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的数字化存储、传承与弘扬

2021-01-13 20:14张晓玮苗新悦
艺术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沂蒙精神

张晓玮 苗新悦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保护模式(发现、登记、鉴定、保存)在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条件下无能为カ,数字化手段在非遗保护方面所具备的诸多优势。通过对沂蒙精神存储现状的调研与分析,提出数字化存储的优化方法,科学客观地对沂蒙精神进行全景式展现和研究,可突破地域、文化限制,实现异地共享,多地存储,可实现复制、再生等目的。旨在通过存储方式的优化促进沂蒙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结论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等优势,有效地将沂蒙精神,沂蒙故事进行新媒体传播,数字化存储多元叙事,实现沂蒙精神有效的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沂蒙精神 数字化存储 新体传播 网络数据库 数字记忆

沂蒙精神在战火中创建并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不断发展和丰富,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是沂蒙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精神。自产生以来,沂蒙精神激励无数中华儿女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用饱满的热情与执着的奉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新的篇章。

近年来,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为社会文化知识获取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作为革命精神的沂蒙精神也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政府、媒体及社会群体组织致力于通过书籍,影视剧,歌曲在内的各种方式促进沂蒙精神的存储、传播及发扬。但就调査来看,沂蒙精神的存储和传播方式依旧以传统媒体为主,仅仅依靠传统的文字、图片等方式对沂蒙文化进行采集和记录,不能充分揭示和保珍贵的精神资源,关于沂蒙精神的研究和创新更是难以为继。

从上世纪末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实施以保护本国历史文化遗产、保存民族文化记忆为核心的文化记忆项目。直到近二十年来,一些欧美国家及新兴国家已在这一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美国记忆”“荷兰记忆”“新加坡记忆波兰记忆”“俄罗斯记忆”2等,这些工程都取得了良好成效,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说:“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样,是党和国家的寶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基于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建立沂蒙精神相关的数字记忆工程,以新媒介下的数字化存储促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崭新使命。

一、沂蒙精神的数字化存储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专家学者开始研究探讨沂蒙精神但从文献综合来看,文献研究始终体现在精神内涵、意义方面,在数字化方向延伸的存储传播方式很少涉及研究。而从传播效果来看,沂蒙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红色文化的突出代表,虽取得了一定传播成效却并未形成传播热潮。与延安、井冈山等地的红色文化传播相比,沂蒙精神的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相对单一,内容缺乏多元叙事视角且传播渠道过于依赖传统媒体其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度远不及其他红色革命老区。因此,必须正视当前存储传播问题,并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通过问卷调研分析沂蒙精神当前存储传播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数字化传播策略以提升沂蒙红色文化的渗透力。

1.沂蒙精神的存储现状分析研究

研究通过梳理框架图的方式对现有的沂蒙精神的存储类型进行了分析,在梳理框架图的过程中对沂蒙精神的传播媒体的分类进行定向重点研究,以媒体为分类标准,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存储方式。传统媒体主要以报纸期刊类的文本、图像、视频为主,新媒体则是传统媒体在与现代化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后形成,以网络平台和APP为主。如(图1)

本研究借助问卷星网络平台,对问卷进行在线设计、传播、统计和分析基于受众对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不同认识展开,通过调问卷调查分析以得出最符合受众的传播方式。

问卷首先调查了受众对于沂蒙精神的了解途径,从(图2)可见,传统媒体在传播途径中仍然占据主体,其中以红色歌曲(66.29%)所占比例最多。同时,以网页微信(42.86%)微博(26.29%)抖音(18.86%)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在其中也占据了较重的比例,这表明了受众对于新媒体的期望。所以基于数据分析,在进行沂蒙精神数字化存储研究和传播中既要注重保持传统媒介传播的优势,也要积极开展新媒体传播。

从(图3)的问卷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受众对沂蒙精神的深刻印象主要表现为艺术文化(29.14%)和红色人物(27.43%)。基于数据可以发现沂蒙精神文化形象最为深入人传播应重点关注红色人物形象塑造与艺术文化传播。从上组调查结果来看,受众对沂蒙精神的了解途径还是停留在传统媒体,导致大部分人对沂蒙精神的印象处在过去式但从图2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新媒体传播沂蒙精神的可能性。因此,新时代下,应响应受众需求,结合最受关注的艺术文化等素开展新形势,吸引新观众。

2.基于用户习惯的调查研究

本阶段调查针对沂蒙精神存储和传播受众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受众个人的信息获取和处理途径分析,来寻找沂蒙精神数字化存储和传播的有效方式。

全媒体时代下,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大多来源于新媒体。从(图4)的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的受众目前获取信息为网站网页(84.57%)、新媒体平台(65.71%),因此基于受众的使用习惯的沂蒙精神的数字化存储以及传播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符合当下全媒体视域下的信息受众的使用习惯。从(图5)的结果来看,当下受众对于信息的处理方式已经以在线为主,其中以信息在线下载、保存(76%)、图片拍摄、分档(70.86%)和在线分享、缓存(64.57%)为主。可见,线上处理信息已经成为主流,是最为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这得益于当今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作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其传播的大范围与高速度是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从本组数据也可以看出,当代受众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途径以新媒体方式为主。因此,基于受众习惯,我们应积极地对沂蒙精神进行数字化处理,更好的应对受众需求,以求有效的传播沂蒙精神。

3.沂蒙精神新媒体现状

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数据显示新时代下,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任何的传播离开了新媒体就相当于背离了时代主流,本阶段调查对沂蒙精神的新媒体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以找寻传播范围广、受众欢迎与接受的新媒体方式,为沂蒙精神的有效传播提供数据研究。

首先,笔者对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情况作出了简要调查。如(图7),在现有的新媒体平台中,受众获取沂蒙精神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微信(68%)、学习强国(56%)和微博(48%)。这几个平台的共性都是以社交为主要功能的手机应用APP,由此可见沂蒙精神相关的信息通过APP中的公众号文章或者抖音视频这类社交平台进行传播的可行性。

从(图6)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新媒体平台中,受众从APP获取信息的比例远超于从新闻中获取消息的比例,但从(图7)可以看出,在APP中受众大部分只是偶尔查看(38.86%)沂蒙精神相关推送。这表明沂蒙精神的新媒体传播的范围还远远不足,在新媒体传播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同。在传播中,应该注重更新公众号推送形式,让内容更加新颖多样化,以留住并吸引更多受众。

通过本组数据,可以发现沂蒙精神在新媒体传播方面不管是范围还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这就要求我们在拓宽传播渠道的同时,在内容上进一步挖掘,在传播形式上大胆创新,充分利用新媒体下不断变革的各种技术手段,深入挖掘沂蒙精神的含义,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根据对沂蒙精神存传播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沂蒙精神的存储传播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诸如对沂蒙文化保护不足,传播受众固定,受关注度低,传播范围有限,传播效果低等问题也在制约着沂蒙精神的发展。综合现状来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存储模式保守,二是传播方式单一,三是传播内容同质化、碎片化、枯燥化。

1.存储模式保守

通过调查来看,沂蒙精神依旧是传统的存储模式,仅仅依靠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一方面单一保守,面对现代化、城镇化、外来文化的冲击,会导致历史遗迹和部分口口相传的沂蒙故事在未记录的情况下消融在“大发展”和“大破坏”的时代印记里;另一方面,也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不利于沂蒙精神向新媒体传播的转化,对于后续的沂蒙精神传播产生阻碍。

以沂蒙歌曲为例,(图8)统计歌曲中,除去影响最大的沂蒙山小调》《沂蒙颂》等歌曲外,已知的《谁是乌龟大王八》《我们的连长何万祥》等歌曲在网络中只可以检索到词谱,而检索不到相关背景介绍。《歌唱彭大娘》《王洪九,你个老中央》《抗日军人家属最光荣》《抗日七周年小调》《打下赣榆城》等歌曲,则在网络中检索不到任何信息。可见传统的存储模式下沂蒙文化的脆弱性。传统的存储模式对于这种一直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存在着的沂蒙文化的破坏性是不可逆转的,对于包括沂蒙歌曲在内的沂蒙文化的传播也是不利的。

2.传播方式单

从问卷调查来看,受众了解沂蒙精神的途径还是以传统媒体为主,这种单一的传播渠道方式老化,受众固定,直接导致了沂蒙精神传播效果不足,传播范围有限。与新媒体相比,传统的报刊、书籍不能形成大范围的传播,注定不能成为未来媒体的主力军。但是目前沂蒙精神的传播对新媒体的应用明显较少,无论是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中,还是在眼下火爆的视频社交APP抖音、快手中,都很少见到沂蒙精神的传播踪迹,这使其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报纸期刊等媒体在传播中虽然有其固定受众人群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其受关注度却远远低于新媒体。观察抖音,快手,信等APP首页,首页视频点赞量可达几百万,这样的数据及关注度是传统媒体无法轻易达到的。基于此,积极拓宽沂蒙精神新媒体途径是必须的。

3.传播内容同质化、碎片化、枯燥化

沂蒙精神传播内容的枯燥化,同质化、碎片化限制着沂蒙精神的有效传播,使得传播内容中呈现着政治理论内容过多,通俗化不足,重复出现相同内容,板块与板块之间没有具体区别,题文不符,内容不全等问题,导致受众接受度低,沂蒙精神在传播中吸引力不足,受关注少。如果传播内容忽视受众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受众的需求满足度,就会导致他们对沂蒙精神不接触、不传播、不运用,导致了沂蒙精神难以获得更广泛的受众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削弱了传播的效果。

以抖音APP为例,检索抖音关于沂蒙精神的内容,搜索界面有中国军网、央视国家记忆等媒体发布的沂蒙红嫂、沂蒙故事点赞量达77.9万、65.2万,也有相关视频点赞量仅仅只有几个,分析数量前者少,后者多。这样的差距来源于他们内容的好坏,可见新时代下只有提高传播内容的质量与趣味化,才可以结合新媒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沂蒙精神的数字化存储、传承与弘扬的策略商讨

当前,针对沂蒙精神存储传播现状及问题,我们应该进一步把握时代内涵,打破传统的存储传播方式。在存储中将大量未被记录或以传统方式记录的的沂蒙故事、沂蒙精神、沂蒙文化以档案资料的形式进行整理保护,结合线上信息,建立线上线下一体的沂蒙精神数据库。所建成的数字资源库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反映当地悠久灿烂的历史和绚丽多彩的文化。在传播中重视传统媒体,更要重视数字新媒体传播,结合新媒体特点,在传播方式与传播内容中优化传播策略,占领新媒体时代宣传高地,在传播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四点:分类方式人性化、存储方式一体化、传播内容趣味化、表达方式多样化,从而更加优秀的存储、传播、发扬沂蒙精神。

1.分类方式人性化

信息时代,数字化的出现使人类记录的手段日趋多样化文化资源不再单纯地以纸张为媒介,为数字化数据库的建设中的分类方式提供了不同的选择。沂蒙精神的内涵丰富,经历了多个近代重要的历史时期,单纯从时间或者内涵类型来区分不能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因此在沂蒙精神的數字化存储实践中,我们采用三位一体的分类方式,即时间+空间+类型综合分类的处理方式。

这样三位一体的处理方式是基于对受众调查的结果得出的。由(图9)可见,在分类中,33.14%的受众认为以沂蒙精神的内涵为标准对沂蒙精神数据库进行分类,对于未来的查阅资料更加方便,同时也有部分受众认为从时间、地域、文档格式分类更加方便,可以看出受众希望通过丰富分类方式来方便个人信息查阅习惯,采用了三位一体的人性化分类方式是真实符合受众需求的。

根据国家文化记忆项目,采用时间+空间+类型综合分类的处理方式,建设沂蒙精神数据库。可以将沂蒙精神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例如在时间上,先区分大体时期,在此基础上在运用简单的时间年月份来更加详细的进行区分;在类型通过沂蒙精神的不同主题来分类,可以将沂蒙精神分为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爱党敬业、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等或者依据其他内涵主题来分类;在空间分类上,可以通过不同的地区进行分类。

如此灵活多样化的存储分类方式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方便人们快速的查阅到相关信息,也为以后的资料整合提供便利。在便利人民的同时,也会吸引更多人来使用,从而拓宽沂蒙精神的传播范围。让更多的网友尤其是年轻人能够接触、感受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沂蒙文化的认可与归属感。通过不同形式,推动年轻一代对沂蒙文化遗产产生兴趣,进而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2.存储方式一体化

通过问卷调查中用户习惯的调查分析,可以建设沂蒙精神存储方式一体化,采取线上+线下的存储方式,在线下的数字化存储方式中,可利用现有的资料建设线下数据库,并且进行光盘刻录、装订成册等方式实现;在线上的数字化存储方式中,可以建设线上数字化数据库,通过在线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线上图书馆等方式实现网络传播。

从(图10)中的受众消费习惯可见,除49.71%的受众从未购买过沂蒙精神相关的产品外,在其余受众中以文本书籍(31.43%)和音频视频光盘(21.71%)为主,可见沂蒙精神的传播手段还是以传统媒介为主,购买的商品中以线下为主。但从总体数据来看,受众对于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支持与认可的,线下传播的文本书籍和光盘作为传统媒介存在不易保存,受众小等缺点,可以运用新媒介,发展电子书、电子光盘等新媒体技术,增加线上传播范围。

在线下的数据库建设可以保留最原始的沂蒙传播方式,留住原有的受众,在线上的数据库建设中利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沂蒙文化、沂蒙故事沂蒙精神,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沂蒙精神留下宝贵资料。数字化的沂蒙文化遗产不受一定条件制约,数字技术在虚拟空间中可以完整呈现真实的地理信息,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展现具体信息,当浏览者打开网页后可直接看到关于沂蒙精神的资料和图片。由此而构建的线上+线下的一体化的存储方式,投入成本不高,覆盖面积更全面,受众更广泛,更有利于沂蒙精神全面的存储、传承和发扬。

3.传播内容趣味化

沂蒙精神的传播容一直是制约着沂蒙精神传播的重要原因,在这个自媒体、屏媒体泛溢的时代,信息来源广泛,每人每天要被动接受大量的消息,因此最能留住受众的就是内容。改变沂蒙精神传播内容中的同质化,碎片化,枯燥化,用新颖有趣的内容吸引受众,才可以有效传播沂蒙精神。

由(图11)也可看出,65.14%的受众认为传播内容的趣味性是传播沂蒙精神的重点。因此在传播时,要在版面上编排出新意,内容上出彩,用内容吸引受众,打动受众。在传播中要善于结合微博、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传播媒介,在内容上要注意菜单栏及时更新,推文结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排版图片重视体验感。沂蒙精神,实际上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时间和认知维度上的距离,因而,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的内容必须要实现年轻化的表达,要以年轻人的、感性化的视角去写沂蒙故事。例如通过线上平台的灵活性与实时性,将沂蒙精神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在新媒体平台进行趣味问答设计和趣味视频科普活动,针对沂蒙精神相关影视作品常识的创作趣味视频,以多角度展示沂蒙文化的趣味性,创建专属于沂蒙精神的动漫形象、表情包,以吸引新一代青年的关注等等。

但在保证传播内容有趣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注重在传播中传播正能量、积极健康的思想心态和正确的三观,注意传追真实有趣的内容,禁止无底线的流量营销。2018年6月,《今日头条》旗下短视频平台“抖音”在搜狗搜索引擎广告投放中出现侮辱英烈邱少云的现象,内容涉及“邱少云被火烧”并配上相应截图。从“抖音”此次事件可以看出,无底线的流量营销手段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极为不利,因此在传播沂蒙精神时要端正态度,严格把控信息传所需遵循的道德标准。

4.表达方式多样化

从(图11)可见,结合新媒体实现传播方式多样性(64.57%)是传播中应注意的部分,在沂蒙精神数字化存储传播中应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丰富表达方式,以实现全媒体视域下的文化传播。在线上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微博、自媒体、直播等形式进行网络宣传;在线下充分利用课堂宣讲、发放宣传册、开宣讲会等方式进行现场宣传。在线上新媒体传播中,可以对沂蒙经典进行改编,选择受众认可并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例如微博、短视频、微电影等,再结合传统纸媒、电视台的细化表述帮助大众理解沂蒙精神文化内涵,推动大众对经典的全面解读。还可以在传统纸媒上印制有关沂蒙精神相关的软件或小程序分享二维码,通过线下阅读来延展到线上阅读,从而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但是,随着互联网和手机应用的普及,使得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信息来源。随着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传播平台的不同很容易将事件标签化,在框架效应的引导下不良信息可能会在此情况下迅速传播。这就需要健全对信息互动平台的预警措施,完善网络法律,保证政府及宣传人员认真履行把关人”职责,结合线上平台,不断宣传沂蒙革命故事,发挥沂蒙模范作用,不斷对民众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合力打造健康、纯净的传播平台。

结语

随着数码媒体影像技术的日益成熟,运用数字化沂蒙精神传承与弘扬研究成为切实可行的全新有效的方法,也是并急需进行的课题。当代的沂蒙精神传承与弘扬研究多是研究沂蒙故事,纸质的弘扬沂蒙精神,或者把它作为书籍叙述,或者作为活化石来进行保护,或者把它保存在博物馆之中。实际上,这样的保护只是怀念一个存在文化隔膜的逝去年代,不能完全代表沂蒙精神的真实发展状态。而且由于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传统的保护模式(发现、登記、鉴定、保存)在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条件下无能为力,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保护方式势在必行。

新媒体环境下,发扬光大沂蒙精神,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沂蒙精神自身的规律及特点,结合现状,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存储,拓展创新传播内容和形式,不断优化提升传播机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等优势,有效地将沂蒙精神,沂蒙故事转变为数字化产品,为沂蒙精神传承与弘扬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实现沂蒙精神有效的弘扬。通过对沂蒙地区主要事迹、精神、代表人物等方面分类有序地阐述,科学客观地对沂蒙精神进行数字化保护,这是种全景式展现和研究,可突破地域、文化限制,实现异地共享,多地存储,这就与传统图书馆、博物馆不同,可实现产品复制、再生等目的,有效解决一旦实物由于遭受各种破坏,便不可修复,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这样既能有效地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又是对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文化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社会精神价值。

在牢牢把握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切实有效地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释放红色文化的魅力,把沂蒙精神传播给受众,推动广大受众接纳、吸收沂蒙精神的精髓,继而提升思想文化水平。

注释

①赵秋丽,冯帆.沂蒙精神:红色基因凝聚奋进伟力[J].光明日报,2021-3-1

②申晓娟,石鑫,王秀香.国内外文化记忆项目的实践与启示[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4(2)

③《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J].人民日报,2013-11-29

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2)

⑤魏冠明.新媒体环境下沂蒙精神传播硏究[J].青年记者,2020(20)

⑥李军红.新时代沂蒙精神传播的优化路径[J].青年记者,2020(35)

⑦完颜邓邓,马群芬.我国城市记忆工程数字资源建设调查分析[J].浙江档

案,2019(8)

⑧余锦秀,电视媒体在地方特色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探析——以“福建文化记忆项目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1)

⑨邢崇,胡婕.新媒体时代沂蒙精神影视剧创新传播研究[J].电影文学,2019

⑩徐东升,费聿辉.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研究(第1版)[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

11苑朋欣.沂蒙精神溯源硏究(第1版)[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

注:本文系2019年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沂蒙精神数字化存储、传承与弘扬研究”阶段成果,编号19CYMJ17。

猜你喜欢
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构建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领导体制
对沂蒙精神与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探讨
同根同源: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沂蒙精神艰苦创业思想研究
沂蒙精神艰苦创业思想研究
沂蒙精神在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沂蒙精神”的践行者
儒家思想与沂蒙精神:大学生地域文化特质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