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理念

2021-01-13 09:00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现代化中心发展

张 建

〔常州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州 213032〕

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党深刻把握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惊世成就的过程中,同步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推动我国的城市建设和治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城市建设和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城市建设和治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始终把城市建设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3日第1版。将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作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支点。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越来越强烈,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愈益集中在城市化上,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正成为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着力点,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出发点,成为做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落脚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高城市治理水平”,(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第1版。这就为新征程上城市治理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站在中国现代化变革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历史坐标上,我们在城市治理中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之路,深刻把握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鲜亮底色,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化为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不竭动力,凸显新时代城市治理的人民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时代使然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时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人民日报》2019年11月4日第1版。这一重要论断立足时代,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和治理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和治理城市”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建设和治理问题上的精炼凝结,是推进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与执政理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自觉与终极尺度,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思想指南与具体落实,凸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价值体系博弈中根本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在城市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和自身逻辑,是中国共产党人牢固坚守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内在要求;也有强烈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城市建设与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思维导向,标注了前进方向。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现。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这段话深刻表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为社会最广大的人民而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追求和政治品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遵循。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在国家治理实践中,就是要以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民主管理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路径,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国家治理的核心诉求。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在城市治理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野表征了对人民主体发展观的认识深化,彰显了人民主体地位,闪烁着唯物史观的真理光芒,凸显着人民至上的价值魅力。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属性的价值旨归

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内在尺度,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和使命的高度自觉与努力践行,是我们党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在城市治理层面的价值旨归。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将人民作为党的领导力量之源,把一切依靠人民作为事业发展的根本基础。回望百年奋斗征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鲜明标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基本指导,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城市治理观和执政价值观,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城市”的归属感与认同度。中国共产党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彻到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就是在城市治理理念上凸显以人民为中心、在城市治理举措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城市治理评价上突出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地满足人民幸福、增进人民福祉,映照了新时代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轴心和价值尺度。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是新中国城市治理实践的经验总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中国共产党人在70多年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视人民为执政的生命根基,始终永葆新中国的人民底色,不断丰富“人民”的内涵和外延,领导人民构建起一套保障人民当家做主、过上好日子的制度体系,体现了巨大的政治包容性。我们党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深刻把握城市治理规律与人的发展规律的协调统一,以实现人民幸福生活为价值旨归,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汇聚成城市治理的强大动力,聚焦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供给、满足更高的需求,不断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民生的充分保障和较大改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举以人民为中心的光辉旗帜,赋予以人民为中心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深刻的时代意义,坚持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并建,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价值轴心,着力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在引领城市治理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中实现人民从富裕生活走向美好生活的目标。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加强社会治理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12项主要任务,其中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治理水平。面向“十四五”,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更加注重城市治理的城镇化,是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城镇化。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在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具有引领作用,强化内外兼修,注重内在品质,“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健康安全、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2]在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中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时代大任务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主旋律,就是要矢志不渝地增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在新时代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完善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治理体系,聚焦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城市治理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充分发挥城市集聚能力,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道路。

二、深刻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发展作为主题、人民作为主体、共享作为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时代意涵。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人民日报》2020年4月2日第1版。城市空间是国家治理的主要阵地,城市治理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城市治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指数和情感归属。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并将其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城市治理的全过程,深刻回答了在城市治理中为谁治理、由谁治理、怎样治理、治理成果由谁享有的重大问题,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与人民的基本关系”,[3]深刻表明了新时代城市治理的人民性特质,深刻体现了以彰显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城市“善治”的实践指导,深刻表征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精神,从而激发国家与人民在城市治理实践中有机共生、良性互动,将新时代治国理政具体任务落实在城市治理中,引领城市建设和治理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1.治理目标: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4]50城市是人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空间,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载体。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的高度契合。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就是要进一步明确人民群众的主体定位,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将实现人的现代化作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将新发展理念有针对性地贯彻到城市治理的实践中,把握更加美好生活的民生诉求和民生内涵,在关照好民生细节中推动人民群众从满足绝对获得感到满足相对获得感的跃升,满足每个人追求自由和谐的“真正共同体”的理想、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不断充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所蕴含的价值指向。

2.治理主体: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4]2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域下一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动力在于人、在于这座城市的人的自身发展。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刻彰显了人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建设和治理的中心环节。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治理理念与治理方式的转变”,[5]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城市治理中的主体角色,引导人民群众走出城市治理责任只在政府部门的认识误区,增强在城市治理中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自觉性和责任心,把人民群众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化为城市治理的内生动力,不断创新、健全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体制机制,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转化为人民群众参与治理的现实,吸纳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城市治理的各个环节,在公共事务中承担主体性角色、发挥能动性作用,将城市治理人人参与的能量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提升。

3.治理方法:发挥协商民主的独特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人民内部商量好怎么办,不商量或者商量不够,要想把事情办成办好是很难的。我们要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6]城市治理的重心在基层社区,关键在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显著优势。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刻表明,民主协商治理是把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推动协商民主在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运用,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深化协商民主,以构建基层民主协商机制为出发点,以健全民意直通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为落脚点,既面向人民群众整体的精准治理,又梳理个人的差异需求,充分尊重民意;以为人民办实事为导向,以汇集民智民力为目标,既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又运用数字媒体技术,促进多元利益主体协商共赢,充分体现城市治理的人民性。

4.治理成果:实现治理成果的公平享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7]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涵,共享发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刻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下城市公共利益和治理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具有鲜明的时代意涵。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本着公平正义原则,将共享理念融入治理实践,注重城市治理内涵的全面性,把握“公众需求满足”前提下人民群众的全方位需求,努力为人民群众在就业创业、住房保障、医疗卫生、教育资源、交通出行、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高品质保障,让城市治理的成果更加丰富、更为持续;注重治理成果享有的全民性,把握“共同利益”视角下全民公平地享有城市治理的成果,让人民群众在充分享有治理成果基础上增强对城市的归属与认同,实现“人民治理”与“人民享有”的有机统一。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遵循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基本方略,贯彻在发展改革治理稳定的全过程,落实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斗争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第1版。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艰巨任务,我们既要增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自觉,深刻明晰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及其内在逻辑;也要强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自觉,深刻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点,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立足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双重视野,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秉持人民性目标、彰显人民性特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体现人民共同意志,把坚持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在具体工作中,把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作为城市治理的根本理念,把一切依靠人民作为城市治理的力量保证,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城市治理的奋斗目标,以系统性思维统筹城市治理,以全周期管理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不断拓展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空间。

1.加强党的领导,实施“党建+”工程,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要素

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即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地位是紧密相连的,二者内在统一、相辅相成。“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的政治原则和根本保证”。[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用制度体系促进“党建引领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有效衔接”,[9]夯实党领导城市治理的坚强堡垒,形成党建引领治理、治理促进党建的良性循环,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强大动力,让党旗在城市治理一线高高飘扬。为此,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领导制度,创造性拓展党的领导的实践外延,把党的领导牢牢植根在基层,不断增强党在城市治理中的政治领导力和群众聚合力,更加精准对接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以党建创新统筹驾驭城市治理创新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推动党建动能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二要锤炼堡垒战斗能力。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推动党建向基层末梢延伸、向基层治理贯通,构建以行业系统为基、以单位社区为点的党建“一盘棋”格局,优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实现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组织和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城市治理,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城市治理中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三要强化担当鲜明导向。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党性意识,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发挥骨干作用,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发挥模范作用,在聚焦城市治理、聚力民生改善的具体实践中做出表率,架起桥梁纽带,努力成为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相联系的纽带,让党的方针政策成为百姓的自觉行动,让群众的呼声成为党的科学决策。

2.树立系统思维,强化全周期管理,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先导

城市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把握城市本真、系统谋划路径。坚持系统思维就是要以发展的眼光认识和把握事物内在规律,落实在城市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就是要构建一个包含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后期维护的系统化、精细化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过程,并“实现全民性、全时段、全要素、全流程的城市治理”。[10]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既要有系统性的整体格局,又要从精细化的小处着眼,以全流程闭环管理格局统筹城市治理。为此,一要注重科学规划、全方位构建城市治理架构。全周期管理意识要求不能把城市治理当成社区治理,要将城市作为一个大的共同体,强化整体战略和系统建设,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遵循城市建设发展规律,深入贯彻以人为本、顺应规律、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治理思路,着力形成系统、协调、完备的治理体系,寓城市治理于建设之中,促进城市建设与治理相融合。二要注重系统协同、全局性推进资源集聚整合。推进城市全周期管理要求坚持需求导向,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城市治理制度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回应市民的生活关切、解决市民的需求问题;优化政社联动,高效整合行政资源、社会力量和保障资金,推动政府资源和行政力量向城市基层倾斜,加快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城市共治同心圆,构建起政府、市场和社会相协同的组织化治理载体及专业化协作网络。三要注重精细治理、全要素细化治理标准规范。城市全周期管理重在建立健全城市治理法律法规,细化治理的标准规范体系,使城市精细化治理有章可循,以精细化标准、规范的实施为依托开展专项治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推进治理的高效运行和精准施策,满足不同领域的个性化需求。将精细化贯穿于城市工作全链条、落实到城市治理全过程、覆盖在城市空间各区域,为市民提供精细化、便捷化、智能化的服务。

3.培育人文精神,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涵

有了现代化的人,才会有现代化的活动。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归宿。现代化在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尤其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没有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口,就很难有现代化的国家”。[1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上,推进市民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实现人口素质现代化,是城市治理的核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既要关注城市物质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的宜居环境,提升城市的硬实力,又要聚焦城市精神层面的人的自由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城市的软实力,实现人的品位与城市的品质相互交融。为此,一要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是提升人的现代化和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支柱。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事业,“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12]着力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使教育事业为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提供可靠保证。二要构建社会文明新风尚。核心价值观是引领人的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前行方向。营建社会文明新风尚,就是要在全社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追求和共同理想,凝聚全社会的精神信仰,注重新民风新民俗在城市治理中的功效,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新生活方式,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社会风向,引导广大市民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要增强制度创新新优势。制度创新是增强人的现代化和城市活力的保证。创新促进人的发展的制度体系,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以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否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13]作为制度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立足点,使制度成为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向现代性转变的重要动力,实现人的发展与制度创新的统一。

4.统筹三大布局,促进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建设方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培育城市经济新的增长动力,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着力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生产集约节约、生活品质至上、生态绿化优化,将人民生活的高质量寓于城市发展的高质量之中,以城市高质量的发展增强城市治理效能,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和治理之路。为此,一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承载体。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就要实施基础设施“前向”发展战略,深刻认识新型基础设施的特征,以建设“韧性城市”为目标,以影响国计民生的先导性项目为抓手,以实现数据驱动、智能终端为导向,探寻“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有效连接、协同和升级”[14]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之路,塑造城市空间新格局。二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丰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本公共服务是维护社会基本公平的基础。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就要强化城市治理中的底线意识,健全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力度,注入新的文化和创新要素,让人民群众在高品质城市生活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发,筑牢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生态环境是对城市品格进行塑形的载体。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就要立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科学自然观、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坚持满足人民对优美居住环境需要的基本民生观、把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整体系统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城市,促进绿色发展与城市治理的交融,切实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

5.坚持共治共享,增强城市活力,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格局

人民城市是社会主义城市。“城市的人民属性与社会主义属性是一致的、统一的”。[15]历史与现实都充分证明,城市建设发展和治理必须彰显社会主义精神的所有要素,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凝聚基层政权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的合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从大格局着眼,形塑纵向联动、横向互动、融合共治的城市治理新型模式,从小微处发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与,着力完善人民群众参与特殊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体制机制,尤其是在民生项目实施中要善于化解“邻避效应”,以城市的“软治理”支撑起人民群众的“硬幸福”。为此,一要夯实社区治理基础。社区治理现代化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实践空间与平台。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就要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建立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业主委员会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推动市域政务服务“一张网”延伸到社区,将各类群体吸纳到社区公共空间之中,精准激发全体市民的激情与活力,强化社区自治功能。二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是我国城市治理的新路径。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就要重视社会赋能、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创新机制、构建城市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活动场地、设立项目资金等措施,实现社会组织与基层组织的有效衔接、双向互动,优化队伍、提高社会组织参与城市治理能力,履行社会责任、鼓励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多样和细致的服务。三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是我国城市治理的重要基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就要把诚信体系建设作为治理突破口,加快建设市级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有序推进信用数据共享共用,把政府、企业、个人信用与社会连接起来,强化诚信行为激励,加大失信行为惩戒,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诚信理念、大力弘扬诚信文化,使诚信成为广大市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6.注重科技赋能,提升城市智能化,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用新科技为城市治理赋能,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正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理念和实践方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推进以市民需求为中心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让智慧服务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实现城市治理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助推城市治理决策科学化、防控一体化、服务便捷化。为此,一要加强统筹整合,用科技之力为城市治理科学决策。以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打造智慧城市为目标,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有效整合各个部门相互孤立的数据资源,推进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应用建设,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实现城市治理的数据“链”共享和智能响应,增强城市治理决策的科学性、措施的针对性。二要立足群众需求,用科技让城市生活舒适便捷。以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为目的,创新数字应用示范场景建设,为市民生活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便捷服务,应对老龄化趋势加快智慧养老、智慧家庭综合应用平台建设,让市民在公共服务精准化、智能化中感受城市温度、尽享“云端”幸福,推动城市治理提档、服务升级。三要坚持问题导向,用科技解城市治理“痼疾顽症”。以新兴技术手段强化“大城市病”的治理,精准解决城市治理中诸多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特别是要通过新兴技术手段加强治理风险常态化监测,为主动、及时、高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风险处置赋能,使城市安全做到精准防控、从严管控,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城市是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6)《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人民日报》2020年5月23日第1版。当前,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各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原则,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听取人民心声、满足人民期望,再一次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内涵和现实价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为新时代做好城市治理工作明确了前行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把握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高度,我们蓄积千锤百炼的韧性,砥砺勇毅前行的品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和完善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现代治理体系,就一定能够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在推动城市治理整体形态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造福人民。

猜你喜欢
现代化中心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