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心瑜 王晗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近年来,印度许多电影为我们熟知,例《神秘巨星》《摔跤吧!爸爸》《炙热》等。这些电影中反映的“家暴”“童婚”“女孩无法上学”等现象引人关注,这些词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印度社会中女性权益被极度压迫的现实。
Susan Moller Okin(《Is Multiculturalism Bad for Women》的作者)认为女性不应由于自己的性别而处于劣势,她们应当拥有和男人同等的、作为人类的尊严;应当和男人一样拥有自由选择人生和充分实现个人抱负的机会。这里讲的女性权益应得到尊重并不是在强调男性女性谁应该占据主导地位,而是为了那些一直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女性,能够站起来,去做自己的主人。女性权益的“权”不是权利的权,女性需要的不是象征性压倒性的权利;更不是为了反抗过去男性对女性的压迫,进而在现代社会想要去反向地操控男性。并不是这样的,女性需要的只是一种平等的权利。一定程度上我并不赞成“女权主义”这个词,我认为这个词太过于强调所谓的平等分权,而真正的平等实质上应该是各方的“合理定位”即合理定位社会中女性和男性各自担任的角色安排。
“性别歧视和强奸案”的词眼很容易联想到印度这个国家,长久以来严重的性别歧视越来越成为国家的耻辱代表。那究竟在印度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由于性别差异而带来的不公问题?为什么女性权益始终无法得到保障?究其根本,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
(1)其一是由于生理差异的客观原因所致。男女性生来就存在的身体差异,男性的身高骨架与力气食量一般情况下都远高于女性。
显然我们的祖先也是发现了这一点,历史学家们通过考察遗留的绘画器物和史料记载发现总结出:以前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是顺应了“男耕女织,男外女内”的说法,说白了就是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选择让力气大、生产效率较高的男性外出砍柴打猎,留力气相较小的女性在家农耕、织布生育孩子。
如此也是基于生物科学的安排,在当时看来并无不妥。这实际上就是对男女性角色合理定位的开端,而后也是延续自然的法则:男性偏向开拓和进取,女性则趋向一种依附。这一系列的安排也正符合雄雌性差异化的合理标准。
(2)其二是由本源延续下来的历史原因所致。即远古时期看似自然无异议的搭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然而一同诞生,一起合作生活的合理安排在人们的思想中却逐渐扭曲变形。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类是群居动物,因此也出现了自己的部落团体,但城邦聚落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种族纷争,当时此类种族斗争的表现形式是战争。战争这样的力量型活动不得不需要选择力气大的人上场,于是“男郎远征,妻儿寡守”的现象便应运而生。而这一现象产生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差异,这一点在潜移默化中亦将男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拉大。从而导致女性逐渐不参与财富创造,也不掌握生产资料,这必然使得女性在社会分配上没有了话语权。这时人们脑海中昔日“男外女内”的合理安排也渐渐被扭曲成了“男尊女卑”的不平等观念。
可以在电影中发现女孩儿尹希娅的父亲经常家暴母亲,而女孩的父亲职业是一名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开采工作;女孩的母亲则是一位长相白净的家庭主妇。日常父亲大多外出工作,孩子和家庭则由母亲照料。听起来一派和谐男耕女织般的桃源生活为何在印度,在现代社会却让小主人公尹希娅费尽心机地想要逃脱父亲的魔爪?可以看到女孩的父亲在生活条件有限的印度,却依旧选择赡养自己姑母的父亲真的生来就是挥舞拳头的恶魔吗,答案显然不是。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父亲屡次家暴自己的妻子呢?我认为是一定程度上的不平等导致了父亲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致。
结合电影客观地对尹希娅父母进行一番分析:首先让我们来看向尹希娅的父亲是一位石油开采的工程师,要知道在印度这份工作的竞争力与压力是极大的,无论是从人口竞争力来看,还是从行业本身来说,它并不像我们所熟知的“工程师”那样体面干净,再者尹希娅的父亲有两个孩子并且自己也年近五十,家中还有姑姑要赡养,这样巨大的家庭环境无疑亦是尹希娅父亲的重大压力来源。此番相较而言,看似在家照顾家庭一身轻松的母亲在父亲眼里就是轻松至极的无业游民。
此外的不平等,是存在于二者之间极端的知识差距,一方是从事工程设计的工程师;一方是足不出户的文盲主妇。就父亲而言对牛弹琴的日常交流,一方看不起一方的不平等观念终究是水火不容。而电影中同样身为女性却有一定知识储备的补课老师,在家中拥有与丈夫相平等的地位。根本原因就是老师虽作为女性,但她受过高等教育,同时具备赚钱养家的能力,她的社会地位让她也能够顶起家里的半边天。与之相反尹希娅的母亲,作为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印度女性,无论在过往还是现如今仍然是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社会属性为零。所以在电影中当尹希娅劝说母亲离开父亲时,母亲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没有父亲的经济支持他们根本活不下去,而母亲也从未有过企图反抗的想法,这其实也是父亲家暴持续存在的原因之一。电影中的母亲其实代表着大多印度女性的状态,她已然软弱麻木地接受了上一辈永不停歇灌输的可怕思想——女性生来就应该是性伴侣、母亲、妻子,但唯独就不是她自己,她不能有欲望也不能有不满,她必须双手布满老茧卑躬屈膝,她必须有生育的价值,她必须承担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否则她的存在似乎并无其他价值。这种错误却因某些历史原因流传下来的观点——“读过书的女人都是坏妻子”“女人要侍奉好自己的丈夫和家人”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正确的,不可推翻的。所有在面对出轨、家暴、羞辱时她们依旧要继续笑着给自己洗脑:“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能做的仅有擦拭眼泪,继续生活。而究其文化差异如此巨大的原因,落脚点依旧来自于莫名扭曲的“男尊女卑”观念,它导致了后续“不许女子进学堂”以及“女子学校”种种歧视的出现。在2011 年的印度人口普查报告中披露:女性文盲率为34%,是男性的一倍之多。
电影《神秘巨星》看似是对一个渺小家庭的写照,实则无不在含沙射影地反映现实。电影最后母亲从自己女儿那获得启迪,用相当自信和坚决的语气带着孩子们逃脱了丈夫无休止的束缚安排,这一结局亦是在暗示,在呼吁女性权益在未来是可以充满希望的。
而如今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亦不负所望,与利与弊女权问题都得到了大众的重视与缓解。
1951 年,当时到处流传着“好男走到县,好女不出院”古训的时代,当时不平等的公分安排却大大挫伤了女性的劳动积极性,就这样作为副社长的申纪兰站了出来,四处走访最终劝说社里22 名妇女一起下田参与同男人一起的集体劳动生产,就这样“同工同酬”的平等观念也在人们心中埋下了种子。
国际奥委会一直致力于奥运会的性别平等。在此次的东京奥运会上也是在新增的比赛项目中将女性参赛选手的人数大大增加,女运动员总数也是趋近49%;而开幕式上由一男一女进行的宣誓环节以及要求所有参加的国家和地区都各选择一男一女担任旗手等诸多细节安排都在体现国际对男女平等工作的推进与重视。
从70 年前一个小乡村的争分比赛,到如今国际赛场的精心安排,时间证明大众对女性权益不断在被尊重以及重视甚至是不断推进的各方举措。
虽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如今中国的女性在各方面的话语权的确要远远高于大部分国家,甚至是一些自诩“平等”的西欧发达国家,但另一方面,招聘会上对女性的苛刻筛选仍是女性权益未得到完全尊重存在的标志。职场出现越来越多性别歧视,咪蒙式田园女权四处横行,女德班也沉渣泛起,嫁得好成为很多女性唯一人生目标。这些思潮相互催化相互助长,各自走向极端化的恶性循环——共同剥夺了女性参与劳动的权利与地位,编织成新时代的裹脚布。
而近日,首档职场妈妈成长观察类真人秀节目《上班啦!妈妈》上线,该节目将目光聚集到身为女性的职场妈妈群体。其中有一个小片段,一位职场妈妈在选择职场而不是全职主妇时曾遭遇到来自家庭成员以及社会的各方质疑。有的人认为作为母亲放下家庭去职场打拼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即是一种“生而不养”的表现;但是当有些高学历女性成为母亲后选择放弃工作成为全职主妇时,却依然遭受质疑——有人会认为她们在拥有高学历后却选择当全职主妇,认为这是一种资源浪费以及一种没有志向的表现。但其实女性的地位如何,应取决于她如何看待自己,而不是被旁人左右。女性首先应该将自己定位为一位人类、一位热爱生活的人类,其次才是并列的妻子、母亲等其他角色。在这个社会,女性也应当拥有同等选择的机会,任何人都不应该给新时代女性包上新的裹脚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