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毅 袁徐庆
摘要:日常系动画是21世纪初源于日本的一种描绘角色日常生活的动画类型,但“日常”的平淡和题材的日渐趋同导致其难以吸引更多观众。2017年的日常系动画《少女终末旅行》获得了众多动画爱好者的关注和广泛好评,本文从作品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叙述方式、场景设计等四方面入手,分析其作为日常系动画的特殊之处。
关键词:日常系动画 日本动画 类型研究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4-0149-04
一、日常系动画
日常系动画,也被称为“空气系”动画,最早起源于由四格漫画改编而来的《阿兹漫画大王》,后来京都动画公司制作的《幸运星》《轻音少女》等作品的成功让这一动画类型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日常系动画的故事没有明确的剧情主线,每一集分成若干个小节。一般都是围绕角色身边的小事展开讨论,不纠结于家长里短,主要营造一种令观众放松的氛围,“轻喜剧”的风格是此类动画区分于一般情感生活剧的关键。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的主线剧情,观众随时可以加入观看,就算漏看几集也不会对观感有太大影响。日常系动画的角色也不似传统类型作品,会经历“挫折-战斗-蜕变”这种典型的角色成长过程,作品中没有阻碍角色的“敌人”,所以角色“弧光”在作品中往往是缺席的。日常系动画的选题集中于校园生活,尤其以中学背景居多。在观众之中引起较大反响的《轻音少女》《男子高中生的日常》《日常》等日常系动画都是以中学生群体作为主角。
二、作为日常系动画的《少女终末旅行》
《少女终末旅行》(以下简称《少女》)讲述的是两个分别名为千户和尤莉的女孩在战后的城市废墟中求生,前往阶梯城市最顶层寻找庇护的故事。从故事情节来看,它符合日常系动画的特征:两个女孩所经历的事件并未超出普通人的范畴,没有喧宾夺主的超自然元素。故事没有清晰的故事主线,仅围绕两人在通往最上层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展开。动画制作方WHITE FOX在制作伊始便让参与过多部日常系动画的三宅昌和担任美术监督,动画的宣传语:“終末が日常だ”,也表明制作方一开始就以这种末世的日常氛围作为宣传点,观众也自然地将这部动画划入了日常系动画的门类之中,在2018年度的Crunchyroll动画奖活动上,《少女》被列为最佳日常系动畫。
废土题材的《少女》吸引了很多平常不看日常系动画的观众,但是日常系动画平淡的特点让他们难以接受,有观众认为故事中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有两个女孩在这残酷的世界里受罪。这种“什么也没有发生”的感觉,却正好是日常系动画所追求的,这也反映出《少女》产生了“破圈效应”,即作品超出了以往固定的受众群体。但“破圈”并没有让它的评价随之降低,《少女》被IGN视为2010—2019年间最好的动画之一,在Niconico动画网站上获得2017年度最佳动画票选活动的第九名,在Bilibili动画网站拥有9.8的评分以及200多万的订阅人数。作为一部日常系动画,它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关注度,而它也的确展现出了与以往日常系作品的不同之处。
三、作为日常系动画的特殊之处
(一)另类的故事背景
日常系动画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剧情的平淡,缺乏让人继续观看下去的动力。但在《少女》中,这些观众找到了动力,即故事的废墟都市背景,描绘人类黑暗未来的反乌托邦故事,不论在小说文学,还是影视作品都是一个重要的母题,这种设定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观众想去了解世界走向黑暗的原因,主角该如何生存下去,这个世界是否还有希望等问题。《少女》一开始就将观众带入到巨大的废墟都市,分层的城市结构亦带来了神秘感和新奇感,伴随着两个少女探索的脚步,观众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也一点点增加。作者对角色的着装、武器、交通工具、背景中出现的各种战车和飞机等细节颇为考究,考据这些细节,找到作者隐藏的彩蛋,成为了观众的乐趣。将日常系与末日背景融合并非《少女》首创,2006年完结的漫画《横滨购物纪行》就讲述了海洋淹没大部分陆地的近未来时代里,横滨的一家咖啡店里发生的日常故事。不过《少女》的世界显得更为绝望和孤独,主角时刻处在缺乏食物和庇护所的绝境中,是一个缓慢且令人窒息的世界。
(二)反常规的人物关系
1.若即若离的两人:千户和尤莉
日常系动画作品的主角多为三到五人,也有众多的配角。这样的角色设置首先是为了满足情节需要,更多的角色以及他们的不同性格之间的碰撞能勾起观众的兴趣。由于没有明确的故事主线,也没有对立势力引起激烈的矛盾冲突,所以在剧情发展上主要靠展现角色之间的日常小故事完成叙事。倘若角色数量少,角色之间的互动随着剧集的推进,将难免有似曾相识之感。在一般的日常系动画中,角色们的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持久、紧密的“共同体”式的人际关系,在《少女》中,这种关系则变得更加短暂松散。《少女》的主要角色只有两人,千户和尤莉。千户的性格偏理性,而尤莉则相对洒脱。千户喜欢收集书籍,并且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即使在废土之中,她也认为自己背负着记录和保存文化的使命,千户是一个反映着现代人思维习惯的角色,她珍视文明的产物;尤莉则并不过多思考她们的状态,对记日记这种行为也并不在意,“记忆这种东西,妨碍我活着。”书籍对于尤莉是一种毫无意义的东西,在动画的第二集,千户刚跟尤莉讲完书籍的重要性,但当火堆需要燃料时,尤莉随手就把书丢了进去。对于她来说,能够马上理解并派上用场的才是具有价值的物品。对待事物的不同态度让两人之间偶尔有一些矛盾,但最终还是意识到彼此是对方最重要的伙伴。《少女》的主要角色虽然少,但通过角色间性格的对立产生了张力,同时,角色性格也与故事背景有机结合,使剧情更好地发展下去。
2.旅行中的过客:金泽和石井
金泽和石井,是主角在旅途中遇见的唯二人类角色。金泽是一个绘制地图的冒险者,出于偶然帮到了千户和尤莉,三人便成为了伙伴。金泽绘制了整个下层的地图,他干劲十足,想到上层继续绘制。但在乘坐电梯时不慎将地图丢失。失去地图的金泽陷入绝望,把身上唯一珍贵的物品——照相机送给了千户和尤莉后,独自踏上了旅途。石井是一个技术师,靠以前的图纸和四处收集的材料拼凑了一架飞机,想乘着它飞离这个绝望都市。然而飞机解体,虽然她跳伞成功,但却要飘到底层,重新开始。底层不仅代表着毫无生存希望的下层城市,也象征着石井陷入彻底的绝望。
金泽和石井各自都只在动画中出现了短短的一集,但他们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两人都在这破败的世界中追寻生存的意义,然而迎接他们的却只有残酷的现实。作者用过的推特头像正是石井,在访谈中,他说自己与两个少女比起来,跟其他两位角色倒是有更多相似之处,同样感受到现实的无奈。短暂登场的两位角色不仅因其身上的悲剧性吸引了观众,也打破了以往日常系动画对一成不变的美好现实的维持。石井和金泽是两个试图在这个世界寻找生存意义的勇者,然而他们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角色的境遇也映射出这部作品与当代日本社会的“低欲望”现状之间的联系。面对糟糕的现实,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作者给出应对这个绝望世界的方法是“与绝望好好相处”,然而这其实并没有改变现状,只是从个人心态上做出了要求,并非实质性改变,但这恰好是对当代日本年轻人“佛系”生活态度的回应。
四、陌生化的叙述方式
日常系动画一般都会让观众感受到普通生活的美好,在《日常》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们每天所经历的日常,就是连续不断发生的奇迹”,这句台词精确地道出了日常系动画的母题:提醒人们珍惜日常生活。多数日常系动画直接描绘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这种方式更贴近现实,方便读者产生代入感。《日常》《幸运星》《男子高中生的日常》等绝大多数日常系动画都是这类作品。而《少女》则走了一条大胆的道路,它描绘的是当世界走向终焉,两个普通女孩生存的日常。这种反乌托邦世界观很容易“致郁”观众,难以让观众振奋精神、认真生活。但负责《少女》漫画改编的监督则说:“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也就是通过表现两个女孩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她们所生存的这样一个荒凉、令人绝望的世界形成对比,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是在这样残酷的世界中,她们也并未放弃对美好的向往。长期的旅途让两个女孩失去了家的印象。寻找补给的时候,她们在经过的房间里休息,两人幻想着自己的家会是什么样子。这不禁让人想起“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最后的梦里对奶奶的幻想,弹幕上飘过的一个个“心疼”正是观众被打动的最好证明。我们触手可及的日常,她们只能在想象中得到,这种对比让观众“觉得好幸福”。
日常系动画的故事通常发生在相同的场所,比如校园和家庭,《少女》则将故事发生地不断地变动,千户和尤莉驾驶着半履带车向着最顶层进发,这种叙述方式与公路片有几分相似之处。“让两个女孩用缓慢的步调感受着她们的日常,此外会让她们以纯粹的视角,对她们身旁的事物发现出新的价值作为目标。”这种“纯粹的视角”其實就是一种叙述视角的陌生化处理,即“他者叙述”,使当事人摆脱现实语境中对某一事物的固有认知,从第一次见到的角度、不同的文化语境来描述、感受事物。尤莉和千户进入神庙时,看到宏伟的庙堂,并没有被其威严壮观所震撼,而是站在资源利用的角度,发出了“花费这么大的精力造这种地方,有什么意义呢”的感叹。她们也站在末日中生存人的角度,对战争、文化等事物做出评价,这些评价也许并不完整准确,但不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照现代生活的角度,陌生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形成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批判能力。
五、非日常的场景设计
《少女》的场景设计也体现出了与以往日常系动画的极大不同,所出现的都是“日常”中所见不到的景色。紧密排布的楼宇、暴露在外的管路、战争过后的废墟,片中的场景设计表现出一幅工业化发展到极致后人类社会的图景,没有一株植物,看不见任何自然的影子。工厂和机器充斥着这个世界,从场景中就可以感受到这个世界生命力的缺失。原作漫画中的场景就已经是这种风格,动画化之后,这种没有一丝感情、冷冰冰的世界得到了强化,体现出作者对科技发展隐隐的忧虑和不安。但作者并非抵制工业化,从他对半履带车和武器这类工业化产品的热衷就可以知道,但他在质疑:如果一切都被工业化,周遭的一切都变成人造产物,这种世界好吗?本作的场景设计除了体现出作者对过度工业化的质疑,也影射出其反战的思想。在这样一个物质贫瘠、废墟满地的世界里,武器竟随处可见,这种并列让观众很容易就能猜到世界的毁灭与战争紧密关联。在第11集,尤莉和千户进入到了一个作战机器人的驾驶舱,不慎发射的激光破坏了一大片街区,刚才还死寂的城市瞬间被火焰所覆盖。战争机器所体现出来的巨大破坏力让尤莉和千户震惊,角色和场景的互动也让观众深刻体会到战争的可怕之处。相较于对过度工业化不安的委婉表达,作者对战争的恐惧,对现代文明所维持的脆弱稳定的焦虑在场景中得到了直接体现。
六、结语
《少女终末旅行》作为一部日常系动画,在背景设计、人物关系设置、叙述方式以及场景设计上都有所创新,向观众展示的是一个虚构的战后世界中的日常,但观众却更为清晰的感受到了现在的世界,虚构的日常给我们带来了超越真实日常的深刻感受。并非只有论述现代生活的真实日常才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日常”指的是故事中动画角色平淡的生活状态,而创作者可以在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叙述方式上发挥想象,拓宽日常系动画的边界。只有在“创世冲动”被充分解放,日常中的虚构潜能被充分发挥的时候,世界才是最为鲜活和完整的。在这样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里,作者借两个小女孩之口,表达了“与绝望好好相处”的叔本华式的生存态度,日常系动画亦能兼具轻松氛围,让观者深刻思考。
参考文献:
[1]张霜.浅析日常系电视动画的构成要素[J].当代电视,2016(09):111+93.
[2]牧和生.ゼロ年代以降における日常系4コママンガ作品のアニメ化に関する研究[J].九州国際大学国際?経済論集,2020(10):47-70.
[3]「少女終末旅行」製作委員会.少女终末旅行[EB/OL].2017-10.
[4]crunchyroll.Anime of the Year 2018[EB/OL].2018-09.
[5]怀剣.为什么日常系动画能治愈我们?[EB/OL].2020-06-09.
[6]宮澤諒.どう生きるべきか『少女終末旅行』つくみずは問い掛ける[EB/OL].2015-07-24.
[7]つくみず,尾崎隆晴.少女終末旅行公式アンソロジーコミック[M].角川書店:日本东京,2020:83.
[8]冯毓云.艺术即陌生化——论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的审美价值[J].北方论丛,2004(01):21-26.
[9]吴文娟.陌生化美学视角下的《罗小黑战记》[J].电影文学,2020(06):108-110.
[10]林云柯.后“御宅族”时代的“二次元守望者”——“创世系”诗学与“世界系”的左翼面相[J].中国图书评论,2020(04):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