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乐飞
摘 要:随着我国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对电力供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各大电力企业必须要对现有的电网系统予以改进。农村电网面临的问题比较多,为了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就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电网的整体运行质量。农村电网经常会出现线路异常和损坏等问题,为保证农村电力系统更加安全可靠,文章主要分析了对农村线路和台区线损存在异常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对台区线损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网;10 kV线路;台区线损;异常;降损
中图分类号:TM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12-0-03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12.012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农村居民对电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只有规划改造农村电网线路,才能提高农村电网的整体运行水平。线路规划与系统升级时,农村电网线路和台区面临的线损正得到进一步改进。国家致力于打造现代化农村电网,对电网线路展开精细化管理。由于夏天属于用电高峰期,电路损耗会不断增加,因此,要加强对台区线路异常损耗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真正实现农村电网建设的现代化。
1 低压台区常见线损类型
1.1 固定与变动线损
低压台区的线损类型比较多,主要以变动线损和固定线损为主[1]。电力设备通电时,就会形成固定线损,线损的数量不会受到负荷的影响,因此固定线损的数量并不会轻易发生变化。在变压器和电容器等设备中,会经常产生固定线损。变动线损量会发生显著变化,尤其会受到负荷的影响,在输电线路和线圈等线路中均可产生变动线损。
1.2 其他种类
虽然低压台区的线损多种多样,但也存在一些并不常见的线损。比如,变电设备和供电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损耗大量电力,这样就会造成线损。除此之外,由于人员问题带来的线损同样属于其他种类,比如计算出现失误、抄表出现问题等。
2 农网10 kV供电线路及台区线损的原因
2.1 计量装置故障
常见的计量装置故障,主要分为用户计量故障和变压器总表计量故障[2]。查找用户计量故障时,首先要对现场进行严格排查,明确经常发生故障的区域,加大排查力度。第二,对电费和电量进行二次审核与检查时,要选择可能存在不正常状态的计量装置,根据本台区的线损电量予以实施,对季节性用电情况的用户要加大检查力度。排查变压器总表计量故障时,要严格检查现场,不仅要明确总表计量故障的位置,还要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判断本台区的总表计量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2.2 三相负荷不平衡
如果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的情况,就会导致变压器不能正常运行,甚至还会导致中性线的线损量不断增加[3]。三相负荷不平衡将直接影响到线损量,在没有发生故障的情况下,随着电流不平衡度的增加,线损也会随之增加。若工作人员没有重视三相负荷平衡问题,也没有考虑到特殊情况,只对用电负荷进行机械化分配,就可能导致三相负荷不平衡的情况发生。
2.3 其他原因
由于导线的横截面积有限,若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互相作用,就会对变压器与线路造成不利影响。维护人员若不加强对线路和变压器的维护管理,同样会导致线路损耗增加。涉及到高压作业时,如果电能消耗的强度比较高,就会对电路和输送距离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若能耗较高,就会对线路造成一定的伤害,而这与电线自身的属性和电能输送距离有关。
3 线损管理
3.1 管理线损
管理电力系统时,如果人为管理不当,就会导致线路发生损耗,这就是管理线损。例如,每月抄表时,如果抄表员在工作中不能保证各项内容符合实际情况,就会影响电量统计的准确性,在这种情况计算线损,会缺乏可靠的依据。部分区域会发生偷电和漏电问题,从而增加线损。办理业务时,电力系统不能显示电力信息和消耗情况,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线损。
3.2 技术线損
进行电能输送、变压、配电时,电网的实际参数与供电设备参数决定的损耗就是技术线损。技术线损往往无法避免,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可通过优化技术降低线损。例如,改造线路或采用电容补偿,改良电能消耗量较高的设备。
3.3 线损精益化管理思路
3.3.1 明确精益化管理目标
监督线损情况,对比和观察每个月的配电台区的表计台账中的数据、计量自动化系统中产生的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分析线损,确定是否存在窃电行为。
3.3.2 依据问题明确管理重点
电力企业要仔细分析线损来源,深入分析问题,找到现阶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要加强对线损的整治,确保台区管理线损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3.3.3 规范转供电流程
由于不同用户的用电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会涉及转供电。在转供电过程中,要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不能保证转供电和调荷对系统带来的影响。
涉及工程用电时,在传输部分纸质文件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滞后,会影响线损管理的合理性。因此,在开展精益化管理时,要规范供电转换过程,及时统计线损数据。
3.3.4 加强高线损整改
整改高线损时,要发挥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作用,该系统可精确计算线损,还能及时获取相应的电量数据,缩短原有的月度统计周期,帮助统计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在使用系统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固化线损管理,加强对线路损耗的监督。
4 农网线路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措施
4.1 改善硬件设施
4.1.1 加强农网的升级改造
传统的农村电网结构并不合理,线路截面积比较小,供电距离过长,供电设备的质量缺乏保障,许多设备面临老化风险,容易消耗大量电能,导致台区线损增加。一旦线路发生跳闸事故,就会对台区线损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提高电网装备水平。要合理规划台区,优化电网结构,减少迂回线路,合理设置供电半径,这样就能进一步降低电能损耗,同时还能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对电能的合理分配[4]。
4.1.2 加大计量装置改造力度
为了提高线损统计的准确性,就要保证电能计量准确。要引进先进的智能电表,改造台区项目,重点改造采集成功率较低、线损较为严重的老旧台区。要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使其不断提高采集成功率指标。对数据录入展开规范化管理,避免出现录入错误和统计电量偏差。
为降低线损,要提高计量自动化终端在线率。在实际使用中,配电系统的自动化终端在线率并未提高。因此,要提高技术水平,优化管理模式,提高自动化终端的在线率,进而提高线损管理水平,保证计量数据更加精准。
4.1.3 有效控制窃电行为
在部分偏远地区还存在网线接线混乱的情况,少数用户会存在侥幸心理,谋取不正当利益,进行私拉乱接,无表用电,这样就会导致排区的线损量较高。要定期检查用电情况,重视对高线损台区用电的稽查,严格管理用户的计量装置,整改用户窃电行为。要定期维护计量装置,通过加封加锁等方式减少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可根据SG186、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分析线损较高的线路和台区的异常情况,通过多种排查方式整治违规用电和窃电行为。
4.1.4 解决线损异常问题
由于线损通常无法避免,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部分情况下,线损异常问题可以预防。例如,在进行抄表管理时,要规范抄表行为,提高抄表质量。抄表员要严格按照抄表时间执行工作,确保抄表到位,保证电能表上的数据得到准确、全面地抄录。
抄录过程中,抄表员要了解客户信息,完成工作后,要为客户建立档案,保证客户的资料齐全。一旦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做好相应的记录[5]。
4.1.5 加强对配网无功补偿的优化
为提高配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采取分级补偿方式,规范配网补偿工作,做到就地平衡。如果配网线路比较长,配网面临的负荷比较大,可在线路中设置并联电容器,实现分散补偿,减少线路对无功率的传输效率,减少线损。此外,也可对用户进行无功考核,进一步降低线损。为满足新用户的用电需求,要对线损展开精益化管理,可为新用户设置无功补偿装置[6]。
4.2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专题线损分析会议,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員要参与到会议之中,明确线损工作中的难点,制定解决对策。对于部分无法解决的问题,要进行有效沟通,由专业部门处理。要加强对先进工作方法的分享,明确工作思路。要成立专门的降损专家小组,定期对各个供电所进行交叉检查,重视对异常线损台区档案资料、系统信息的检查,对比资料和实际情况,确定其是否存在偏差。一旦发现问题,就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按照相应的制度和要求处理。
要明确台区线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存在严重问题的供电所进行专项帮扶,充分发挥出资源优势,解决在供电中遇到的问题。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台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
进一步完善通报考核机制,使广大工作人员充分意识到异常线损整治的必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要充分发挥出微信群和供电服务指挥平台的功能,对重点指标进行实时监督与控制。制定每周降损计划,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在明确工作任务后,要实施闭环管理模式,及时发现异常的台区,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定期考核工作人员,将人员考核成绩与其工资挂钩,从而提高线损管理能力。
4.3 加快推进一台区一指标系统建设
一台区一指标系统中包含采集、营销、电网GIS、PMS等系统数据,能精准提取影响台区线损特征的指标,打造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凸显台区特征指标,计算台区线损的合理区间,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线损管理水平。
根据系统提供的台区线损进行合理区分,分析目前的线损情况,由基层单位治理三相不平衡情况,优化台区配网结构,调整供电半径。只有加强对农村老旧线路的改造,才能保证台区线损得到精准控制。若暂时不具备改造条件,就要根据实际需求,确保每个环节的工作实现有效衔接,保证台区的线损降到最低。
4.4 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为降低台区线损,要提高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一支专业、守纪律、极富责任感的队伍,重视巡视和检查。要将低压台区线损作为重要指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大沟通与协调力度,解决员工面临的实际问题,只有从源头上预防问题产生,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积极开展网格标准化建设,明确网格工作人员的任务,通过清单列表的方式予以列出,使其严格按照列表的要求逐一执行。网格人员要了解台区用户的用电情况,通过排查分析,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分析问题,在第一时间来到现场予以处理。要在日常运营与维护、抢修和服务工作中融入良好的作风习惯,提高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和业务能力。制定奖惩制度,统一管理乡镇供电所人员,一旦发现有工作不到位的人员,就要对其予以相应的处罚;对表现优秀的人员予以鼓励和奖励,以提高其对工作的积极性。
4.4.1 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
管理人员要对工作进行合理规划,根据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要合理设置与安排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控制不同时期的客观情况,避免其对数据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固定工作时间,就能确保数据更加精准,符合实际情况。要及时统计信息,再将其上交到相关部门分析数据。要加强对线路损耗的分线管理,这样就能及时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部分线路的损耗波动比较大,只有对其进行跟踪检查,随时予以处理,才能确保线路正常运行。
4.4.2 将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工作相结合
供电所要分析线路损耗率的具体情况,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就要联系相关部门共同解决问题,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和禁止。要加强记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检查工作得到落实。要定期检查能量较高的电路和危险系数较高的电路。为了进一步提高低压线路的绝缘能力,可以通过定期检查的方式,及时发现其绝缘性能是否下降,并及时处理问题。
5 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保证群众的日常用电需求,我国扩大了电力工程建设的规模,使得农村电网不断更新,进而提高农村电网的整体运行水平。然而,由于电力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农村配电线路经常出现明显的线损情况,严重影响输电效率。
为解决线损问题,提高农网配电效率及质量,确保配电线路高效运转,相关人员必须要加大检查力度,并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要重视农村电网改造,降低台区线损,引进先进技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电能的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为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康萍.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提升分析[J].农电管理,2021(7):56.
[2] 季超.10 kV及以下供配电线路线损分析与相关措施[J].电力设备管理,2020(11):68-69,78.
[3] 刘敏,刘杨,周路强,等.基于大数据平台的10 kV线路线损分析关键技术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4(11):63-64.
[4] 李建军.10 kV配电线路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20(20):7-8.
[5] 刘应华.试论如何建设线损常态化管理机制[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23):38-39.
[6] 史琳,彭斐,刘辅钰.电网线损的精益化管理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1,38(8):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