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意义与路径研究

2021-01-13 08:14张萍许桂桂张云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11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职业

张萍 许桂桂 张云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前言

新型职业农民因“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时代特征,成为振兴乡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主体。因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要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建设主体作用,实现其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就需要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形成高质量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从而为推进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力量。

乡村振兴,说到底,关键在人。新型职业农民正是推动乡村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关键人才。然而,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开展系统性的培育工作。为此,这就需要充分把握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和培育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从而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以促进乡村的繁荣振兴。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内涵

“农民”一词自古有之,《谷梁传·成公元年》载:“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农民,有工民,有商民,即士农工商四民。”这里,“农民”作为一种社会职业而出现。随后,历经复杂时空的转换,“农民”被赋予新的时代涵义。而“新型职业农民”正是在这复杂时空转换中所形成的现代性的农民概念。因而,我们必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握“新型职业农民”所具有的现代性内涵。具体来看,“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共同发展的时代产物。所以,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更具主动性和现代性,是主动适应农业现代化的生产和产业发展需要,主要依靠农业及相关产业经营获得收入、以务农为职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1]这也就意味着,“新型职业农民”具备现代农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和经营理念,能够通过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获得较为丰厚的收入,并形成良好的发展效益,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践进程。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特征

作为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正是这时代特征,使得其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坚实力量。具体来看,新型职业农民最基本的特征,即是“爱农业”。虽说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并未改变其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和劳动本质,但是作为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其本身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农民对土地的自然热爱和依恋之情,而是意涵着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和伦理规范。这使得农民的群体组成较之往常有了很大的不同,来自各个行业的、有志于农业发展的各类人才都汇聚于此,成为真正热爱农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再则,新型职业农民最显著的特征,即是“懂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就在于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的农业生产力,而新型职业农民则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关键因素。不同于传统农业适应自然经济的简单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活动,现代农业是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生产和精细分工。因此,这就需要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的从业者。新型职业农民具备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能够广泛利用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和质量,从而形成良好的发展效益,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新型职业农民最关键的特征,即是“善经营”。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核心是“生产”,目标是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主要手段是加大劳动投入,而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核心是“经营”,目标是商品性生产的利润最大化,主要手段是现代科学技术,[2]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好的洞察力和理解力,能够通过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积极应对瞬息万变的农业市场,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从而实现农业生产利益的最大化。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意义

(一)新型职业农民引领乡村产业发展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就是要瞄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利用现代农业科技信息不断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依据农村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特色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从而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3]需要注意的是,乡村产业的兴旺发展不能离开人这一关键性的主体因素。而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更是兴旺乡村产业的重要力量。这是因为,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够敏锐捕捉市场变化和政策信息,并且通过自身所具备的生产技能、科学技能和管理技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强产业组织的协调性,提升各产业之间共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使农业发展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因而,对产业兴旺而言,培育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至关重要,他们是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兴旺乡村产业的重要力量。

(二)新型职业农民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宜居,就是将农村建设成为美丽、洁净、绿色的宜居环境,从而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从这个层面来看,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直接关系乡村振兴的实践进程,关乎广大农民的幸福生活。因此,实现生态宜居,建设美丽乡村,就需要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建设主体作用。新型职业农民是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职业农民,因而,其本身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就肩负着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可以说,这是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之责,是其推动农业现代化所必须注重的发展维度。不仅如此,新型职业农民还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意识。这种意识使得新型职业农民在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从整体的维度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引进新技术、培育新品种来控制化学制品的使用,甚至利用技术优势将具有二次利用价值的化学肥料和农业材料转换为乡村建设所需要的实用性材料,从而有助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的稳步推进。

(三)新型职业农民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实现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文明,通俗地讲就是乡村良好社会风气、生活习俗、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的总和,它由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共同作用形成,并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被人们接受、仿效、传播和流行。[4]可以说,乡风文明深刻反映着乡村居民的综合素质。而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居民的重要组成,不仅能够凭借其所具有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为乡风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他们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也就是说,新型职业农民不仅具有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配的思想文化观念,而且也对乡村有着浓厚的愁思之情。这种浓厚的愁思之情凝聚着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美德和人文关怀,是新型职业农民对乡村建设发展的自然表达。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将浓厚的愁思之情与现代性的思想观念相结合,促进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效衔接,并且现代化的农民身份使得他们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天然的亲和力,能够积极弘扬乡村文明风尚,彰显新时代乡村居民的精神风貌,成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典型模范,从而激励更多农民发挥建设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此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四)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有效治理

实现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治理有效,就是通过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增强农民在维护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法制意识,使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5]可见,乡村作为国家政权的“神经末梢”,其治理成效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整体质量,关系乡村社会的繁荣发展。而要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促进乡村的繁荣发展,就必须凸显乡村居民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自主参与、自我管理的内在性动力,从而提升乡村治理的实践成效,助力乡村的和谐有序,繁荣振兴。因此,从这一意义出发,不难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有效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具言之,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使得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开放性,这也就意味着,新型职业农民拥有较好的接受反馈能力,能够确立起自身的权利意识,不断提升其作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和受益主体的能力,从而成为在乡村治理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农民群体,以促进乡村的有效治理和繁荣振兴。

(五)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乡村生活富裕

实现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际上,生活富裕绝不仅仅意味着农民增收,它还包括农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农民健康、充实、安乐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实现。可以说,生活富裕是亿万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然而,实现乡村生活富裕,推进乡村繁荣振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实现乡村生活富裕的实践过程中,需要紧紧依靠人才作为重要的发展支撑。而新型职业农民就是乡村人才队伍中最为重要的人员组成,是不可缺少的乡村建设力量。因而,他们对于实现乡村生活富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理念多渠道促进自身的创业发展,切实提高农民这一群体的实际收入,从而为广大农民群众走向生活富裕提供有利条件。除此之外,新型职业农民也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表达农民群体的精神需要,并为其实现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从而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生活富裕所带来的价值意义。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

(一)瞄准需求,精准培育对象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严格遴选培育对象,实现精准化培育。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推动乡村的繁荣振兴。是以,这就需要从宏观和微观层次把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求。从宏观层次来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要立足地方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地方农业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状况,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规划和方案,从而精准培育地方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人才。再则,从微观层次来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还需要充分了解他们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意愿。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庞大,人员构成多样化,在他们之中,既有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本地村民,也有来自各个行业的、有志于农业发展的各类人才,他们自身所具备的发展条件和专业技能都有较大的区别。由此看来,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意愿也有较大的不同。这就需要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不同地区农民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意愿,并建立与之相关的数字档案信息库,从而明确不同对象的培育要求和培育内容,以实现精准化培育。

(二)创新模式,提升培育效果

作为一种产业,现代农业要求新型职业农民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经营理念,促进乡村的繁荣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为此,这就要在深刻把握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创新培育模式,提升培育效果。而要实现这一要求,首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是培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将其放在培育的首要位置。这就需要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需求,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农技推广面对面、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将培训点设在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把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开展情境式、互动式教学,[6]从而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实践中充分掌握理论培育和实践培育的内容,并在自身的岗位上充分展现这一实践成效。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平台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日渐深入。这为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具体来看,网络平台能够汇聚全国的优秀农业人才,形成雄厚的师资力量,并且他们能够利用直播等多样化的网络教学方式,与培育对象形成有效互动,使新型职业农民更为便捷地了解、掌握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不仅如此,网络技术也可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育方案和内容,从而形成与线下培育相融合的系统培育模式,提升培育的实际成效。

(三)健全机制,优化培育环境

培育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还需要健全机制,优化培育环境。这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路径。为此,首先需要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支持是基础。政府通过做好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制度设计,完善信息服务、技能培训、人才奖励等激励政策,从而保证他们在坚实的政策支持下成长为优秀的职业农民,以促进乡村的繁荣振兴。其次,完善培育监督机制。这就要求培训机构建立动态化的培育管理和考核机制,规范培育工作,增强培育质量。并且,政府也需要引进第三方机构,定期对培训机构的培育工作展开综合性的评估,并根据综合性的评估结果,实行有效退出机制,以此来提升培育的整体质量。最后,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培育高质量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需要长期的规划和资金投入。是以,这就需要各级政府按照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立人均经费标准,并保持每年适度增长,并建立经费使用监督机制。[7]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宣传,以广泛吸引社会组织参与培育实践,拓宽培育资金投入渠道,从而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长效的资金保障。

引用

[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新型职业农民和传统农户有何不同[EB/OL].(2019-04-03)[2021—06—24].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403/c40531-31010731.html

[2]薛晴,陈会谦,孙秀芳.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内涵及理论价值[J].农业经济,2019(08):72-74.

[3]张燕,卢东宁.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与路径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04):584-590.

[4]中国文明网.聚力乡风文明 助力乡村振兴[EB/OL].(2018-06-13)[2021—06—24].http://www.wenming.cn/specials/zxdj/19d/1_n/201806/t20180613_4721031.shtml

[5]张燕,卢东宁.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与路径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04):584-590.

[6]李文清.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N].山西日报,2018-12-18(014).

[7]杜彬.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变迁特点、效应评析及完善方向[J].继续教育研究,2018(10):35-40.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职业写作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我爱的职业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