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资源视角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1-01-13 05:02陈婷婷朱玉李洪杰董玉晶陈敏王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20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培育育人

陈婷婷 朱玉 李洪杰 董玉晶 陈敏 王莹

摘  要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参与者,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影响着他们的“三观”,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因此,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工作必要且重要。以黑龙江省为例,从利用好地域文化资源的角度,探讨高校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文化自信;地域文化资源;大学生;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20-0063-03

0  前言

文化自信是展现中国力量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力军,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走好人生的路,做出兼顾自我发展和为国为民奉献的正确选择。本文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对黑龙江省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培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然后从利用黑龙江省本土文化地域资源的角度分析高校育人的一些新路径。

1  黑龙江省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调查

课题组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制作《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的测评问卷》。问卷发放对象是黑龙江省内三所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共计328人,男女比例为28∶72,涵盖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学历层次,包括文史哲、艺术类、理工类、农学和医药学类等八大门类学科的学生。

根据调查,对第二部分“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第1题“您对中国传统文化(例如:传统节日、民风民俗、宗教哲学、饮食文化等)的了解程度”、第4题“您是否了解一些传统艺术,如京剧、象棋、古筝、国画、书法等”、第5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佛家、道家的三大思想精神您了解吗”,回答集中在“粗浅了解”的程度,比例分别为52.13%、63.41%、64.33%;“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比例非常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了解还比较有限。

调查问卷第三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第1题“当代大学生对文化自信”,57.32%的学生选择了“粗浅了解”,还是说明这方面的常识性知识普及度和认识深度有待提高;第3题“您认为文化自信践行的主体单位是”,60.67%的学生选择了“D当代青年学子”,这说明大学生本身对于肩负文化自信、践行责任的意识还比较强;第2题“您认为您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以及文化自信影响较大的是”,80.79%的学生选择“A社会环境”,75.91%的学生选择“B校园因素”,这两项是占比最大的,因此可以说“社会”和“学校”承担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责任也比较重。

还是第三部分,对于学校教育,第5题“您对高校开设的文化课程是否感兴趣”,64.02%的学生反映“一般感兴趣”,11.28%的学生反映“不太感兴趣”,2.74%的学生反映“没兴趣”;第7题“您更喜欢什么样的文化培育课程”,50.3%的学生选择“C实践式”,42.07%的学生选择“A启发式”;第11题“贵校是否有关于文化自信培育的实践活动”,53.66%的学生选择“B偶尔”,11.28%的学生选择“A没有”;第12题“您认为贵校在文化自信培育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63.11%的学生选择“A有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具体的实践”,62.8%的学生选择“C文化自信的宣传力度不够”;第13题“您认为当前大学生培养文化自信最突出的问题是”,46.95%的学生选择“A有文化素养,但不付诸实际行动”。

2  黑龙江省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分析总结

2.1  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初见成效,但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

问卷调查显示,黑龙江省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度,随着课程思政的持续深入,效果也逐渐显现。在日常课堂上,许多学生心中的明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由娱乐圈的明星偶像换成了钟南山、华春莹、董卿等,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已经从追逐偶像剧变成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见字如面》等。这说明新时代大学生对于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自觉性比较高,内驱力比较强。但调查也显示,大多数学生表示还是停留在“粗浅认识”阶段,而文化是需要植入人们的思想观念里才能起到真正的影响作用的,因此,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更多的文化“滋养”。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目前是多元文化的时代,而且是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是思想活跃的年轻群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稳定,较易受到外界发展变化的影响,如果没有比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作为“主心骨”,那么也很容易被其他文化因素所影响。因此,在文化自信的培育上更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实质和精华的总结、掌握与传播。

2.2  现行教育方式与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尚未完全对接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文化自信的实践者和承担着,责任意识是较普遍存在的,只是在从“我们应当去做”到“我们如何去做”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也应该反思作为文化教育主体的学校所应承担的责任。问卷调查显示,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文化教育方式是“实践式”和“启发式”,而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对于文化普及类课程大多数还是大班额理论课,大多数还是以“灌输式”为主要教育方式。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已強调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但受到客观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许多高校的人文通识类课程仍然采取大班额理论课形式。

2.3  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

调查问卷第三部分第2题“您认为对您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以及文化自信影响较大的是(多选)”,“社会因素”得票率最高,为80.79%。第二部分第12题“您获取各种文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多选)”,网络媒体以90.55%高居榜首,之后依次是“书籍典故”(74.7%)、“课堂学习”(68.6%)、“具体时间”(44.21%)。由此可见,网络媒体可以称为新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多元文化“交织”在网络上,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甄别能力,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的时候,需要在文化自信的培育方面有取其精华的能力。

3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创新研究

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文献论述很多,本课题组主要是基于用好黑龙江省本土文化资源做好培育工作这一角度,提出三点建议。

3.1  明确高校主体责任,同时强调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联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四个全面”“五位一体”中的重要作用[1]。高校的育人主体地位责无旁贷。各高校陆续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多种育人方式相契合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社会发展变化速度快、多元文化的影响冲击等多因素合力,使当代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改变了、渠道拓宽了。因此,在明确高校育人主体责任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青年人的教育工作应该是政产学研多方面协同育人,并在各方面协同育人过程中将文化育人的理念传播开来,植入年轻人的价值观中。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可以加强与黑龙江省及各地市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珍藏本土文化资源的馆藏部门的联络,双方通过签署协议,将后者吸纳为高校教育基地等,开发利用相关资源并应用到具体的文化育人过程中去。

3.2  转变教育形式,梳理本土文化资源,切实丰富文化育人的手段和方法

在协同育人过程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利用是非常值得开发的一块资源。黑龙江省文化资源种类繁多、特色显著,如果有效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不但可以填补高校文化育人“偏理论,轻实践”的现状,而且可以大大增强文化育人的效果。

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区域内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可分为历史文化资源与现实文化资源、人文文化资源与科技文化资源、有形文化资源与无形文化资源、可再生文化资源与不可再生文化资源等多种类型[2]。本课题组成员经过查阅文献,初步梳理,共總结出六类黑龙江省特色文化地域资源:

1)从精神传承角度看,即“四大精神”,分别是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

2)从边陲气候角度看,即冰雪文化;

3)从民族发展融合角度看,即多民族和异域文化;

4)从人口结构角度看,即乡村地域文化;

5)从特色资源角度看,即黑土文化;

6)从饮食习惯角度看,即饮食文化。

这些文化资源,有的集中在相关政府机构的馆藏中,有的零落在民间;有的能够被明显识别,有的则需要深刻领悟。因此,高校相关方面的教师可以通过梳理总结当地的文化资源案例,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强调案例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的融合,丰富文化育人的手段和方法,最终达到培育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目的。

4  结语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掌握新时代大学生对于我国文化的认同和自信程度,有利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梳理好黑龙江省本土的地域文化资源,有利于将更加接地气、更有感染性的案例搬到课堂上;同时可以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将学生带出课堂,通过实践来进一步感受黑龙江省的地域文化特色。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强省内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而且能够培育大学生对黑龙江省的感情,有利于将人才留在黑龙江。■

参考文献

[1]葛伟阳.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环境、困境及路径[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2):103-106.

[2]刁维国,刁益虎.利用高校文化资源优势 促进地方文化生态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2(1):280-281.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培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