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常春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工程总站,山西 太原 030012)
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生态建设工程位于山西省西部、晋陕峡谷东侧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工程按功能区划,分为晋西北防风固沙林区、晋西黄土丘陵水土保持林区以及晋西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区3个区域。其中涉及3个重点流域:即忻州市朱家川流域、吕梁市三川河流域、临汾市昕水河流域,共有23个县和4个国有林管理局建设单位。由于工程区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同时也是较大的国家级贫困县连片区域,为彻底改善当地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将该区域列为全省综改配套改革试验区并于2013年启动实施。项目建设8年来,通过国家治沙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以及省级林业建设工程的实施,累计配套完成工程建设任务50.444万hm2,逐步实现了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工程示范引领作用突显的良好效应,同时该区域已经成为山西林业建设的主战场。
“十三五”时期以来,全省立足工程区生态脆弱与深度贫困高度叠加的现状,高位推动、科技创新、模式升级、效益引领实施林业工程。为持续推进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工程建设,2014年、2015年分别在吕梁市、忻州市召开全省造林绿化现场会;2020年又选择在吕梁市临县召开全省国土绿化现场推进会,对全省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进行安排部署,以推动工程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该地区宜林荒山荒地绝大多数立地条件较差、生态极度脆弱,需要以非常规的措施和力度进行生态治理。而国家对林业工程投资标准较低,2013年-2016年间,省财政出资4.85亿元为该区内国家林业工程给予地方配套,亩均配套达到250元,使工程建设投资达到每公顷8250元;2017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的安排部署,工程任务全力向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倾斜,在脱贫攻坚期内任务只增不减,各工程实施单位也出台相应政策和机制办法,加强了技术队伍培训等措施,有力支撑了该区域林业发展。
在每年的工程建设中,坚持“抓重点、抓亮点、出精品”的工作思路。一是抓精品工程建设。在工程区布局实施精品示范工程,通过严格的逐级审批程序,使建设单位的规划方案、施工设计都达到了示范工程建设的要求;二是抓规模发展,坚持集中连片布局,整流域推进,规模化治理模式;三是推广抗旱造林技术,在工程区全面推广了径流林业整地造林技术、覆盖造林技术、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混交造林技术、根宝与生根粉应用造林技术、黄土丘陵区保持水土造林技术等,使植苗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
为确保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项目顺利实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实现工程建设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全省先后出台了《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管理办法》《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检查验收办法(试行)》,2019年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吕梁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制定禁牧、休牧、轮牧办法,严禁在休牧期放牧和轮牧区超载过牧。在强化工程区建设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对建设成果的后期巩固。
岚县率先开展购买式造林,为全省造林机制创新开了先河;石楼县创新合作社组织方式,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并在全省推广;大宁县拓展合作社经营范围,将合作社升级为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拓宽了合作社的经营渠道,增加了社员收入。区域内4个国有林区按照省林业和草原局“1局联3县”工作安排部署,与吕梁山区县联合造林、联合育苗、联合攻关、联合创新,彰显了国有林区争当林草建设先锋的主力军、排头兵风貌。通过不断尝试大户流转经营、企业开发经营、专业(队)合作社联户经营等林业生产经营模式,促进民营林业等多种所有制林业形式发展,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林业、发展林业、开发林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建设思路,坚持走生态经济型路子,坚持把绿色富民产业作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吕梁山区重点推进沿黄河红枣、丘陵核桃、晋西北沙棘等生态型经济林,并出台了专门的产业发展指导意见。鼓励农户将经济林经营权流转给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实现了专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增加农户林业资产性收益;连续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实现亩均增产30%以上。
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量360多万t,年新增水土保持林固土效益0.93亿元、保肥效益1.59亿元。项目区森林每年涵养水源总量新增8200万m3,年新增水源涵养林效益3.94亿元。每公顷防风固沙林可保护农田和草地20hm2~30hm2,每年可阻沙450m3~600m3,阻止流沙移动4.0m~8.0m。
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各县在近年林业工程建设中,都十分重视生态林建设,先后建起了以核桃、红枣、花椒、苹果、梨为主的干鲜果生产基地。通过经济林项目的建设,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了农村种植业,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工程建设还立足于实际,将工程建设与扶贫攻坚紧密结合,工程区共成立了1531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造林任务全部由合作社实施,有效带动了贫困人口参与林业生产、获取劳动收益和盈余分配,进一步提高了当地群众收入水平。吕梁市通过扶贫攻坚合作社运营,使每人每年增收4000多元,造百亩林可以稳定脱贫8人,林业生态建设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重要产业。
工程实施后可以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项目区百姓营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通过城镇绿化、村庄绿化、道路绿化以及农田防护林建设等营造林措施,绿化美化城镇生活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可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等新农村建设目标,提高城乡群众的生存质量。
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是山西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极度脆弱区,是亟需加强治理之地。通过多年的生态建设,区域内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大部分已造林,剩余的宜林地立地条件越来越差,而且人力和苗木等成本逐年上涨,投资标准与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协调,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建议,在加大投资标准的前提下,针对目前吕梁山区存在的沙化地、石质山等困难立地,依地类分别进行投资。
经过连续8年的持续不断治理,吕梁山生态脆弱区面貌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善。由于工程区范围内23县以前全部为贫困县,治理成果后期管护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抚育管护工作滞后,严重影响了幼树幼林生长。建议,加大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新造林管护和幼林抚育力度,以切实巩固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