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雄巅峰对决,越碰撞越绚丽

2021-01-13 00:48程蔚
歌剧 2021年11期
关键词:威尔第瓦格纳歌剧

程蔚

总有古典乐迷喜欢问,威尔第和瓦格纳,谁才是真正的“歌剧之王”?

这两位西方歌剧史上的巨擘,碰巧还是同龄人,都出生于1813年。他们既互相欣赏又坚持各自道路,分别将意大利歌剧和德语歌剧推向辉煌,达到戏剧与音乐结合的巅峰。11月13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歌剧双雄会”在上海大剧院展开,华山论剑式同台比拼,“瑜亮”竞技式才华展示,两位歌剧大师的音乐越“碰撞”越绚丽,上海乐迷们既大饱耳福又津津乐道。

歌剧双雄,不同凡响。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精心挑选的曲目,首首经典,分量十足;强大的演出阵容,个个出彩,情绪沸腾。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和上海歌剧院合唱团,在许忠指挥的带领下,表现得日臻成熟,为初冬的魔都之夜点燃热情,暖意浓浓。

音乐会一开场,威尔第歌劇《西西里晚祷》的序曲,迅速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跌宕起伏的快感,多重意象的回转,优美动听的旋律,节奏更在快速紧绷、柔和绵长、渐进回旋等变化中多次调整。这首著名的序曲虽然只有短短9分钟,但似乎每一分钟都让人处在不同的情绪中。上歌交响乐团当晚的表现,更是分分秒秒都呈现出精致细腻的颗粒感——各声部层次分明,弦乐的轻盈,铜管的强劲,在交织中发挥各自优势,又在强弱中突出差异,仿佛携手穿行在层峦叠嶂中,和谐联动,又轻松自如。尤其是一些快慢节奏的转换和停顿,前一秒还是热烈跃动,后一秒突现舒缓温柔,就像女人猜不透的小心思,早已被熟练的高手精准捕捉。这个漂亮的开场,自然而然地俘获了全场观众的视听焦点。

上半场是威尔第歌剧中经典唱段的大串烧。除了《西西里晚祷》序曲,其他分别来自威尔第的早中期作品《弄臣》《纳布科》和《茶花女》,有男高音、女高音的咏叹调,还有二重唱和大合唱,短小精悍,情趣盎然。下半场曲目,分别来自瓦格纳歌剧《汤豪舍》《罗恩格林》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更像是作曲家追求乐剧理想征程中的步步递进。尤其是充满哲思意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序曲、爱情二重唱和“爱之死”咏叹调等,篇幅明显加长,像是用音乐的方式解答深奥的人生课题,从起点出发,经过漫长求索到达终点。

这样的选曲布局,令两位歌剧大师的音乐碰撞“火花四射”。从题材来看,一个是厚重的现实主义者,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关注普通人的社会生活,在着力表现世俗人情和社会悲剧中,对受欺压的弱者表现出极大同情;另一个则是超脱的理想主义者,剧本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人物多为神仙魔怪,借力充满浪漫主义的英雄美人以及富于幻想的传奇故事,折射关于爱情、命运、生命、灵魂、救赎等抽象命题,开展形而上的哲学思考。

论音乐风格,一个坚持歌剧传统的继承发展,始终认为“歌声的旋律应是歌剧中最主要的戏剧表现因素”,不仅善于用音乐加强戏剧张力,更擅长用音乐展现人声特点,描绘细腻复杂的心理变化,无论独唱、多重唱还是大合唱,他笔下的旋律都很美妙,街头巷尾经常传唱;另一个则大胆除旧革新,坚持“歌剧要以音乐来统帅其全局的结构”,追求用音乐刻画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还开创性地运用“主导动机”,按照不同动机所代表的对象,在戏剧中交替、变化重复和发展,将各段情节有机连接起来,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

对于现场观众来说,听这两位作曲家音乐的感受,一个像在读小说,故事情节紧凑生动,戏剧冲突起伏跌宕,音乐旋律美妙丰富,一边阅读一边享受,身心在极度放松中找到快感;另一个则像在读哲学,精神世界宏大广阔,人生命题抽象深刻,哲思理念诗意飘荡,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心灵在音乐的抚慰中得到净化。上下半场,仿佛生活的不同侧面,仔细想想,似乎都不可或缺。

歌剧双雄的不同音乐风格,将音乐会的上下半场划分得泾渭分明。上半场,在威尔第节奏明快的音乐中,石倚洁和宋倩边唱边演,轻松活泼;而下半场,在瓦格纳宏大交响的音乐洪流中,王威和韩蓬表现得严谨内敛,最后的全场大合唱则如升腾的气流,积蓄能量,直冲云霄。

很多观众冲着“石头”(乐迷们对石倚洁的昵称)而来,果然,“石头”是当晚舞台上最闪耀的。作为活跃于全球各大歌剧院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的音色明亮通透,带有金属光泽,因擅长演唱罗西尼的作品,更在花腔装饰、细节处理等方面颇为用心。

威尔第歌剧《弄臣》中的咏叹调“女人善变”,是首脍炙人口的两段体歌曲,两段旋律的走向基本一致,如不用心处理,很容易演绎成两段相同的“机械重复”。显然,石倚洁有过精心思考。在演唱第一段时,他的声音开阔自然,仿佛向大家宣告一个论断:“女人她轻飘飘,像风中羽毛。”然后通过唱词表现爱恨交织的矛盾心理。而在第二段重复这句歌词时,他的声音故意压低放轻,像要悄悄透露一个秘密,节奏也有所放慢。同样的歌词,同样的律动,两段旋律却呈现极为不同的层次感。石倚洁将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唱出了有滋有味的个性,真是块用心雕琢的“玉石”啊!

在演唱歌剧《茶花女》的“多么快乐的一天”“沸腾激荡的心灵”“饮酒歌”等片段时,石倚洁演唱得声情并茂,不仅唱出阿尔弗雷多陷入情网的欢悦幸福,还在舞台上与薇奥莱塔的扮演者宋倩充满互动,传递一支玫瑰,跳一小段交谊舞,又在深情相拥中引吭高歌。没想到,“石头”不仅唱功好,更具备随时随地融入角色的舞台表演能力,他快速忘却自我,深入体会角色的喜怒哀乐,让声音富有表情。如此身心融于一体的歌唱,才是真正的歌唱。

来自上海歌剧院的宋倩此番“临危受命”,从接到电话到正式演出不过十天,但她凭借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和意大利威尔第音乐学院双硕士的扎实功底,呈现出极佳的舞台状态。虽说《茶花女》是宋倩已多次主演的剧目,但由于疫情因素,她有较长时间没有专门练习了,这次快速“回炉”后呈现的薇奥莱塔,形象上美丽出众,演唱时自然放松,音域高处清亮飘逸,音域低处厚实稳重,在与石倚洁的互动表演中更魅力十足,将“为爱勇敢”“为爱叹息”的薇奥莱塔,演绎得撩拨人心,顺利通过考验。

在歌剧界,几乎人人都能演唱威尔第,可真正能挑战瓦格纳歌剧的,少而又少,只因難度太大。下半场,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戏剧女高音王威,上海歌剧院的男高音歌唱家韩蓬和女中音王潇希,协力攀登“瓦格纳高峰”。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代表了瓦格纳风格最精粹的方面,本质是发生在心理层面上的内心戏剧(inner drama)。在长达近20分钟的爱情二重唱中,被誉为“中国瓦格纳女高音第一人”的王威气场强大,音色圆润厚重,气息控制力很强,既能在绵长的气息中无限延伸,又在有力的扩展中无比坚定。面对编制庞大的交响乐队的轰鸣,她极力以强劲人声与乐队进行交互和穿插,在声音的力度、稳定性和穿透力等方面,体现出较高的专业素质。但瓦格纳是个极为苛刻的作曲家,创作时丝毫不考虑演唱者的声音极限。因此,驾驭他的音乐作品,不仅考验演唱者的技巧实力,更要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才能充分表达那种神圣和极乐的心境。

“爱之死”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部歌剧真正的高潮,也是伊索尔德精神力量的最后爆发。在富有流动性和跳跃性的上行旋律推动下,音乐达到最高点,如同狂烈的风暴在翻卷,而后在强烈的回荡中,慢慢进入平静安宁的气氛。这个唱段如同过山车,王威先用声音的最大极限将情感宣泄出来,再用克制的气息迅速调整至舒缓温和的状态,像暴风雨后天边的一道金色霞光,带领观众体会爱情、死亡和灵魂升华所烘托出的强大精神力量。正如伊索尔德的最后一句唱词,“无知无觉是至高无上的快乐。”

显然,挑战瓦格纳远比演绎威尔第要困难得多,下半场演唱呈现的完美性尚有欠缺,但在上海舞台上由中国的歌剧演员来挑战瓦格纳,本身就是一大进步。毕竟,在世界舞台上能被打上瓦格纳标签的歌剧演员也很稀罕啊!

尽管音乐理念和创作风格差异甚大,但在大合唱方面,威尔第和瓦格纳称得上“殊途同归”的写作高手。威尔第在歌剧《纳布科》中的“飞吧,让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深切表达被奴役的犹太人思念家乡、渴望自由的心声,被誉为意大利的第二国歌。而瓦格纳在歌剧《罗恩格林》中的《婚礼进行曲》,旋律庄严而抒情,百余年来伴随无数新人走进婚姻殿堂。因此,当这两首家喻户晓的旋律响起,当整齐划一的合唱声音形成洪流,场上场下心声共振,心灵共鸣。

最后,瓦格纳歌剧《汤豪舍》中的《宾客进场曲》奏响,“在这里艺术常春”“在这里永远回荡着欢乐的呼声”,在管弦乐队铿锵有力的齐鸣合奏中,合唱团的声浪层层推进,越发雄壮嘹亮,越发大气磅礴。原来,这里还藏着小小的令人惊喜的彩蛋,上海音乐学院的12名学生小号手“加盟”演出,一张张脸庞洋溢着青春的力量,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观众们在意犹未尽中热烈欢呼,希望许忠指挥再来个返场加演。没想到,许忠竟侧着脑袋举起双手,做了个可爱的“睡觉”动作,令观众们忍俊不禁。为了这场演出,许忠指挥十分辛苦,上歌也经历了许多严峻考验。比如上下半场迥异的音乐气质,要求乐队的诠释处理方式截然不同,比如意大利语和德语演唱的自由切换,对独唱和合唱演员们都是非常精细的打磨,再加上原定的歌剧演员因疫情原因而临时换将,短时间内与乐队快速磨合。整场演出达到如此高品质水准,已远超期待。

可惜,这场音乐会只是“歌剧双雄”的音乐集萃,好希望更多的歌剧经典作品能早日在上海舞台上完整呈现啊!威尔第和瓦格纳“老对头”,他俩谁是“歌剧之王”有何要紧?疫情早日散去,“歌剧王国”百花盛开才是古典乐迷们更急切的期盼!

猜你喜欢
威尔第瓦格纳歌剧
当代文化视域中的瓦格纳及其超越
“遇见”瓦格纳(大家拍世界)
走进歌剧厅
“歌剧之王”威尔第的故事(一)
名人相册 歌剧巨匠:瓦格纳
威尔第歌剧创作中的威廉·莎士比亚情节
《圣经》与瓦格纳歌剧《唐豪塞》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