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探讨与思考

2021-01-12 16:11
散装水泥 2021年4期
关键词:池州市装配式产业链

方 晖

(池州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中心,安徽 池州 247000)

1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同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2020年4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到2025年,各设区的市培育或引进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不少于3家,并形成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装配式建筑企业;全省培育50个以上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 5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产能达到5 0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到新建建筑面积的30%,基本形成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2 池州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近年来,池州市立足于承东启西、沿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依托非金属矿储量居安徽首位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全产业链装配式建筑,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努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贡献。目前,该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市场布局基本成型,但仍存在标准化程度较低、产业链协同性较差、技术难题有待突破、建筑信息化相对滞后、市场推广受制约、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缺乏等困难或瓶颈,亟需国家层面重视并予以解决。

2.1 “全链布局”完善产业链

池州市布局三大园区载体错位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携手打造建筑材料、部品部件、设计研发、装配施工、装饰装修、仓储物流等全产业链。其中包括:池州高新区产值100亿元预制件的生产研发基地,池州经开区一站式全套装配式室内装修基地,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集运输、仓储、交易、新型绿色建材等为一体的承接基地。截至目前,池州市共引育装配式建筑企业16家,其中规上企业15家,已形成PC构件年产能100万立方米,产能居安徽省第一、全国前列。2020年,装配式建筑产业实现产值3.85亿元、同比增长86%,部品部件产值2.26亿元、同比增长92%。

2.2 “多点发力”稳定供应链

池州市紧盯装配式建筑产业中砂石、钢铁、水泥三大必备原料,扩大生产产能,稳定原料供应,突出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砂石方面,中电建集团建设了长九(神山)砂石骨料生产基地,一期年产量3 50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钢铁方面,贵航特钢、贵航金属等企业钢铁年产能稳定在300万吨左右;水泥方面,海螺水泥等8家水泥企业实现水泥熟料年产能达1 500万吨。据测算,当地现有原料供应能力,最大可保证对装配式建筑400万立方米的产能需求。

2.3 “内联外拓”畅通产销链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示范带动的销售理念。2020年,池州市装配式建筑开工、竣工面积分别为112.9万平方米、27.49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的22%、31.17%。池州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机遇,与长三角城市在装配式建筑市场供给、市场准入等领域建立了政府间协商机制,牵头组建产业协会,共同推进人才培养、品牌推广、市场开拓,并取得192个城市市场许可,其龙头企业长智建工公司先后在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地承建12个装配式建筑项目。我国最大的内河航运企业中国长航集团与中石化长江燃料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安徽长航物流有限公司,打造通往长三角市场的长江航运通道。2020年,全市累计外运销售PC构件17.85万立方米、砂石骨料2 516万吨,主要供应上海、南京、苏州等长三角城市。

2.4 “产学研用”拓展创新链

池州市成立了安徽省首个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1家重点企业与中南大学、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5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运输、模具、安装等环节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成功申报国家专利172项、省部级工法14项,参与制定《装配式混凝土BIM模型分类与编码标准》等行业标准、地方标准13项,建成工程研究中心1家,中电建安徽长九公司试验中心获批全国砂石行业首家三级(最高等级)实验室。

3 池州市发展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3.1 标准化程度较低

目前,池州市装配式建筑构件标准化、模数化程度较低,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缺少标准化、模数化理念指导的设计环节降低了规模化生产水平,增加了生产、堆放、运输、安装等环节的管理难度,增加了模具摊销成本和人工成本。以中电建池州长智建工有限公司参与的南京板桥新城某装配式建筑项目为例,该项目预制部品部件供应量为3 470立方米、合同总金额为980万元,按目前的设计技术,需要模具161套、成本25万元,如果实现标准化设计,可减少模具87套,节约成本14万元,利润提高28.6%,并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3.2 产业链协同性较差

与传统的设计、生产、施工各环节相互割裂的“碎片化”建造方式不同,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涵盖了集成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的系统工程,需要管理模式更加精细科学的工程总承包(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EPC)方式与之相适配,即设计、采购、施工等实行若干阶段或全过程的承包。但目前工程EPC模式推广缓慢,而且缺乏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从原材料、一次设计、深化设计、模具加工、试验检测、工厂生产、仓储物流到施工安装、一体化装修等装配式全产业链的各参建单位容易各自为政,协同性差、沟通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建筑产品品质无法保证。以池州市为例,该市共有装配式建筑项目110个,目前,使用EPC总承包模式的仅有12个、占比不足11%。

3.3 技术难题有待突破

装配式建筑在设计、生产、运输、安装施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据中电建池州长智建工有限公司反映,目前普遍应用的灌浆套筒技术由国外引进,其灌浆质量、防水材料、连接件等核心技术和材料难以突破现有瓶颈,其综合成本、使用寿命和材料性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健康发展,不能满足池州市装配式建筑结构需求。同时,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工艺水平还有待提高,如生产过程中设备埋件的埋设精度会影响建筑的功能和观感。

3.4 建筑信息化相对滞后

现行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标准不够完善,平台应用软件以国外软件为主,各种软件之间存在信息壁垒;BIM技术应用进程总体缓慢,主要停留在设计、模拟、展示层面,缺少设计、生产、物流、施工、运维等建筑全产业链的集成应用,没有充分发挥其高效的管理优势。

3.5 市场推广受到限制

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制约了市场化进程。据估算,全市装配式建筑成本比现行传统建筑每平方米高约300~ 400元,考虑到增量成本、短期效益等方面的影响,建设单位往往不愿采用装配式建筑。另外,少数地区市场准入较难。中电建池州长智建工公司反映,其因某市PC构件市场实行企业名录入库管理,至今未能进入当地市场。

3.6 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缺乏

装配式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池州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时间较短,产业工人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在设计、生产、施工、安装、运维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都比较薄弱,缺乏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例如,中电建池州长智有限公司目前承接的16个装配式建筑项目、PC构件月产能3.5万立方米,需要大量技术管理人才,企业仅有专业技术人员27人、管理人员30人,人才缺口达40人。

4 加快池州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 努力提高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程度

积极推广标准化技术,推动建筑平面、立面、房型、预制部品部件和接口的标准化,提请省级层面制定装配式建筑设计选型标准,统筹建立建筑平面和立面、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接口等相关标准选型库,推行“少规格、多组合”,通过组合设计实现建筑多样性的同时,节约装配式建筑生产、堆放、运输、安装等环节的成本。

4.2 促进装配式建筑现代化产业链整体发展

加速推进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协同,进一步 加 强EPC或EPCO(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Operation, EPCO)(设计-采购-施工-运维)等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广,推进政府投资类建设工程优先采用总承包模式,促进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责任统一、利益捆绑的共同体,打通全产业链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技术系统集成、管理高效协同,发挥装配式建筑的综合优势。同时,重点培育具有建筑设计、构件制造、现场施工能力的全产业链总承包龙头企业。

4.3 集中力量攻坚装配式建筑技术难题

组织全市高校、科研院所和有关大型企业,集中科研优势力量,开展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攻关,特别是加强装配式结构体系的研究攻坚,规模化、系统化地推动装配式设计、生产、物流、安装的全产业链标准化发展。同时,提请省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规范、统一的行业监管体系,加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进程,着力构建我国特色、较为完善的装配式建筑实施体系和产业链条。

4.4 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信息化建设

提请省级层面加快建立BIM信息化管理平台,积极推动、参与BIM技术国家顶层设计,建立完善行业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进一步加快BIM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BIM技术在设计、生产、物流、施工、交付运维等全产业链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实现产业链条不同阶段环节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提高建筑行业全产业链资源配置效率。

4.5 培育和开拓装配式建筑市场

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作为强制性约束指标,并在出让土地的规划条件中明确规定,2020年为15%,每年递增3%,到2025年达到30%。池州自2021年8月1日起,在所有新建建筑中推广应用预制楼梯板、预制楼板、预制内外墙板(简称“三板”)等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及时开展装配式建筑支持政策的评估,综合考虑建设成本、市场推广等因素,适当延续或加大财税扶持及信贷融资、容积率核算等政策支持,以冲抵高成本影响,扩大市场应用。提请省级层面督促各市建立统一、公平、开放的建筑市场,打破区域壁垒,取消不合理的地方市场准入限制,为装配式建筑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4.6 加强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

加大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将装配式建筑理论与实践成果纳入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支持职业院校根据就业市场情况,适时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增设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实践和专业;探索建立装配式建筑产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在职培训体系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推动建筑领域传统人才向高素质人才转型;研究建立适合池州市建筑工业化的人才管理制度,建立产业化技术工种分类,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装配式建筑队伍。

5 结语

池州市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完善产业链、稳定供应链、畅通产销链、拓展创新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应在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程度、现代化产业链上下功夫,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鼓励科研院所开展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研究,推进装配式建筑信息化进程,同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提高市场份额。由此,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节约资源能源、化解过剩产能、减少施工污染、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的目标。

猜你喜欢
池州市装配式产业链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探析——以池州市石台县为例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小小书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