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颖
摘要:思维能力,即人在学习生活中“想”的能力,它是人脑对某一事物分析、概括、得出结论的过程从而用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每个人的学习生活都缺少不了思维的作用,没有了思維,人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数学思维以其独特的思维和逻辑模式见长。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思维的培养亦不可忽视。
关键词:思维能力;学科素养;小学教育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思维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而数学思维能力也就尤为重要,其中包括了转化思维、逆向思维、逻辑思维、对应思维、假设思维、创新思维、类比思维、系统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等。而进行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思维从而解决问题。
一、思维和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1.1思维的重要性
正如爱因斯坦认为思维世界的发展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一样,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还是人类的社交过程中,都离不开思维,思维以其独有的特征,能够让人更好地或感性、或理性、或具体、或抽象地认识世界、感悟世界。人类的科学技术、哲学思辨也都是在不断地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的,由此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古代便有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典故警示人们不要固守原有的思维,也有一叶知秋、釜底抽薪等利用思维发现自然规律解决问题的典范。随着人思维的不断进步,我们不再原地踏步,而是不断克服困难勇敢向前。
1.2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数学思维,在某种意义上,使人们对能够提升人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智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如何培养小学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1启发同学的转化思维,将困难的问题变简单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遇到困难的问题时,如何把困难的问题变得简单需要一种技巧,由此也需要老师进行合适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能够不断突破,教学刚开始时由带领学生们进行问题的转化,渐渐地也能提高学生们的问题转化能力,从而让他们自主地转化问题。
我们以小学数学中一种十分有趣的的应用题——鸡兔同笼问题为例,“在一个笼子中装有若干只鸡和若干只兔子,其中,从上面数一共有35个头,从下面数,一共有94只脚,那么请问鸡和兔子各几只?”这道题乍一看好像是二元一次方程的内容,超出了小学的授课范围,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思维中常见的转化思维,将所给的条件进行转化,我们假设每只兔子都抬起两只脚,那么此时兔子和鸡都是两只脚了,此时应该有35*2=70只脚,此时的脚的数量与原来相差了94-70=24只,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让每只兔子两只脚,那么兔子一共抬起了24只脚,我们用兔子总共抬起的脚的个数24除以每只兔子抬起的脚的个数,即24/2=12只,由此可得兔子有12只,那么鸡就有23只,由此一来,我们不需要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也能够将问题正确的解决出来了。
2.2将所学内容梳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
在数学思维的培养过程中,系统性的思维也必不可缺,如果我们把某一认知对象作为系统,那么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这之中综合地考察和认识事物地方法就是系统思维。简而言之就是不能仅仅就事论事,更要做到见树又见林。
我们教师需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好大的思维框架,在讲授完毕所学内容后,就需要学生把知识点细化,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让自己的思维框架变得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2.3激发同学的想象力,培养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有提到一种观点:“所有的儿童都有―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缓和或者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因此对于思维活跃的小学孩子们而言,想象力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优势,但是激发想象力的过程也是十分困难的,我们要努力地引导孩子向积极、正确、符合逻辑的方向去想象,从而发挥出数学思维的优势。
2.4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思考,更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由争辩”的学风。我们经常能够见到的“小组讨论”的模式就是一种带动课堂氛围,引发学生互相讨论和思考的不错方法,在学生进行自我思考的过程中,我们要施以语言鼓励,如果有条件的话物质奖励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我们可以运用“我们不妨这么思考”、“还有其他的看法吗?”“这个想法也很有新意”类似的语言去引导和激励学生们发散思维。
但是,小学学生们的思维往往受思维定势影响,容易“抱团”和“随大流”因此在教学时也要用一些小技巧帮助他们克服盲从心理,例如在他们一致赞成某一观点时适当的运用话术:“你们确定吗?”、“要仔细思考哦!”在进行讲解时也可以稍微说错某一细节以期学生们能够发现,但是一定要注意在告知他们刚刚的讲解中存在错误时一定要注意解释清楚,否则就有可能误人子弟,引起负面效果。
结束语
对于学生而言,数学思维尤其重要,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让孩子尽早地接受数学思维教育的熏陶,培,当然,我们不能一昧地追求成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交流合作,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开发研究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