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嫄
(城川民族干部学院 内蒙古·鄂尔多斯)
[提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最新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为我国下一步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背景下,鄂尔多斯作为西部资源型城市的典型代表之一,正面临着产业结构再调整和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就我国目前所处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来看,一方面当前全球经济的持续衰退并不是单纯的或者说传统意义上的周期性经济萧条,而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和逆全球化的双重冲击下导致的叠加效应,这也必然使得全球经济在短期内难以得到全面的复苏,国际大循环动能将持续减弱;另一方面我国现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产业基础、市场规模以及人力资本等要素资源方面具有多重优势,具备了以国内经济循环主导的基础条件。因此,从“十四五”时期和未来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更强的内生动力,过去“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将无法继续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则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形成高效完整的内需体系,对于以资源经济崛起、依赖传统要素成本优势发展的鄂尔多斯而言,则应积极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契机,充分发挥自身在政策、资金、地理区位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条件,着力创新驱动,在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数字经济平台等方面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培育新发展动能,推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转化升级,才能更好地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随着鄂尔多斯绿色发展模式的实施和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体量得到了持续的扩大,各项经济指标运行基本保持平稳;政府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逐年增长,2019年地区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新建多条铁路、公路和机场,其中包括浩吉重载铁路鄂尔多斯段的正式开通运营,完成534公里农村牧区公路的改造提升,鄂托克前旗通用机场正式开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效果逐步显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成果显著,截至2019年末,鄂尔多斯的城镇化率突破7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0.6%)。
“十三五”期间,鄂尔多斯GDP年均增长达到5.4%,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9%、5.1%和5.9%,能源产业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现已成为国家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九大煤电基地之一和四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能源产业发展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服务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高,2019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38%,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5%,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服务业正在逐步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另外,鄂尔多斯在技术创新,特别是研发投入方面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19年全市R&D经费投入总量为38.3亿元,同比增长30.1%,高于同期GDP现价增速24.3个百分点,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1.06%。其中,企业经费投入同比增长31.6%,政府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9.9%。创新驱动发展正逐步成为鄂尔多斯未来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源。
作为一个以煤炭产业起家的资源型城市,当前“一煤独大”的客观事实还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内蒙古自治区362处煤矿生产单位中,鄂尔多斯就有242处,占到全区的66.85%,煤炭行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则超过了45%,地区整体产业体系同煤炭行业的关联程度相对较高,例如“煤—化”、“煤—电”、“煤—电—冶”等都是在煤炭产业基础上所形成的循环产业链。这也导致鄂尔多斯地区单位GDP能耗的快速增长,对照内蒙古“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2,433万吨标准煤的单位GDP能耗控制目标,从2016年至2019年,鄂尔多斯地区新增能耗总量就已达到3,033万吨标准煤,超出既定目标600万吨标准煤,增量全区第一,单位GDP能耗累计上升53.8%,升幅也为全区第一。2020年前三季度的单位GDP能耗同比增长超过14%,上升16.7%,地区能耗双控形势非常严峻。另外,地区新兴产业发展力量薄弱。全市4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战略性新兴企业仅有27家,产值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量的7.2%;纳入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企业仅有2家(内蒙古亿利制药有限公司和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产值也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的2.4%。整体来看,地区新兴产业起步晚,距离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和优势还有较远的距离。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鄂尔多斯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巨大,原有产业基础同新兴产业在未来的关联发展将成为“十四五”时期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总之,鄂尔多斯当前经济发展虽受外部复杂多变的大环境因素所影响,但自身存在的能源产业占比多,新兴产业占比少,新旧动能转换乏力等问题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不仅是突破自身发展局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还是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融入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选择。针对鄂尔多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问题,有效解决产业结构“四多四少”状况和地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差的现状,建议鄂尔多斯加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定力,立足于鄂尔多斯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政策支撑,巩固和优化现有优势产业基础,将创新发展、优化结构、绿色高效作为核心理念,从打造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数字经济平台三个方面入手,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形成未来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依托资源优势,在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取得突破。创新驱动是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创新也是解决发展动力不足和动能不够的关键,要把攻克“卡脖子”技术放在创新驱动的突破方向。当前,鄂尔多斯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自身发展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基础,特别是在电力、化工和装备制造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地区自然资源富集,很多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矿产资源储量庞大,对相关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也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上述优势都为地区经济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上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因此,“十四五”期间,鄂尔多斯可以引入芯片制造、新材料、高端精密仪器装配制造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弥补地区在现代高载能产业领域的短板,进一步提升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率。以芯片制造为例,芯片制造需要大量的硅晶圆作为原材料,制造硅晶圆则需要大量的多晶硅,而多晶硅是由石英砂转化提炼的冶金级硅制造而成的。鄂尔多斯地区的石英砂(二氧化硅矿石)储量丰富,达到4,226万吨,且目前已有6处石英砂矿投产运营。在多晶硅的生产过程中,电力成本就占到总成本的1/3,恰恰鄂尔多斯地区电力能源富足,比较优势明显,也符合现在高端产业向电力资源富集地区转移的总体趋势。如果鄂尔多斯能够在充分利用这一地区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与国内现有大型芯片制造企业共同合作,引进相关技术设备和人才,将芯片制造产业做大做强,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还能够提高石英砂资源和电力能源的本地消化能力。同时,芯片制造作为当前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也能够争取到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政策和资金倾斜。
(二)依托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鄂尔多斯作为国家能源产业基地之一,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立市之本、兴市之基、优势所在。因此,未来鄂尔多斯应在现有能源产业的基础上,向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以及新能源产业等方面发力。一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利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改造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产业,提升矿热炉尾气、煤焦油、粉煤灰等副产品或废弃物的利用率。二是继续扩大在航空装备制造领域的投入力度,通过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着力培养本地航空产业技术人才,逐步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三是利用本地区充足的太阳光和风力条件,在库布其、毛乌素沙区以及采煤沉陷区建设“光-电”、“风-电”生产基地,扩大新能源在地区发电量中的占比。四是依托现有汽车装配产业基础,摆脱传统动力汽车生产束缚,同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展合作,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开辟市场。
(三)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培育数字经济平台。云计算、大数据作为鄂尔多斯创新引领绿色转型的技术基础和支撑,目前已具备了多项条件和技术优势,未来鄂尔多斯应继续加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投入力度,将数字经济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方面在同国内大型电商企业合作的同时,扶持本地电商企业打造自主优势品牌,特别是加大同本地已有品牌和乡村特色产业品牌的结合,培育本地数字经济平台的建设。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数字经济对地区服务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例如,对鄂尔多斯煤炭交易市场的服务支持。目前,鄂尔多斯煤炭交易市场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资金结算、金融贸易、仓储物流等交易中间服务水平差以及现代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地区煤炭产业的产、运、销各环节都存在大量资金外流(包括部分税费和企业利润)的情况。未来鄂尔多斯在培育数字经济平台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平台对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作用,有针对性地专项打造鄂尔多斯煤炭交易数字平台,从仓储、物流、贸易等多个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仅减少生产企业面临的库存压力,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还降低了物流成本,为建立起遍布全国的智能物流运输网络奠定了基础,提升了全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