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20 条”核心要义探析

2021-01-14 07:35杨士恒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职教职业院校

杨士恒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中共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 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2019 年1 月24 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 条”)[1],这一重磅文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党中央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新态势、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全球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职教20 条”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把党中央、 国务院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行动,提出了7 个方面20 项政策举措,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性文件,集中体现了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思想、 新理念、 新要求、新举措,被视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2]。笔者通过两年多的深入学习和高职教育的具体工作实践, 认为突出职业院校的职业培训功能和办学治校体制机制创新,是“职教20 条”的核心要义。

1 突出职业院校的职业培训功能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这两种类型教育的最大不同就是, 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职业教育不只有职业学校所进行的职业学历教育, 还有职业培训, 其受教育者不只包括在校学生,还包含其他社会成员,特别是在职人员。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存在重学历教育、轻职业培训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为改变这种情况,“职教20 条”提出的要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为贯彻落实“职教20 条”的要求,教育部等14 个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再次明确“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3]。 在新时期,重视和强化职业培训,是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国家战略的需要, 是精准对接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必然趋势, 也是落实职业院校法定职责的题中之义。

1.1 职业培训要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

现阶段,我国一直在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建设学习型社会, 不仅要做好学历教育,更要做好职业培训。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要比普通教育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升级的需求。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的专业和人才优势,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 新要求, 积极构建与社会发展和技术革新相适应的职业培训体系,面向企业职工开展职业继续教育、技能提升培训,面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面向大中小学学生提供社会教育、劳动教育等[4];要建立常态化的职业培训机制,营造“要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全民学习氛围,搭建多样化社会教育平台,满足多元化、个性化、弹性化的终身学习需求,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渠道, 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2 职业培训要服务国家战略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等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职业院校要把握时代发展契机,依托自身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职业培训功能, 为服务国家战略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院校要与相关部门、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继续教育基地、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等, 既要结合实际需要, 又要有前瞻性和战略眼光,以优势专业群为依托,创新职业培训模式、丰富职业培训形式,以培养懂技术、精技能、能创新的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 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同时,要紧跟中资企业“走出去”步伐,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技术攻关,为“走出去”企业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当地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打造中国职教品牌。

1.3 职业培训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职业院校在积极承担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委托的各类培训项目之外, 还要与地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教培研创”一体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服务行业产业转型升级, 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为行业企业职工提供技能提升培训,贯通职工初级、中级、高级职业资格成长通道;另一方面,融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技术,对接区域产业集群,开发服务区域重点产业的职业培训课程及教材, 培养德技并修的急需人才,服务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 针对中小微企业,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培训特长, 精准对接其技术研发、工艺改进、产品升级等需求,开展人员培训,大规模培养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结合区域产业布局,建设社区学院,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 紧贴岗位实际, 开展培训服务。

1.4 职业培训要精准服务乡村振兴

职业院校要以“精准扶贫”为抓手,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实施扶贫扶智工程,主动对接农村,“精准定产业、精准定专业、精准定目标”,开展“定向培训”,把技能培训办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上, 提升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培养具备专业生产技能、适应农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以农业现代化为引领,聚焦2020 年全面脱贫后“三农”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产业+专业+培训”工程,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产业技术领路人和乡村工匠”,“以点带面”发展农村新业态,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同时, 要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城乡协调发展等进行统筹考虑,以有效缓解当前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问题为目标,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功能障碍者等重点人群,为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开展技术技能培训,面向“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培训。 通过职业培训,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缓解就业压力,让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2 职业院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职教20 条”指出,各级政府要由注重“办”职业教育向为职业教育提供“管理与服务”转变,即职业教育要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1]。 为了做好这一转变,将职业教育改革落到实处, 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创新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职业院校办学治校的体制机制改革势在必行。

2.1 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

学校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为建设职责明确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职业院校要以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向专业特色鲜明、教育与培训并重、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新时代职业教育转变为目标,及时优化和完善制度体系,保持制度的先进性和适应性。 学校章程是“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5],职业院校要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为目标,修订完善章程。 要以章程为依据, 健全和完善能够满足学历教育和职业要求的人才培养制度;针对适龄学生、中职生、退役军人、下岗工人、农民工、企业职工等不同群体,以及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不同诉求等,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适应校企“双主体”育人需要,完善教师考核评价、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对接产业前沿和高端技术的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建立校企互兼互聘、双向流动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对接产业转型需求,完善专业动态调整和专业群可持续发展机制。 建立以专业群为基础的新型教学单位管理制度,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增强教学单位的资源统筹能力,扩大其办学自主权,激发其办学活力。

2.2 构建开放的治理结构

跨界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产教融合, 这也是职业院校现代治理坚持多元参与、坚持合作开放的清晰体现[6];还决定了职业院校办学需要吸纳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等的多元参与[7]。 职业院校要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优化治理要素,充分发挥理事会、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代会、学代会、校友会、社会评价机构等组织在学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形成分工合作、开放共治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理事会在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办学、服务行业地方、校企合作、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重大事项上的咨询、协商、议事和监督作用。 以行业、企业生产需求为基础,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专业群建设、专业动态调整、教科研学术事务等事项中的评定、咨询、决策、审议等作用, 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材建设与选用委员会在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及教材修订、开发和选用中的咨询、决策作用。 发挥第三方测评机构作用,积极引入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等第三方测评机构,及时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教学质量、办学方式模式、师资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等情况进行评价指导。打通专业群内部组织,构建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 多元主体参与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构建以专业群为基础的基层治理组织和新型教学组织。 在选才用人和干部提任方面, 不拘一格,实现人尽其才。

2.3 健全和完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职教20 条” 进一步明确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的地位,多元办学、“双元”育人、工学结合、校企深度合作,都离不开企业。 职业院校要探索建立“理念相合、多方联动、职责明晰、渠道通畅”的合作办学管理体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改变以往校企合作中出现的“政府热心、学校积极、企业冷淡”不佳局面。要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需求、人才技能和素质培养、职业教育投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主体作用, 为企业更好地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同时也要明确企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8],明确不承担义务的相应惩罚措施,切实保证企业有效地履行主体责任。

2.4 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职教20 条” 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 “做好校企合作,利益是基础,找到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的共赢点,合作才能可持续”[5]。为适应企业作为办学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职业院校必须探索建立一套与此相适应的“方法多元、动态调整”的利益共享机制,对学校国有资产使用、产权流通,资金投入、经费使用,社会投资者的回报等关键问题进行明确,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各利益相关方合作共赢,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 自主发展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 结语

大力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职业院校贯彻落实“职教20 条”的必要举措,也是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的关键。职业院校要高质量发展,既要紧扣国家、行业、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统筹谋划改革重点举措,也要从体制机制层面做好保障措施, 更要从具体实施层面设计实施路径, 充分激发和展示职业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努力实现“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目标。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职教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