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在数字货币应用的可行性浅析

2021-01-13 02:56郭亚宁宋佳明
互联网天地 2020年12期
关键词:账本分布式区块

□ 文 郭亚宁 宋佳明

一、数字货币的概述

(一)数字人民币的背景

近几年,由于比特币、天秤币(Libra)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货币的出现,出于金融体系安全稳定等原因,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开始研究由国家法定发行的,具有国家信用背书、有无限偿还能力的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2020年10月25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创新中心负责人透露,我国将于今年年底与瑞士国家银行共同批量发行概念验证阶段的数字货币。同时,我国央行不断投入研究发展数字货币和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经过六年时间,数字人民币在各项配套技术、经济环境、应用基础逐渐成熟的环境下得以完善优化。2020年8月,中国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提及“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优先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数字人民币的试点验证阶段即将开启。

根据现有资料显示,央行将要发行的数字货币将有以下的特点:第一,将采用双层投放的运营模式,央行先向商业银行发行数字人民币,商业银行再面向社会投放;第二,将以央行为主导机构,以非对称加密算法做支撑;第三,数字人民币M0false的一部分,为替代部分现有货币。

(二)发行数字人民币的意义

1.有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2016年人民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但经过4年时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仅占比1.99%,远低于美元的40.1%。CBDC在跨境支付时是独立于SWIFT账户体系的,用户开设CBDC数字钱包在境外消费时,只需境外商户同时开设CBDC即可完成支付流程。当然,CBDC为增强人民币作为世界范围内贸易结算的货币功能,需要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层面的市场范围内进行大宗商品的交易应用。其目的是为长远推动人民币在全世界和重点地区的流通和应用,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

2.优化现行的货币支付体系。目前的账户现金系统无法进行远程支付,不能满足大额交易的需求场景,而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的服务恰好能解决这样的难题,这使得央行考虑准许第三方交易机构进行电子交易,以此来完善整个交易体系。上述场景央行都需要承担相应的监管压力与成本。随着CBDC的实行以及如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科学技术的赋能,用户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依赖减弱,从而减轻政府的监管压力与成本。同时,结合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人民币的不可伪造性可用来打击伪钞,其安全性、可溯源性、可编程性的特点,可实现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偷税漏税,最终实现精确高效打击此类金融犯罪行为的作用。

另一方面,央行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监控市场流转信息和投放领域,了解全市场M0false资金情况,实时把握精准的市场动向,做到精准投放货币、减少货币空转,从而实现货币的强化逆周期调控。

3.数字经济的加速器。数字人民币同样具备快速交易优势。例如在脱贫攻坚任务中就能起到精准扶贫的作用。扶贫单位只需要用单位开具DC账户快速准确地将钱付给定点单位DC账户上,省下中间商业银行收取的手续费用,且节约了交易时间。数字人民币的快速便捷,将有效提高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从而加速数字经济的发展。

二、区块链技术优化DC/EP体系

(一)区块链技术的起源

区块链是一种源于比特币但实际价值又远高于比特币的可信技术。如图1所示每个区块(Block)由区块头部和区块体构成。一个区块头部含前一区块哈希(Hash)值、本区块根哈希、时间戳以及随机数(Nonce)等信息。前一区块哈希值是本区块与前一区块的链接点,使前后两个区块相连;时间戳记录着区块的生成时间,能让区块按时间序列排列;根哈希是通过哈希算法自下而上将本区块内所有交易信息转换成树根数据;随机数是一段随机生成的由N个前导零构成的无意义的字符串。

(二)区块链技术在DC/EP系统的可行性

目前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实验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但数字货币是否采用区块链技术在学界依然存在着争议,有学者认为央行的“中心式”管理模式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格格不入,因此不建议在DC/EP采用区块链技术,但这种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新加坡金融监管机构推出的 Ubin 已经开始实践验证使用代币化的新加坡元(SGD)进行银行间支付和分布式账本结算的技术可行性。通过新加坡现有的电子支付系统(MEPS PLUS)分布式账本以及数字存托凭证(DDR)模式很好的将央行和区块链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显而易见,区块链只是在技术上去中心化,即去中间的媒介,但并不意味着去监管。央行完全可以站在更高的维度对DC/EP的区块链进行非现场监督,还可以对各体系承载的业务进行强中心化管理。

图1 区块链结构图

(三)数字人民币可能的运营机制

央行主要职责是CBDC的发行与监测管理,商业银行负责CBDC的运行维护。商业银行就像一个中转站一样,从中央银行兑换得到数字人民币,再面向社会提供数字货币流通服务。

现行的CBDC的体系包括:“一币”、“两库”、“三中心”。“一币”即是唯一的由央行担保并签字发行的CBDC。“两库”是指CBDC的发行库和银行库,前者是央行在数字货币私有云上存放数字货币发行基金的数据库,后者是商业银行存放数字货币的数据库。“三中心”包括登记中心、认证中心和大数据中心。

登记中心主要功能组成包括发行登记、确认所属权并发布、查询网站应用和分布式账本。发行登记库进行CBDC的发行、流通回笼并处理所属权登记,继而确认所属权和发布是将等级的属权信息发布到CBDC的分布式账本;查询网站应用则依托区块链技术通过互联网对外提供所属权查询服务;分布式账本服务则确保央行与商业银行的CBDC属权信息是否一致。

另外两个中心——认证中心和大数据中心主要功能是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管理,颁发证书。

由此可以搭建一个双账本体系:首先登记账本是核心秘密,它记录所有的交易,将与外界隔离。其目的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同时增加系统的可信程度;其次,CBDC确权分布式账本仅用于互联网外部查询,各个节点之间的交易可以通过分布式计算进行处理。整个体系既能体现区块链的价值,又满足了数字货币可信的需求,并且没有和央行的管理起冲突。

(四)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潜在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应用上也存在着潜在的问题,比如说交易速度。

现有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的交易量是7笔/每秒,以太币大约是7—15笔/每秒,天秤币更是高达1000笔/每秒。而2020年“双十一”购物节期间,网络的交易峰值达到约58.3万笔/每秒,在高并发交易时期数字人民币需要达到20万笔/每秒的速度才能满足流畅的交易,因此如计算速度更高的量子计算机的做支撑才能保障交易的稳定性,所以现有的DC/EP还有很多需要优化的问题,单靠一种技术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三、DC/EP与传统账户对接的场景

央行对数字人民币的研发通过指定国有银行等机构采用不同的路线进行研发。由于央行CBDC目前定位于仅对流通的纸币和硬币的替代,涉及到DC/EP和传统银行账户之间流通的问题。传统的账户里资产如何转移到数字银行账户里?流通的过程涉及什么环节?现有的技术是否能支撑整体货币流通的体系?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了解CBDC的关键问题。

四、结束语

区块链技术未来将成为金融科技“新基建”的有力支撑,对央行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来讲,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实现分布式运营,同时加强集中监管并无明显冲突。目前应当发挥辩证统一的思想,将区块链技术和集中监管有效的结合起来。不必将区块链技术看成“洪水猛兽”,只要监管得当仍是可以发挥该技术的显著优势。但从短时期来看,央行的数字货币设想只能满足在境内替代一部分现金的功能。

当前各个国家都开始着手实践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脸书更是在2020年发布天秤币2.0白皮书,内容进一步细化了Libra作为代币的职能并积极拥抱监管。在“双循环”的大背景下,国内不应该拘泥于每一项技术的特点,要跳出技术环节,在更高维的角度俯视它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账本分布式区块
新一代分布式母线保护装置
多四旋翼无人机系统分布式分层编队合围控制
山西公布首批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
嘟嘟熊家的百货商店(二十九)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基于Paxos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实现与优化
月亮的账本
丢失的红色账本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