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理论视角下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困境及路径分析

2021-01-12 19:16孟庆莲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成员主体社区

孟庆莲

(中共长沙市委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4)

一、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分析

“统一战线与社会治理之间有着高度契合性,都包含多元社会主体、都基于民主协商、求同存异的互动基础”[1]。因此,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丰富的社会治理资源优势,全面应对基层社会风险,不断提升执政党基层政治认同。

(一)统一战线拥有丰富的社会治理资源

统一战线作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蕴含着重要的社会治理资源,可为社会治理创新注入更多的活力。通过统战工作让统一战线成员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激发统一战线成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量,是突破当前基层治理困境的重要举措。当前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庞大而广泛,包括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及其在大陆的亲属、华侨、归侨及侨眷以及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因此,统一战线包含了社会治理需要的多元主体和丰富社会资源,其中人才智力资源、组织资源、经济资源等十分密集,通过统战工作将统一战线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激发其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能量,是新时代赋予统一战线的新任务新使命。

(二)全面应对基层社会风险的需要

当前基层社会面临的各种风险,社会心态失衡风险、生态风险、金融安全风险、突发事件风险等,仅靠基层政府单一力量去化解各种风险显然是不现实的,需要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在协商民主的基础上,发挥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合力效能,共同防范和化解基层社会风险。统一战线作为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在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各方利益、理顺社会关系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因此,利用大统战的优势,让统一战线成员走进社区基层,通过民主协商、团结斗争等方式从源头化解社会矛盾,树立基层风险治理共同体理念,建立政府、民间组织、企业、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基层风险防范、预警、应急处置制度和机制体系,提高基层应对社会风险的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防范和化解基层社会风险,最终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统一战线同心“抗疫”,多元统战力量共同参与基层疫情防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统一战线参与基层治理常态化奠定了重要实践基础。

(三)提升执政党基层政治认同的需要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政治认同是一种政治情感或政治态度,是人民群众在心理归属上对政治体系的肯定性反映”[2]。政治认同在国家治理时代,统战工作不仅要做好统战对象的团结、联合和转化工作,还要将他们组织起来参与社会治理,这一过程既是巩固现有统战队伍的需要,又是争取更多新的基层统战力量加入统战阵营,巩固基层统战力量和基础,提高执政党基层政治认同的需要。统战对象参与基层治理是广泛凝聚共识,推进基层民主协商的过程。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提高统战对象及其基层民众对执政党的政治认同,在增进政治认同中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水平的提高,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3]的目标。

二、当前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困境分析

随着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推进,各地方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活力和新能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主动性有待激发

当前有的地方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仅仅停留在对基层弱势群体的物质援助层面,没有深入到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层面,没有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形成治理权力和结构的重构,仅仅停留在低水平、浅层次的参与治理。调研发现,当前统一战线成员参与基层治理的意愿强烈,但因为当前统一战线与基层社区之间的联系不强,即使有参与的意愿,由于基层治理政府受传统行政惯性影响,给予统战人员和统战对象深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机会并不多,这种状态下,统一战线成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被激发出来,因此,就出现了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装样子”“走形式”的社会现象,导致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能。

(二)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虽然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积累了不少地方经验,但是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行动实践探索要远远超过制度层面的构建,虽然任何制度的构建前都需要实践行动积累经验,但是随着实践深度的推进,制度不能总是落后于实践,要通过经验的提升进一步完善制度建构,为再实践提供保障和支持。当前,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同机制、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等相对滞后[4]。因此,要针对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加强顶层制度环境的构建,完善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三)统一战线资源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平台有待搭建

统一战线蕴含着巨大社会资源,要将民主党派、非公经济、民族宗教等代表人士队伍中蕴含的智慧和能量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平台的搭建是非常重要的。统战资源通过平台进行再整合和分配,通过协商互动为为基层治理赋能。当前统战资源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资源的平台十分有限,统战资源没有动态滚动起来成为治理资源,与基层社会治理需求之间尚未实现无缝对接。因此,党委、政府,特别是统战部要积极搭建平台,将统战资源与基层治理需求统一起来,优化资源供给结构,将统战资源转化为基层治理能量和效能,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三、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分析

新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统一战线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不断提升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和效能。“协同治理理论为统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协同治理是指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社会主体,基于一定的共识和信任,合作治理社会公共事务,以追求最大化的治理效能,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之目的”[5]。协同治理的本质特征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社会事务,通过多方互动,制定活动规则,达到协同共治的目标。因此,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必须系统提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同体意识,与其他治理主体达成目标共识;着力完善与基层政府、基层自治组织、市场力量协同治理的制度环境,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围绕权力获取、资源配置、权力行使等要素进行协同互动;全面构建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台系统,实现统战资源向治理资源的转化。

(一)系统提升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同体意识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分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但缺乏整合的过度分化,又会导致社会秩序紊乱。因此,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分化的社会及时进行整合,使得各社会群体按照制度规范以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6],并投身于共同的事业中。当前,要激发统一战线成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提升共同体意识,特别是统战对象来源于社会各个阶层,涉及多个群体,因此,通过统战工作凝聚他们的共同体意识,将其组织起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这个互动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共同体意识,与多元主体共同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新格局。一要通过统战工作加强对统战对象的思想政治引领。做好统战对象团结、联合和转化工作,组织统战对象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为其参加积极社会治理做好思想准备,进一步增强统一战线成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坚持“平等协商、合作治理”的原则,基层治理中涉及到多种利益群体,社区居民、物业、业主委员会、社会团体及组织、经济主体等,通过“平等协商、合作治理”实现再组织化,实现共同利益。三要强化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宣传作用。要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优势,通过统战网站、官方微博、公众号为主的新媒体强化对统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宣传,进一步提升统一战线成员对执政党的政治认同,提升基层民众对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认同感,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氛围。

(二)着力完善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

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制度和规则的引领和支持,才能与其他治理主体一起发挥资源整合和行动整合的优势。当前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要突破和超越实践层面的探索,在制度层面给与保障。一要建立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同联动机制,构建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协同体系,优化统战力量与其他各主体间的互动和协作,发挥统战资源整合和人才整合的作用,发挥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效应,最大限度画好“同心圆”。二要建立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为统战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常态化提供基础和保障,要建立统战人员到基层社区挂职、学习、调研、服务的相应激励和保障机制,提高统一战线成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建立统一战线参与基层治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参与基层治理要防止出现“装样子”“走形式”的现象,通过绩效考核机制为统一战线成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目标导向,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引导统一战线成员为基层多办实事、多办好事,扑下身子、扎根基层,为基层社区治理贡献力量。

(三)全面构建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台系统

要构建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台系统和联络渠道,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成员中蕴含的治理资源,通过构建“大统战”格局,强化统战资源整合和人才整合作用,提升基层治理的协调联动效应,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智力和资源保障。一要构建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人才资源平台。当前统一战线成员中智力资源密集,包含各个行业的精英,其中不乏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中的精英和领军人物,因此,要有效整合辖区所有统战人才资源力量,充分发挥民主党派、非公经济、民族宗教等代表人士的智慧和作用,通过平台的搭建,让更多统战人才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智力保障。二要构建统一战线参与基层治理的民主协商平台。要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关键要理顺社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治理结构关系,形成合理的权力结构体系和民主化的交往方式。因此,发挥统一战线民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治优势”[7],通过协商平台和民声反应渠道的搭建,加强对治理主体民主协商涵养和能力的培训,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推动解决与群众利益相关的焦点、难点、痛点问题。三要构建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志愿服务平台。要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优势,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如脱贫攻坚、救灾济困、慈善公益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志愿服务的带动,让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提高社区居民的价值认同、消除道德冷漠、统筹社区资源、实现志愿服务与社区自治的有机结合,切实解决社区群众的困难,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成员主体社区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论碳审计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社区大作战
何谓“主体间性”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