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光仪,护眼王者?

2021-01-13 08:23小言医生
科学Fans 2021年12期
关键词:眼轴屈光度弱视

小言医生

如果從一件产品的诞生追溯其本源,那从严格意义上说,哺光仪这个产品其实是一件“旧物”,现在它被应用在近视方面,仅仅只是一项偶然的发现所促成的。

哺光仪最早是20年前就开始应用于弱视治疗的“红光治疗仪”,它所产生的红光为一种650纳米的弱激光,对于弱视眼的治疗,在以往的各项临床研究中都卓有成效。

但是,一些低度远视弱视的孩子在连续治疗弱视时,没有及时检查,中途患上了近视,但依然偶尔在用弱视红光仪。一些厂家的技术人员就发现,这一类孩子的近视度数没有增加,或增加得缓慢,从而提出:这个用于治疗远视、弱视的“红光仪”,或许可以作为控制近视的“哺光仪”。

这一华丽的转身真的只是一种个案偶然现象,还是有理论依据的必然结果呢?

近视的表现形式虽然比较单一,但发病原因却异常复杂。新近研究发现,巩膜缺氧微环境会诱导巩膜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外基质重塑,从而引发近视。

迄今为止,我们所认知的视觉总共分为三大部分:光觉、形觉和色觉。前两者都已经有大量相关的文献和实验研究,并成功搭建出了近视眼的数学模型,关于色觉的近视研究却进展缓慢。有学者分别用8 组不同的光线对豚鼠进行照射,连续12周后,得到总体屈光度:红光< 绿红≈绿光< 蓝绿光≈蓝绿红光≈白光< 蓝红光< 蓝光,即红光照射组的近视增加幅度最高,蓝光组的增加幅度最低。红光组在第二周便出现近视化,眼轴和屈光度表现出高度一致性。

从以上实验综合分析,我们大致可以推导出这样的趋势:红光可以诱导屈光度数①和眼轴的改变,加速屈光向近视化发展。

那么根据实验的结果来看,在客观事实上,红光光谱本身是会导致近视化发展,增加眼轴长度的,所以按理论上来分析,红光治疗仪设计最初是应用在远视性弱视上,在治疗弱视的同时,刺激眼轴的增长,达到加速远视减少的目的。在早期,并未投入到对近视的治疗方向中。

以上数据都是基于实验的分析,如果从临床价值来评价红光治疗,也就是哺光仪的有效性,我们还需要看红光治疗的生理层面,也就是光—化学—靶器官的转化。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物质:多巴胺。

多巴胺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能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生理功能。

多巴胺的合成和代谢具有显著的光依赖性,受到周围环境亮度、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视网膜多巴胺在日间含量较高,夜间含量较低。多巴胺通过光和视觉信号来有效调控眼球的生长。因此,多在户外活动,增加高频的日光照射,对近视防控有很好的效果。

而红光仪也就是哺光仪,之所以可以控制近视,很可能与多巴胺的刺激分泌调控的假说密切相关。

有临床研究表明,在控制眼轴效果上,哺光仪>角膜塑形镜>普通眼镜。眼轴越长,缩短效果越好;年龄越大,缩短效果越好。

而笔者的临床结论是:红光干预下的近视控制有效率,比通过物理光学控制的OK 镜相对要高。

在此我们暂且不下结论,但做一个理论假说——

在基于有效、安全的模拟太阳光有益光谱的前提下,能改善眼底视网膜的血液循环,并促进多巴胺的分泌,最终能让原本纤薄的脉络膜厚度趋向正常,同时供给巩膜足够的氧。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抑制或者控制眼轴非正常增长方面,这样的数学模型假说是成立的。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另外一点,在以往治疗弱视的经验中,我们需要通过长时间(划个重点)的红光照射以达到改善远视、促进眼球增长、改善弱视的目的。那么相反,在控制近视方面,我们就不能继续沿用这样的治疗模式,而是应该改为短时间、多次治疗(哺光仪应用在近视方面和远视性弱视的治疗流程不一样)的方式,来用红光刺激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多巴胺,达到控制眼轴的效果。这两者的机理有巨大反差,一旦做错,效果就是天壤之别。

那么我们是否有合理有效的方式来获取红光的刺激,以期获得控制近视发展的目的呢?答案是有的,在夏日晴天的户外阳光中的红光量(红色比48.6%)显著高于室内的各种人造光源中的红光量:全光谱照明(42. 7%)、LED 照明(32. 0%)、荧光照明(29.2%)。

哺光仪是波长为630~650纳米的红色光,是光谱中最容易被人体所吸收的,称为低强度激光,属于2M 等级,这一类的激光各方面安全性都是最好的。

但是客观来说,对于哺光仪诱发的脉络膜增厚,长期而言,对眼健康属于人为的控制,还是会产生人造的未知影响?长期使用哺光仪是否存在健康风险?其实,这些都需要我们医生、病人、基础医学的持续研究,以及多方面、大样本、长时间的观察来予以证实。

最后,给予各位翘首以盼的小患者及患者家长一些忠告:

·在现有的临床数据和科技力量支撑下,我们可以用650 纳米的低强度激光促使脉络膜增厚,达到临床可见的控制眼轴的效果,近视度数也随之稳定;

·同样的基础研究表明,650 纳米红光的机理,很可能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受到有效刺激后,能自主或被动分泌多巴胺有关,但是存在刺激消失后的回退可能性;

·在决定使用哺光仪之前,有必要且必须进行全面的眼部健康检查,在排除潜在的部分禁忌症后方可实施,并需要在随访中观察,调整、终止、改变使用规律;

·如果需要长期使用哺光仪,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体质,是否存在过敏、疾病诱发等风险。此外,其余未知的疾病,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总结。

因此,笔者对于任何一种新生的治疗方式,都带着乐观的态度,因为医学的进步,让我们人类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但是任何一种新技术的诞生,一定要客观、谨慎面对,而不应该盲目跟风,在了解产品、了解自身的情况以及未来所需之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猜你喜欢
眼轴屈光度弱视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凸吗?
白内障患者IOLMaster500及IOLMaster700眼轴测出率比较
单纯性近视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眼轴及屈光度的关系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近10a东莞地区4~22岁屈光不正人群眼轴长度特征分析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儿童弱视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左旋多巴联合遮盖方法治疗儿童弱视102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