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英
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血透室 (福建邵武 3540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等患者的常用方式,该方式相当于为患者建立一个临时性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属一种永久性血管通路,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因治疗过程中需长期进行内瘘血管的拔针、穿刺等,易使患者发生内瘘狭窄、闭塞等不良情况,对治疗造成一定影响,故如何做好对内瘘的护理保护、最大限度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及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日益受到临床护理的关注。非热康谱治疗仪是一种通过辐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深层组织,并保持温度稳定持久,具备修护内瘘作用的远红外线治疗仪,在国外各大医院投入使用中获得较高评价[1]。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非热康谱治疗仪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54~75岁,平均(61.37±3.14)岁;原发病,尿毒症11例,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压性肾病9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2~76岁,平均(61.29±3.15)岁;原发病,尿毒症10例,糖尿病肾病11例,高血压性肾病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8年审(313)号]。
纳入标准:血液透析流量<180 ml/min;意识清楚可正常交流;无临床治疗禁忌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中途退出研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不完整。
对照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具体如下。(1)计划:建立由血液净化中心医师、护理人员等组成的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明确提高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护理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并定期组织成员培训。(2)实施: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播放视频等途径,为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动静脉内瘘的相关知识,以提高家属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及患者的自护能力;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2周协助患者进行上肢锻炼,并于术前24 h 清洁患者皮肤,剪短患者指甲,嘱患者勿穿紧袖衣物;术后,密切关注患者伤口、血流等情况,并于术后2周带领患者进行捏橡皮健身球锻炼,以促进内瘘成熟。(3)检查:术后4周,穿刺护理人员参照新瘘使用规范评估患者新瘘是否可使用,并观察患者并发症、血流量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师,同时了解患者对内瘘自护知识的掌握程度。(4)处理:小组定期开展总结会议,共同探讨出现的问题并找寻解决办法,然后开始下一个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非热康谱治疗仪:透析治疗开始1 h 后,应用非热康谱治疗仪(台湾宽谱医学科技,TY-102型)对患者内瘘部位进行照射治疗,照射灯与照射部位保持 >20 cm 的距离,40 min/次,2~3次 /周。
两组均连续干预4个月。
(1)护理4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透析血流量较护理前提高>50 ml/min 为显效,透析血流量较护理前提高30~50 ml/min为有效,透析血流量较护理前提高<30 ml/min或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血管狭窄、术后出血、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4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护理4个月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尿毒症、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维持性血液透析能够替代患者肾衰竭所丧失的部分功能,帮助患者清除体内的代谢物、调节机体水电解质平衡,故已成为临床治疗肾相关疾病的首选方案。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并保持良好血液循环通路的首要条件,因其安全性较高,目前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中。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长期进行反复的内瘘血管穿刺、拔针等,易使血管壁增厚、管腔出现狭窄,并降低血管弹性,造成内瘘闭塞、狭窄,导致血液透析不充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内瘘血管出现狭窄、使用过程中如何保护内瘘并最大限度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及积极预防并发症,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4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应用非热康谱治疗仪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执行,通过在原有护理基础上持续改进,促使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利于提高护理质量[2]。其中,计划阶段中,组建护理小组明确护理目标,并为护理工作制定详细计划,便于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实施阶段中,护理人员通过多种健康宣教方式使患者及其家属意识到自护能力的重要性,并于术前及术后给予清洁、锻炼等干预措施,利于内瘘成熟稳定;检查阶段中,护理人员通过评估判断新瘘、并发症、血流量等情况,并监督患者对自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可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阶段中,通过小组总结会议,对护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改进,并在护理过程中保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利于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非热康谱治疗仪是一种通过辐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深层组织以达到修护内瘘作用的远红外线治疗仪,其能量温和,可使患者的肢体保持温暖,利于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体温。远红外线是太阳光谱中肉眼不可见的红外线,可在不刺激皮肤的同时将多种能量传递到皮下组织2~3 cm 厚度处;同时,远红外线还具备非热效应的特点,当其照射到机体时,可诱导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的磷酸化反应,促使一氧化氮浓度增加,而一氧化氮是血管内皮功能重要的舒张因子,故远红外线可通过一氧化氮路径促进皮肤微循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降低内瘘功能不良发生率[3-6];此外,非热康谱治疗仪还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便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
综上所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应用非热康谱治疗仪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