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鹏云
(山西省国有林场和种苗工作总站,山西 太原 030012)
山西省立足全省生态脆弱与连片贫困高度重合的实际,全面加快了建设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步伐,展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林草部门联动实施了造林务工、退耕奖补、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和林产业增收“五个一批”项目,在三晋大地上认真践行绿色科学发展理念,探索出了一条山清水秀、生态美好与脱贫攻坚群众致富双赢的新路子,实现了增绿增收、生态生计的有机统一;成就了历史赋予林草行业新使命,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生态保护脱贫,作为联系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的纽带,为全省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做出了贡献。
山西省林草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的要求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护林员选聘办法,制定下发了有关文件,严格要求集体公益林管护队伍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要占到60%以上,36个国定贫困县集体林管护人员要全部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扩大生态保护脱贫实施范围,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的管护岗位。各贫困县结合自身资源底数、贫困人口分布状况以及现有护林员工资收入水平等实际,在保障脱贫成效的同时,合理制定了差异性工资标准。这样,一方面增加了政策实施覆盖面,另一方面也保障了资源管护工作的平稳过度,有效提升了森林资源的保护能力。
进一步理顺了生态保护扶贫投资机制,管护投资中用于贫困人口管护收入的部分由原来的50%上调到90%。一是进一步统筹国家级公益林补助资金、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未成林地管护资金和生态护林员专项资金等,集中用于全省贫困县的林业生态保护脱贫工作。二是重点将资金安排、任务增量、护林员指标等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十三五”期间,58个贫困县平均每年用于生态管护劳务支出约2.20亿元,按照年人均管护工资7447元测算,58个贫困县可吸纳30214万名贫困人口参与管护。
针对资源分布广、交通条件差、通信不便利、管护手段落后等实际,全省林草部门创新性地提出并推广“一带多”的传、帮、带管护模式,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打破了现阶段1个管护责任区只能对应1名管护人员的格局。通过留用1名熟悉管护工作的管护员带领多名(原则上不超4人)新聘用的贫困管护员组成管护小队或小组,大大减少了新聘人员熟悉业务的时间,有效提高了管护成效。同时,鼓励贫困护林员通过承揽责任区内的小规模造林、林下经济开发、未成林地管护、特色经济林提质增效等其他林业扶贫项目,不断培养新的林产经济,以实现当地百姓的长期、稳定的脱贫。
“十三五”期间,全省全面推开生态保护脱贫工作,林草行业在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过程中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由于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地区,林区地形地貌复杂,林道密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很多管护区域交通不便,森林资源管护难度较大。“十三五”期间,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省林业和草原局的要求,全省将50258万元全部用于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生态护林员费用,另统筹使用48500万元国省投资扩大贫困人口参与生态管护范围,从单纯护林项目扩大到护沙、护湿地等项目上来,人均管护面积由186.67hm2降低到113.33hm2左右,进一步细化了管护单元、落实了管护责任、强化了资源安全。
经统计,全省生态管护脱贫项目涉及3.10万户、3.10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7447元,其中单纯依靠护林员收入达到贫困线,实现稳定脱贫的有3.10万人,项目带动脱贫5.70万人。其中有17522名生态护林员,通过管护性收入结合其他扶贫项目收入达到贫困线,实现基本脱贫的有17522人,带动脱贫3.30万人。带动脱贫效益明显,为全省的全面脱贫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由于山西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限制,省财政和地方财政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来源稳定、配套健全的省级、市(县)级生态保护扶贫资金体系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国家投资成为全省林业生态保护扶贫资金的主要来源,甚至是单一来源。
生态保护脱贫和核心还是在资源保护,因此森林资源的分布非常重要。全省虽然有生态脆弱和深度贫困重合的区域,但很多地方贫困人口分布和生态公益林分布并不重合,甚至出现“有资源无人员”或“有人员没资源”的情况。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差异巨大。
经过为期1年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尚有部分贫困县对于林业生态保护扶贫政策没有完全吃透,对于全面脱贫后生态保护扶贫政策如何延续还存有疑虑,尚有个别害怕造成不必要的资源破坏,而不愿意聘用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的情况出现。
实现全面脱贫以后,要充分用好有关政策的延续性和拓展性,积极与发改、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扶贫融资平台体系建设,用政策行为撬动社会资本,维持生态保护扶贫资金供给的相对长期稳定。既要防止参与生态保护脱贫的贫困人口应退出管护而返贫,又要逐步建立可持续、可发展的延续制度。通过强化管理、提升水平、严格考核,切实将生态管护脱贫大军融入到森林资源管护队伍中去,作为全省生态保护的一支常态化部队。
《山西省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实施以来,全省林草法制保护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开始推广林长制的先进经验,积极贯彻落实各级林长制。参与生态管护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长期奋战在林草管护一线,熟悉林情地貌,要发挥好现有的工作优势,逐步探索将管护队伍打造成一支市场化运作、集约化管理的职业队伍,有力推进林长制各项有关工作,成为林长制贯彻到基层的最有力抓手。
2021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省林草资源管护形势十分严峻。要充分用好生态管护脱贫人员的“本地优势”和“政策优势”,全面将护林防火、资源管护、征占用林地监控等责任细化到田间地头、山谷沟壑,在防火、防疫、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稳定等特险期间充分发挥林草政策宣传的作用。
在顶层设计上,要破解贫困人口与公益林资源不匹配的瓶颈,积极探索邻近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其他县贫困人口异地管护,逐步实现在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层面建立统一的智能协调管理制度,进而实现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统筹调整、统一管护。在队伍建设上,要完善基于GPS智能巡检系统建立的全省管护人员信息平台,通过智能化手段,动态管理全省生态管护脱贫队伍,及时掌握情况,提升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