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之“大”

2021-01-13 05:10卢继元
杂文选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费孝通板桥大人物

卢继元

大人物為什么“大”?自然,他们的“大”,是有规律可循、有根由可问的。

左宗棠卑微时,一次做侍人,被人恶意侮辱,左宗棠疾言厉色地反驳,对方瞠目结舌、哑口无言。后来,朋友问左宗棠,你怎么敢顶撞权贵?左宗棠说:“穷困富贵,都只是人生的一种状态罢了。要想安身立命、成就事业,就必须懂得在贫困中昂起头来争得尊严,在富贵时低下头去赢得尊重。”朋友评价说:“你有这种大胸怀、大智慧,将来必定成就一番大事业。”

后来,左宗棠位极人臣,却变得温和低调起来,有人又问他何故如此。左宗棠又说:“穷困潦倒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时不被人嫉,这就是人生的大智慧。当年我一无所有,就像一粒沙子,难免会有人想踩一脚,如果我没有火暴的脾气,那等不到机会降临,早就被人欺负得奄奄一息了。如今,我身居高位,如果还像以前那样脾气暴躁,就会给人一种仗势欺人的感觉,难免被人嫉恨。虽然现在不好说什么,将来也会是个麻烦。”凭着这一人格魅力和智慧,左宗棠最终成了晚清名臣。

再说郑板桥,原名郑燮,他功成返乡时,人们都对他恭敬有加,然而他却对别人的这种态度极为不屑。过去今天,我还是我,你们今天凭什么前倨后恭?于是取唐诗“二十年前旧板桥”之意取号“板桥”,以此拒绝人们当年对他轻蔑、而今对他恭维。

吴文藻任教授时,有一次正值学生费孝通因病住院,他很挂念费孝通,便带一个学生前往医院探望。在得知费孝通病愈即将出院时,一旁的学生悄声提醒吴文藻:“学长参加研究的课题已经完成,现在正要校对论文,不妨顺便告诉他一声吧。”吴文藻摆摆手,示意学生别再说。离开医院后,学生问吴文藻为何不提校对的事。吴文藻认真地说:“今天我们是专程前来看望,是慰问和关怀。而校对是工作,工作上的事我们明天再专门跑一趟跟他说。探望时顺便捎带说一句工作上的事,会省了很多麻烦,但这样的事不应顺便捎带着去做,这样探望病人才显得更真诚、更纯粹。”第二天,吴文藻特意抽出时间,乘车几十公里告诉费孝通校对论文的事。

小事当成大事做,这就是大人物的谦卑和真诚,这就是大人物的与众不同。

然而,在世态面前,一般人都无法节制自己。人们在得意时容易气扬,失意时容易气馁,这就是我们之所以只能是常人的道理。而大人物们却非同凡响:左宗棠受辱时“昂起头颅”,得宠时“低下头颅”;郑板桥面对恭维“极为不屑”;吴文藻谦卑真诚待人。他们那种顶天立地的气节、超凡脱俗的气度、切金断石的气韵以及卓尔不群的智慧、高天流云的襟怀、底蕴深厚的学识,更是立体地铸就了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那积淀的淡定与坚毅,来自于含蓄内敛的大气与沉稳,那蕴含的温婉与优雅,源自于低调深邃的清徐与绵厚。他们在失意时不彷徨,而是坚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而在得志时不骄狂,信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做到“人前不显胜,鳌里不夺尊”。他们的品格,得益于砺石上磨、炉火中炼、天地间修、日月里养。由此成就了大人物的大度、大气、大为、大家、大业。

大人物之所以“大”,无关乎名门望族,无关乎名利地位,而关乎品行修养,而关乎人格魅力。我们虽然是俗骨凡胎,但只要拥有和他们一样的品行与人格,也能立于天地间,受人尊敬。

【原载《领导文萃》】

猜你喜欢
费孝通板桥大人物
陆海之纵
吴文藻从不“顺便”
吴文藻从不“顺便”
吴文藻从不“顺便”
大人物也曾是猫奴
板桥善诵
板桥河
费孝通夫人“问罪”杨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