现有经营总面积152.04万hm2。近年来,省直林区持续深化改革,推进机制创新,强化经营管理,实施科技兴林,各项建设事业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 省直林区发展现状

1.1 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从2016年开始,省直林区全面启动国有林场改革,所属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019年实施了事业单位重构性改革,国有林场由146个精简为125个,减幅达14.40%;业务保障机构由70个减至36个,减幅达49%;事业人员编制由7504人精减至5694人,减幅达24%,构建起层级清晰、职能明确、协调顺畅的组织管理体系。

1.2 政策保障逐步到位

改革以后,省级财政按照全额保障的事业单位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职工的工资、公用经费以及其他运转经费得到相应保障,职工全部纳入省级社会保障体系,做到了“五险一金”全覆盖。

1.3 管护体系日臻完善

以科技为抓手,以承包管护为主体,构建起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建立起森林公安、森林消防、一线巡护的协调联动机制。推行智慧化管护新模式,GPS普及率达到了88.10%,实现了管护区域、管护人员、管护责任网络化布局、台账式管理、信息化监管。

1.4 生态建设全面提速

近年来,省直国有林区每年完成荒山造林6.667万hm2,占全省造林总任务的1/4;完成森林抚育4.667万hm2以上,占全省任务量的70%以上。实施了全域灭荒行动,积极探索购买式造林、合作式造林、股份式造林、开发式造林新机制。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保障性苗圃,截至2020年底,已经发展苗圃369处、面积3066.67hm2,不仅满足了自身造林绿化苗木需要,还为区域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2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经营管理粗放,发展质量不高

主要表现:一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受地理条件、区域环境的制约,生产工具原始落后,劳动生产率不高,生产方式还停留在人拉肩扛的时代。二是森林经营水平不高。缺乏系统思想,创新思维,对森林经营缺乏精准措施,国有林森林质量不高,乔木林亩均蓄积4.41m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7个百分点。造林树种单一,过密、过纯、过于针叶。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突出的问题是林区道路建设滞后,现有林区腹地道路很多都是木材采伐时期的林道,甚至一些边远山区没有林道。据统计,林道网密度每平方公里2.90m,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低2.10个百分点。

2.2 造林落地难、保存难问题突出

主要表现:一是立地条件差。随着生态建设步伐加快,林区范围内的宜林荒山越来越少,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大部分采取场外合作造林的形式,现有造林工程绝大部分是在阳坡、半阳坡,甚至是岩石裸露或石质山区造林,立地条件差、建设成本高,保存成林难。二是林牧矛盾突出。林区群众生活皆贫区,发展畜牧业脱贫的重大举措,大都以散养为主,这就给造林保存增加了很大压力。三是后期管理抚育不到位。由于投资标准低,后期管护、抚育投资不足。

2.3 资源管护压力大,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森林资源管护战线长,人员少。林区范围内各种旅游开发、风电设施、道路交通、厂矿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日渐增多,森林资源管护压力逐年增加。

2.4 产业发展滞后,规模小、效益低

主要表现:一是种苗产业弱,占总收入的74%左右,主要来源于工程用苗收入,存在着苗木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适用苗少、良种壮苗少,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另一方面,租赁土地育苗比重大,占苗圃总面积的46%,受市场下行压力,苗木滞销严重,加大了培育成本。二是森林旅游及森林康养产业虽然前景看好,但近期收益并不乐观,仅占经营收入的1.0%,受地理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处于“两难”境地。自己开发缺乏资金,也缺乏管理人才,引进战略投资,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手段。一些地方虽然做起来了,但收入不能按时交纳,而且经营管理不规范,森林资源景观价值与缴交费用不成比例,有的甚至丢掉了经营主导权。三是林下经济开发仍处于探索实验阶段,有产品没有商品,形不成规模效益。

3 促进国有林区发展的对策

3.1 从良种抓起,推进标准化造林

要努力补齐良种短板,以现有种源基地为依托,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良种生产率。同时,要申报新建、扩建一批良种繁育基地。要持之以恒加强保障性苗圃建设,加强现有圃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探索智能化监管、机械化作业新路径,努力提高圃地生产力。要优化公益林建设布局,重点建设河流两岸、水库周边、通道沿线等区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建立与投资标准相适应的技术指标体系。以土壤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造林密度,逐步实现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3.2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综合效益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创新用人管人机制,管理、技术人员走社会公开招聘的路子,日常管护和营林生产逐步走社会购买服务的路子,实行公司化运作。二是探索智慧林业。进一步加强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和偏远地区、防火特险期无人机巡护试点,启动实施森林病虫害、野生动植物智能化监测预报试点,逐步提升智能装备在林业生产、资源保护方面的含量。三是推广实用技术。集成现有林草实用技术,引进转化先进技术,创新科研机制,完善技术体系,全面提升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应用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发展能力。要由生活服务设施向生产装备建设转变,由新建改建转向维护改造转变。要加快林区道路建设、信息网络建设。

3.3 精准施策,提升森林质量

要以建立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一是把握精准布局、精准设计、精准施工,严格执行作业流程,实行标准化管理。二是推进创新经营理念,树立近自然经营理念;树立大生态、大保护、大景观理念;树立国家木材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理念;创新经营模式,针对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功能目标、不同发育阶段,探索可持续经营路径。三是创新经营组织,提高机械化作业率、采伐剩余物利用率。

3.4 活化经营机制,促进产业发展

3.4.1 科学经营现有苗圃

着力调结构、强管理、提品质、增效益,全面推进林木种苗发展精品化、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

3.4.2 做足森林康养文章

以现有景区景点为依托,以引进投资为抓手,坚持保护为先、合理开发的原则,积极推进森林旅游与森林康养深度融合,抓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

3.4.3 抓好林下资源开发

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林区做市场、搞服务、建平台,扶持指导林区群众、林业职工开展药材种植、畜禽养殖、林菌培育等项目,发展特色干果、开发经济野果,做足做大林下经济产业这篇大文章。

猜你喜欢
林区管护造林
学思践悟 | 隋洪波代表:作好“林区三问”新答卷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黑龙江省林区与非林区居民碘营养水平及甲状腺超声表现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伊川县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管护运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