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红色文化与中国民族歌剧相辅相成

2021-01-13 14:34:17覃明年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3期
关键词:沂蒙山海棠原创

覃明年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一、歌剧背景文化

《沂蒙山》小调优美动听,脍炙人口,很多人总误以为沂蒙山只是一座山,但沂蒙山其实包括了沂山、蒙山、沂水等所属的一片山地,是中国四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不惧生死英勇抗日的沂蒙山精神的发祥地,素有“华东延安”之称,是当时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奋战过的地方。在沂蒙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为后人树立了永垂不朽的历史丰碑,将“军爱民,民拥军”的主题体现得淋漓尽致,该部歌剧也正是歌颂了沂蒙山英勇无畏的抗日英雄和可歌可泣的沂蒙山人民。

歌剧《沂蒙山》2018年12首次登台,由山东歌舞剧院创排的大型民族歌剧,是全国优秀舞台艺术剧和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剧目,该歌剧无疑是一部成功的中国原创歌剧,是雄厚中国文学底蕴的体现,是继承先人意志和发扬中国红色精神的共同体现。歌剧是一门综合型的艺术,融汇了舞台艺术设计、歌剧情节设定、舞蹈、声乐、服装道具等。该剧目由栾凯作曲,王晓玲、李文绪编剧,黄定山导演,王丽达主演。以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沂蒙山为创作背景,以大青山突围和渊子崖保卫战为创作素材。歌剧的主要人物有坚强不屈、顶天立地的沂蒙山女子海棠;正气凛然,无所畏惧的沂蒙山青年林生;挺身而出,一往无前的孙九龙;慷慨就义,镇定自若的女八路战士夏荷等。该剧内容朴实无华,但将朴实无华的剧目通过精美细致的舞台设计和舞台演员精彩纷呈,这也是我国原创民族歌剧的一大特点和成功之处,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让台下观众如同身临其境,不禁沉浸其中。中国歌剧发展至今,中国原创歌剧已具备了强烈的中国文化独特性、中国红色精神传承性、中国原创歌剧的发展性,时刻体现着音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精神相辅相成,相互融会贯通,真正做到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二、歌剧情节

歌剧《沂蒙山》共分为六幕,39个曲目。这部中国原创民族歌剧将“民族化”体现得淋漓尽致。伴着民族交响乐团的优美乐声缓缓拉开序幕,交响乐配器中加入了大量的民族乐器,使整体音乐旋律更富民族性,更能体现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与传统西洋歌剧形成了鲜明对比。一首耳熟能详的民族小调响起,围绕着一首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展开,而这首《沂蒙山小调》也贯穿整部歌剧,融于多段歌剧唱段和背景伴奏中。因为它脍炙人口,老少皆知,从而瞬间将歌剧表演从舞台上拉至观众身旁,使歌剧伴随着人们熟知的旋律流入人们心中。

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则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根本动力,情节发展之中的不如意是将故事情节推上高潮以及情感精神升华的铺垫,所以故事情节的曲折婉转便是一部歌剧的灵魂。

该剧中的经典唱段很多,其中最经典的唱段之一便是《等着我,亲爱的人》。这首唱段是该剧的主题曲,在整部歌剧中出现了三次,表达了主人公海棠三个时间不同的内心情感,也表现了该剧的三次重大情节转折。

《等着我,亲爱的人》第一次出现时是在歌剧的第二幕。林生虽然满心不舍得海棠和海棠肚子里的孩子,但是为了早日击退日本鬼子,保村里妇女儿童和老人平安,林生不惧生死,毅然决然走上抗日战场,突出重围。临行前,他与海棠告别,与海棠想相拥,与海棠对唱《等着我,亲爱的人》,这是表达着对恋人,对孩子的不舍与担忧。该曲旋律柔美连贯,林生先唱出首句:“你是家乡的雨,我是远行的风,风雨相随伴征程,等到再相逢。”这是林生和海棠的二重唱,林生对海棠和孩子打包票,一定活着回来。林生边唱边向大山深处走去,一步一回头与海棠对望,海棠则恋恋不舍跟随林生,最后在歌声中目送林生离去。两人演唱音色较为明亮,而是带着对对方满满的爱意。《等着我,亲爱的人》第二次出现时是海棠趴在粮车旁睡着了,在梦中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林生。海棠首先唱到“我是家乡的雨,你是远行的风,风雨相随伴征程,等到再相逢”,海棠与林生再相逢,他们含泪相望相拥,却只是在梦中。此次两人演唱音色不再如第一次那么明亮,带着满满的悲伤。这次主题曲的响起,推动了情节的转折发展,暗示着日本鬼子将全面包围村庄,大战一触即发,而林生将战死,海棠和林生将无法再相逢。《等着我,亲爱的人》第三次响起,不再是以二重唱的形式,而是海棠的独唱唱段,因为此时已是多年后,林生再也回不来了,无法兑现曾经给海棠的承诺,但是林生永远活在海棠心里,海棠独自唱起这首歌,边自言自语与心爱的林生对话。海棠平静地坐在家门口,她深知今天过的安稳生活便是一位位英勇奋战的抗日英雄用鲜血换来的,表达了海棠对林生的思念之情,歌颂了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一曲《等着我,亲爱的人》贯穿全剧,反复出现但所处的背景故事不同,所演唱的音色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细腻完整的情感表达,体现了东方情感既热烈又含蓄,中国歌剧的情感表达在歌声中,在每一个眼神中,在一步一步的舞台表演中。

三、文化的发展

歌剧最早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中国无产阶级登上舞台,西方歌剧也从此被引入中国。中国的作曲家并没有完全照搬西方的歌剧,而是开启了发展中国原创民族歌剧的探索之路。今年是2021你,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歌剧的探索发展至今也有近百年之久,中国作曲家们用勤奋和智慧,创作了一部部成功的中国原创歌剧,在中国歌剧中将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民族唱法、民族历史故事融入其中,让中国歌剧承载着中国优秀精神和传统美德传遍全国,登上世界舞台。

一个国家的富强昌盛不仅仅取决于经济、政治、军事等,民族文化自信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盛的基础之一,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发展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部原创民族歌剧的成功与否,在于它是否可以给观众给人民传递正面能量和带来民族荣誉感,是否可以将中国经典民族文化和中国红色精神传播得更远更深。大型原创民族歌剧《沂蒙山》正是达到了如此效果。全剧贯穿了中国传统民间小调《沂蒙山小调》,山东特有元素也一直在剧中反复出现,山东重峦叠嶂的高山山脉、山东特色的秧歌、主人公台词的山东方言口音等,都生动自然的搬上舞台,这些中国民族元素的融合,是西洋歌剧中不可能出现的,这便是中国民族歌剧独一无二之处。

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相辅相成。在民族歌剧《沂蒙山》对主题路线主要为“军爱民,民拥军”。革命军为保卫中国百姓平安可以放弃生命,殊死拼搏,浴血奋战;沂蒙山百姓为革命军输送粮食,誓死保护受伤的八路军。在军与民的相互保护之下,最终以少胜多突出重围,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民族歌剧的剧情发展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成为广了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新途径之一。中国民族歌剧近百年的发展,通过越来越多优秀的民族歌剧作品,使歌剧艺术跟贴近生活,各地各民族的风格特色得以融合发展。

四、结语

以上是对于中国红色文化和中国原创民族歌剧《沂蒙山》的一些理解和研究,中国原创民族歌剧与中国历史和红色文化相辅相成,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应将其传播与发扬,希望可以引起读者的更多思考与共鸣。

猜你喜欢
沂蒙山海棠原创
沂蒙山小调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沂蒙山小调
当代音乐(2020年1期)2020-05-07 01:50:42
《大嘴狗》
找春天①
沂蒙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海棠酒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