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广帅,仲 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院
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对于文化旅游相关需求的增长,有着自身特色的古镇旅游区越来越受欢迎,古镇自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被重新发现和重点发掘。放眼世界,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和文化内涵保护恰恰是世界性大都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要求。结合历史文化保护,增强城市自身内涵建设,推进郊区古镇文化旅游科学发展,创建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古镇旅游区有机结合。古镇开发不仅仅是文化保持行为,更是一种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经济建设行为,古镇文化性开发逐渐成为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不可绕过的问题,更是上海卓越城市建设的特殊任务。
进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对于文化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使得全国古镇旅游进入到了一个大发展、大爆发时期,而中国第一经济强市上海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上海市《关于推进本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更新利用的实施意见》于2016年发布,其中对乡镇政府的责任进行了确认,古镇文化旅游迈入快车道。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缺乏古镇开发的专业知识、相关开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一些问题,使上海古镇文化旅游与卓越全球城市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1]
在国家与上海市大力开发文化旅游的大背景下,景区相关开发者和从业人员大多只着眼于短期的效益,经营商贩大规模涌入,古镇旅游逐渐掉入了过度商业化的陷阱。因为古镇文化慕名而来的游客,面对的却是一个失去了原本古色古香的气息,更少了那份难得宁的景区。而且过度商业化会在不知不觉间使得各大景区在感受上趋于相同,石桥架于河流之上,河流围绕古镇流淌亦或是横穿其中,一条条木船上坐着统一制服的船夫等候客人的到来,河两边的商户定是高挂起红红的灯笼,沿着河流两边的房屋形成两条红色的灯笼长龙,桥上的石桥与桥下的木船也是如影随形……。这定不是我们对于古镇保护的目的,更算不上是我们发展文化旅游的初心。虽然时至今日,关于众多学者笔下“商业化”与“过度商业化”之间还无法找到一个较为明确的界定,仍有观点认为旅游地区商业化不仅仅可以为当地人提供活力地生机与致富之路,还可以使当地文化得以保存和宣扬,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古镇适度地去商业化,使真正能够吸引游客的古朴建筑,充满历史气息的石牌、石楼得以完整保存,相信古镇会更加拥有吸引力。在此基础上以古镇自身特色为切入点,以优秀文化为着力点,使各古镇景区发展与上海创建卓越的全球城市相协调相呼应。
在古镇旅游、民宿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只靠外表的“古色古香”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只有将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充分融入到例如街道布置、商店规划、宣传招贴等方方面面,内化于涵养,外化于如常才是历史文化古镇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硬性要求。位于上海西南角的七宝古镇,其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无论是晋代著名的文学家陆机、陆云二兄弟亦或是因“七宝教寺”而得名,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无上的吸引力。但当我们在实地考察过后发现,在古镇景区内无法体会到历史的留存感,哪怕到处是古砖旧瓦和叫卖喧嚣仍觉得是失去了灵魂的舞者,翩翩起舞却愈显僵硬。古镇景区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应该以更大的魄力和决断力,着眼于长远利益,将七宝的历史文化与古镇充分结合,才会拥有更加长久的生命力。
根据住建部公布的名单,上海目前拥有着包括枫泾古镇、朱家角古镇、嘉定古镇、新场古镇等1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而上海周边省份例如江苏是43个,安徽是35个,在数量指标上,上海并没有明显的劣势,但当我们想起古镇时脱口而出的可能会是江苏的周庄或是安徽的宏村在,古镇知名度上,劣势明显大于数量上的差距。
相比于苏南的园林集合区,安徽的皖南古村落群,上海古镇旅游区分布较为分散,相互合作性亟待提高,各古镇开发时应主动抛开“自扫门前雪”,“关起门来搞发展”的情况,在整体规划时就应统筹安排,使上海古镇旅游形成一条文化旅游线路,抱团提高整体知名度。特别是逐渐同质化,千篇一律的古镇面貌,值得管理者和从业者警醒。
古镇开发向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古镇生命力的源泉是居民日常真实的生活,以及整个古镇中所投射的文化光芒和历史气息,绝非是破坏古居搭建戏台似的舞美设施。古镇开发在整体规划上应该着眼于长远利益,特别是目前一些古镇景区因为前期旅游带动了区域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部分居民开始兴建现代化房屋建筑,使得古镇原本的规划和布局被破坏。要做到适度开发,按照不同功能区进行有侧重的开发,这也是政府层面可以整合众多古镇不同特色之后,融入建设卓越城市这一大背景下的细致分工,避免资源和精力的二次浪费。
其次极为重要的就是要打造自身特色,七宝古镇中的方糕与枫泾古镇中的状元糕虽为较相似的糕点小吃,但他们背后的文化历史内涵却极为不同,从一个小的方面来展示自身文化的特色,也不失为可以进行努力的方向。
当前,我国古镇旅游开发商业化严重、特点不明显的问题越来越普遍,古镇的旅游开发建设应该体现古镇自身所拥有的古朴历史气息,但现在较多地区则是基本保持建筑外形的古朴,但在其内部则是现代化的展柜商品,而且这些商品与古镇本身没有丝毫联系,与其他众多景区类似,千篇一律的纸扇、弹珠、品相低廉的首饰等。
古镇内商品应该与当地历史紧密结合,要能够体现当地文化的历史性和传承性。例如在枫泾古镇中粽子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地区文化代表,在古镇的长廊中,可以现场看包粽子、绑粽子,而且现做现卖,鲜肉、梅干菜、蜜枣应有尽有,给了游客最为直接和难忘的经历。在古镇周边的蛋糕店中还会有“粽子”蛋糕在销售,一个具体的粽子已经成为枫泾古镇区别于其他古镇的文化符号了,这样才是未来古镇旅游应该拓展和前进的方向。
2020年9月24 日,“首届长三角古镇一体化发展大会”在浙江省西塘古镇召开。大会以“美美与共,振‘镇’有声”为主题,这是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举办的一次古镇交流盛会,特别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之下,旅游流动人口大幅减少,使得深度探索古镇文化内涵底蕴成为了重点考虑对象。自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被重点提及之后,在经济合作,政府交流、企业合作等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此次大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古镇文化旅游方面的空白。长三角地区自古以来经济发达,文化相近相通,育了诸如上海地区的枫泾古镇、朱家角古镇,安徽的西递宏村,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西塘古镇及南浔古镇等,这些都是长三角地区不可多得的文化资产。
在中国城市竞争慢慢离开GDP单一元素的较量之后,来自城市文化建设的内涵竞争拉开了序幕,长三角城市群也面临着国内外众多对手的竞争,更应抱团取暖,让文化发展带动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在发达的经济建设的筋骨中充满文化的血肉。
上海古镇旅游资源其实非常丰富,但目前提起上海首先进入脑海的仍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超强都市,提起历史更多则是上世纪的租界区的概念,对于古镇旅游知者甚少。2021年4月28日召开了上海古镇文旅业态提升推进会,在这次推进会上十余家古镇与上海一些高校组织及相关科研机构成立了古镇保护利用联谊会,这将使联合打造上海古镇旅游品牌的行动进入到一个新时期,也是推动乡村繁荣发展、郊区新城崛起、人民品质生活的实际需要。
放眼全球,包括东京、伦敦、纽约等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一次次的人类产业革命和社会大变革中,在追逐世界第一层级城市领导者的过程中,文化建设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上海在建设卓越全球城市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历史资源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和着力点,最大可能对其进行合理开发,使古镇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是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过程中的重要战略步骤和不可忽略的未来增长级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