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病因学分析

2021-01-13 15:43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患者

首都医科大学(100069)高慧 任东垚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100043)常中飞

人类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有效缓解身体和精神上的疲劳,恢复大脑活力,有助于清除脑内的代谢废物巩固逻辑思维和记忆,调节生理机能和维持神经系统平衡。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在《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1]中的诊断标准为:①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30min;②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③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④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6h;⑤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可以从病程长短、严重程度、失眠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失眠的原因等对其分类,因分类因素不同,其类别也不同。无论哪一种失眠都会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寻找归纳总结失眠的病因,提前精准干预,明确治疗方向,帮助失眠患者尽快走出失眠的困境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将失眠的病因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理因素

1.1 饮食

1.1.1 进食时间过晚 晚餐是三餐当中重要的一餐,食物在胃内的消化过程是3~4个小时,所以最佳进餐时间是晚上六点左右。而当今年轻人因为作息时间不规律,大多会有晚餐时间过晚或者吃夜宵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在睡觉的时候胃还存在大量没有消化的食物,使胃肠道的负担大大增加,出现腹胀和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会对睡眠产生影响,“胃不和则卧不安”表达的就是这个道理。建议调整规律的作息时间,如果夜间出现饥饿难耐的情况,可以吃一些高纤维、低热量的食物,如葛粉、藕粉和燕麦片等。

1.1.2 进食量过多 古人言:“早饭要吃的像皇帝,午饭要吃的像地主,晚饭要吃的像乞丐。”可见控制晚饭的量是从古至今都存在的养生真理。当人吃饱了以后,脑部垂体会发出命令给胃部分泌消化液进行消化,这时脑部和胃部都会处于活跃状态,有些比较敏感的人会因此出现无法入睡的情况。同时,食物到达胃部后,胃部和肠道会蠕动进行消化,又增加了其自身的负担,因此,要入睡就更加困难了。少食多餐是医学界提倡的科学进餐方式,不仅降低肥胖的概率,还能减少失眠的风险。

1.1.3 饥饿 减肥似乎是年轻女性的必修课,但错误的减肥方式,如不吃晚饭会造成像胃部疾病、抵抗力低下和失眠等多种不良结果。人的生理活动能量来源于血糖,血糖来源于小肠等消化器官对食物的分解吸收。如果没有食物,会因生理需要分解糖原,为了保障机体供应充足,肾上腺素的分泌还会增加,进一步让血糖升高,导致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身体处于高度亢奋状态,与睡前机体的休息状态相冲突,自然会睡不着觉。所以,广大女性朋友在选择减肥方式时一定要选安全、科学、无副作用的方式。

1.1.4 喝咖啡和浓茶 咖啡中含有咖啡因,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和咖啡碱,可以促使神经内的多巴胺长期、持续分泌,造成神经兴奋性增高,最终导致失眠。如果必须喝,最好在早上喝,不仅能保持一天的清醒状态,到了晚上已经消化吸收代谢完毕,不妨碍正常睡眠。如果只是想保持晚上某一特定时刻的清醒,建议在困倦来袭前以小范围活动代替咖啡和浓茶。

1.2 年龄 研究显示,有半数[2]的老人都有失眠症状,70岁以上的老年人失眠率更是高达80%[3]。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身体各方面机能退化,脑动脉硬化的程度不断加重,伴随痴呆、脑梗塞、脑出血、高血压等疾病,在疾病出现以后,脑部血流水平降低,脑代谢失调引起失眠症状[4]。另一方面是身体受其他疾病侵扰可能伴发的疼痛以及夜尿次数的增加,往往出现入睡延迟、睡眠浅、易醒等情况。

1.3 性别 研究表明,女性患者PSQI和BDI[5]的平均得分和标准差都显著高于男性。社会角色处于劣势地位,对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生理周期之前和月经期间带来的疼痛和负面情绪等因素都使女性成为抑郁和失眠的高危人群,女性必须要经历的从中年到老年的特殊时期也就是围绝经期,在这个期间女性的机体发生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比如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孕激素分泌减少、下丘脑垂体功能退化等[6]。我国城市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农村妇女为47.5岁。绝经后,降钙素减少,β-内啡肽明显降低,导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这个特殊的过渡时期,生理功能上的改变使得女性一时间无法适应这一变化,需要调整心理面对产生巨大变化的自己。某研究通过SCL-90调查表明,围绝经期妇女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强迫、焦虑、抑郁、敏感、常处于应激状态,这种心理上的非正常状态常导致失眠,而失眠又会加重心理负担,产生一个恶性循环。有调查显示,有7.1%的围绝经期妇女确诊为骨质疏松,其中有49%伴随着驼背、腰痛、腿痛,这些附加疼痛变相增加了失眠的概率并加重了失眠的程度。正确对待自己身体的衰老虽然不能阻止机体的变化,但是会大大降低心理负担,与此同时,及时就医解决围绝经期的附加症状也能使睡眠有较大的改善[7]。

2 心理因素

2.1 失眠期待性焦虑症 通过对大量失眠患者的问诊发现,有不少失眠患者都有这样一种表现:患者在睡前就反复告诉自己,今天要早点睡觉、睡个好觉,但是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有的还会适得其反,加深失眠程度。其实患者是将大脑皮层的高级电活动由抑制转为兴奋,这种表现被称为失眠期待性焦虑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照人体的生理需求,白天要学习工作,所以电活动是兴奋的,到了晚上需要缓解这一天的疲劳,抑制电活动。患者则打破了这个规律,本该受到抑制的电活动通过反复告诉自己要睡觉而越发兴奋。所以躺在床上什么都不要想,让自己处于一个最放松的状态更容易入眠,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2.2 过于激烈的情绪波动 在各个年龄段大家都会面对着一些新鲜事物,比如小孩明天要考试,要去从未去过的地方春游等。中年人更多的是面对全新的挑战,业绩考评、夫妻关系紧张、抚养孩子、照顾老人等。老年人情绪波动最大的原因是,子女慢慢长大后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生活,逐渐脱离自己的控制,于是他们感觉一直属于自己的权利被侵犯、被剥夺了,加之退休之后,退休金远不如工作的时候多,生怕自己给儿女添麻烦,多思多虑导致辗转难眠。如果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无法回避的事物,失眠也会随之消失。

2.3 性格因素 暴躁易怒:暴躁易怒的人遇事冲动,不能左右自己的情绪,往往发泄之后又陷入深深的后悔、自责之中,自然难以安然入睡。自卑多疑:这类人多表现为自信心不足,凡事喜欢与人比较,总是认为自己各个方面都做的不好,遇事犹豫不决、忧心忡忡,因为思虑过度而无法入睡。心胸狭窄:这类人嫉妒心重、抱怨较多、爱钻牛角尖,因心态常常不平衡而难以入睡。谨小慎微:这类人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墨守成规、中规中矩,事情稍反常态都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应,思维及情绪波动较大,导致失眠。多愁善感:这类人比较敏感,外界的微小刺激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反应,但又常常驾驭不了自己的情绪,喜怒无常、患得患失,容易失眠。以上这几类人比别人更容易失眠,所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是否也属于其中,及早改正,可以避免因为性格因素导致的失眠。

3 疾病因素

临床上有诸多疾病因素可导致失眠,如心脏病、脑疾病、肾病、关节炎、骨关节病、哮喘、肠胃病、高血压、糖尿病[8]、呼吸暂停综合征[9]等病症、癌症晚期带来的剧烈疼痛,以及心理疾病[10]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都会引起失眠症状。其中有一些疾病好转或治愈后失眠的症状也随之消失,这类失眠被称为“共病性失眠”[11]。失眠患者应该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尽快对症治疗,改善疾病症状。

4 药物因素

因服用药物导致的失眠称为“药源性失眠”。提高神经兴奋的药物有平喘药、强心药、利尿药、利血平降压药等有导致失眠的副作用。此外,长期服用安眠药会形成依赖性,一旦戒断会出现戒断症状,而吸毒、注射兴奋剂、长期大量饮酒等也会导致失眠。所以,对待失眠应谨慎使用如安定类的助眠药物,对于其他躯体疾病,应当避免使用可致失眠的药物,换用其他药物代替。

5 环境因素

①物理因素:隔音不好导致噪音明显,窗帘厚度不够透光,换季开空调导致屋内湿度下降,过于干燥,温度过低或过高,床品舒适度差,如棉被过于厚重,出差或走亲访友突然换了个新的环境,跨时区旅行导致生物钟节律的紊乱,都会让机体重新适应,增加睡前时间。②化学因素:新装修的屋子由于甲醛过多产生的刺激性气味,屋内浓厚的香水味等都会刺激嗅觉兴奋,导致失眠。这种情况建议开窗通风,适当养一些绿植,在屋内放置活性炭等可以吸附气味的东西,有条件的可以打开空气净化器,加速空气流通。③生物因素:冬季时蚊虫都处于冬眠状态,到了春天气温升高万物复苏,蚊虫的卵也会从冬眠的状态孵化开始交配。夏天则是蚊虫最猖狂的季节,它们的翅膀非常小,飞行过程中翅膀扇动的频率很高,高频震动产生嗡嗡的噪音使人们心烦意乱,甚至从睡眠状态变成失眠。这种情况建议在夏天到来之前准备好驱蚊物品,其中电蚊香无烟无味效果好,最为推荐。

6 社会因素

北上广的漂泊者往往要承受着比其他同龄人大几倍的压力,在大城市工作、定居、娶妻生子,赡养远在异地的父母都让他们背上沉重的包袱,这些压力使他们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保持良好的心态、知足常乐会使生活变得轻松很多,心态上放轻松了,睡眠自然也会变好。

综上所述,失眠症作为一种由各种病因共同作用的常见疾病,目前仍未达到理想的疗效,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造成了比较大的困扰。研究显示,意外车祸、工伤、旷工等发生率都和睡眠不足有一定的关系。随着近些年对失眠症的病因探究和临床诊治,人们对于失眠症的认知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并日益重视。针对不同的病因和人群,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心理、生活习惯、中西医药物等不同方案联合治疗,并不断的积累临床经验,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饥饿症患者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横向不调伴TMD患者髁突位置及对称性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2020年来多名新冠患者隐私遭泄露 患者隐私应如何保护
胆结石手术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糖尿病患者如何健康过春节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