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目标与路径:新时代加强党对新社会阶层政治思想引导的方法探究

2021-01-12 10:35王常青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人士政治

王常青,杨 玲

(1.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广东深圳518020;2.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300191)

新社会阶层是随着改革开放与“两新组织”(即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产生而逐渐发展壮大的社会力量。在新时代,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与社会转型升级,新社会阶层在政治属性上逐渐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在经济属性上逐渐由产业要素所有者转变为社会财富创造者;在时代属性上,逐渐由社会劳动建设者转变为经济繁荣贡献者。这些属性与变化反映了新社会阶层的复杂性与相对独立性特征,决定了党对新社会阶层的政治思想引导必须贯彻与时俱进原则,做到在明确新社会阶层多元诉求的基础上,形成并筑牢“统战共同体”意识,既规范合作又灵活引导。

一、现状、诉求与引导原则:对于新时代新社会阶层的辩证考量

近年来,新社会阶层人士规模急剧扩大。人员数量日益增加,职业选择范围广泛,使得新社会阶层人士在政治思想现状与诉求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与异质性。

(一)新社会阶层人士思想现状与复杂特征分析

1.政治认同感强,但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较为多元。整体而言,新社会阶层人士认同国家当前政治态势、认可当前国家建设取得的宏伟成就,对国家社会的未来发展持有乐观态度,“爱国”与“正能量”是基本政治取向。据调研显示,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当代中国发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国100周年时,我国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政治理念为考量议题,新社会阶层人士比较认同与非常认同的比例均达到或接近90%,但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和经济行为自由、开放等市场经济因素作用下,部分新社会阶层人士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一是对社会运行的悲观认识,认为目前国内广泛存在经济增长乏力、通胀压力上升、舆论管控收紧、阶层固化凸显等经济社会问题,进而表现出对社会问题容忍度较低、对跨境迁移的接受度较高的群体特征;二是对某些领域的政府治理效果效率和部分政府官员“兑现度低”等有所不满,对个别政府部门公信力质疑,难以容忍个别不作为乱作为的社会治理弊病;三是优先考虑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将追求个人利益作为基础目标,在保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的同时,将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实际行动列为自身利益得到满足后的远期目标。

2.政治参与愿望较高,但政治参与意识与诉求的阶段性目的不同。大多数新社会阶层人士对参与政治生活的意愿较高,愿意采用理性且规范的表达途径来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就参与程度而言,均比较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对民主党派的参与热情虽远不如前者高但仍有不少希望加入者。就参与阶段性目的而言,年轻人更关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改善,重点关注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话题;而年龄稍长的精英阶层由于经济社会综合力量逐渐强大,更多地关注公共事务,形成一种内发性责任感,集中表现为一种能够通过具体行动实现落地的“正能量”。强烈的政治参与愿望,既受到与其社会资源量级相匹配的社会责任感所驱动,也有部分功利性目标,将政治参与作为与同行之间或其他社会关系之间联谊和交流的手段,目的在于丰富自身社会资源储备和人际关系网络。

3.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较为强烈,但政治效能获得感低。从表达意愿来看,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积极性较高,特别是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制度安排等方面,他们公开表达自己意见或建议的意愿较为强烈。由于新社会阶层人士以中青年为主,多数尚处于事业起步与上升阶段,面临着行业发展快速、教育资源紧张、供房支出负担重、诉求表达途径缺少等方面的现实压力与精神压力,而且其绝大多数在缺少组织约束的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社会交往常局限在业缘关系、地缘关系范围,较少参加社会政治活动,而只是参加少量分散性和无组织性特征的社会公益活动,导致他们普遍缺乏稳定的组织关怀,政治效能获得感较低。

(二)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思想诉求分析

1.经济发展诉求是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核心诉求。企业运营好不好、个人发展前景乐不乐观是直接关系到新社会阶层人士的产生与规模以及党对他们政治思想引导能否入耳入心的核心问题。在新时代,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经济发展诉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希望营造公正公平的营商环境。如果市场环境被破坏,投机钻营、权力寻租等现象便会出现,经营者特别是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生存空间也会更加狭窄。而为了不致不择手段在不规范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他们更加期盼公正公平的营商环境[1]。二是希望得到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与政策倾斜。政府采购和国家扶持的项目,大部分政策向国有企业倾斜,在融资过程中国有银行优先服务国有企业与大企业,这必然会影响新社会阶层人士的主动性,故而渴望党与政府深切关注他们的利益诉求,得到同等政策支持和政策待遇。三是希望企业在面临风险时,得到兜底性关怀。如对于市场失灵、信息失灵带来的风险问题与疾病疫情导致的企业经营困难问题,更加渴望得到政府的关怀与保护。

2.政治参与诉求是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基础诉求。人们奋斗争取的一切,都同利益相关。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诉求同样具有功利性特点。比如,有些新社会阶层人士积极表达政治见解、谋求政治安排,是想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并获取更多利益;有些争取话语权,是为了使舆论和决策对自己有利。不管基于什么样的出发点,他们的政治参与诉求日趋强烈,并逐渐内化为习以为常的基本诉求。他们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渴望党关心他们的政治追求,并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引领[2]。希望加大政治安排力度,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增加各级党政部门社会团体中非党知识分子干部的比例;增加推荐力度,获得进入党政机关任职的机会。希望增加“代表人士”比例,通过发声影响社会舆论与政策。希望成立自治性组织,并得到相应政治对待。现阶段,他们不再仅仅停留于成立自治性行业协会和民间组织的热情中,而是希望这些协会与组织能得到党、国家与政府的政治认可,成为具有话语权的独立政治力量。

3.打造共同精神家园是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时代诉求。在被社会各界深远期待的同时,也面临着繁重的生活压力与精神压力,进而造成普遍“焦虑”,当今新社会阶层人士比以往任何阶段都更加渴望获得归属感与安全感。一是希望建立文化阵地,借助参观红色基地、开展主题晚会、建设企业文化月与搭建“灯塔”文化体系等形式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二是希望打造更多的交流平台,开设论坛、建设网络平台、成立互助会,交流思想、增进友谊。三是希望获得更多的组织依托,以期在遇到问题时得到帮助与回应。

(三)党对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思想引导的原则分析

引导原则与新社会阶层人士所在组织的本质属性、发展变动、运转模式等密切相关。当前,“两新组织”与新社会阶层人士表现出许多鲜明特征,这决定了引导原则不能照搬传统领域基层党组织的模式,而应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坚持问题导向与抓主要矛盾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是开展政治思想引导的着力点,在引导中必须从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实际出发,既关注他们所在组织的核心诉求,又关注个体诉求,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展开政治思想引导。在宏观层面上,要找准政治思想引导的切入点,以化解共存于“两新组织”中的主要矛盾为切口展开引导;在中观层面上,要抓好政治思想引导的示范点,通过树立典型、建立示范园的形式,以点带面,推动引导工作全覆盖;在微观层面上,要抓住政治思想引导的关键点,在考虑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摸清个体面临的困境与难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分类引导。

2.坚持“求最大同”与“存最小异”相结合的原则。求同存异是政治思想引导工作必须贯彻的基本原则。新社会阶层人士数量多、流动性大且相对不稳定,实际引导时常面临与诉求不对等的问题,即党政治思想引导的内容不一定与新社会阶层人士关注的内容相对等,引导的方法不一定得到认可,引导的方向不一定贴合需求。因此,要最大限度地将政治思想引导与他们的发展诉求相联结,力争“求最大同”“存最小异”。这必须牢牢把握住两个前提:一是“求政治立场同”的前提,即确保新社会阶层政治态度、立场、行为与党中央的态度、立场保持一致,这是党开展一切引导活动的根本前提;二是“求聚焦点同”的前提,即在引导过程中,要克服行政化倾向,积极寻找共同关注点、聚焦点,坚持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强化引导。

3.遵循及时跟进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对新社会阶层人士进行政治思想引导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及时跟进。及时调研,跟进发展动态;及时纠偏,跟进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跟进精神动态。同时,在阶段性推进政治思想引导时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两新组织”治理结构的特点、发展的实际需要,争取广泛的理解支持,进行科学合理定位,通过建立制度化措施架起沟通与引导的桥梁。一个漫长并具有时代特色的摸索实践,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急躁冒进,不搞一刀切,不过分政治化,讲针对性,讲实效性。

4.遵循政治引导与提供服务相结合的原则。这是关涉引导工作是否有说服力、吸引力与支撑力的根本原则。如果脱离新社会阶层人士发展实际,只讲引导,一味宣讲党的理论、国家导向,生硬地设立引导机制,走政治形式,易增加“两新组织”负担、招致新社会阶层人士反感,违背“凝心聚力”的初衷;如果丢掉引导立场,一味迎合他们的发展诉求,会面临被“两新组织”牵着鼻子跑,沦为牟利工具的境地。因此,要杜绝这两种现象,必须将政治引导与提供服务相结合[3]。找准目标结合点,将引导方向与“两新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相结合;找准利益结合点,将引导内容与新社会阶层人士的自身利益相结合;找准资源与人才结合点,将引导方法与新社会阶层人士的优势相结合。

二、党对新社会阶层人士进行政治思想引导的目标与内容

原则决定方式方法,目标决定内容方向。只有在遵循正确原则的基础上,将引导的目标与内容相结合,才能最终确保引导落地、到位、有力量。“两新组织”作为党的重要社会基础,决定了党对他们的政治思想引导必须把“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发挥新社会阶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将引导的阶段性目标融入“两新组织”的工作日常中,以实现工作同心与行为同步。

(一)以筑牢“统战共同体”意识为目标,加强思想引导

思想引导是党开展其他一切引导工作的基础。新社会阶层人士只有在思想上与党达成共识,才能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筑牢最大同心圆的优势。要进行思想引导,就必须明晰其思想特点与价值取向。现阶段,新社会阶层人士年轻化、知识化、技术化的特点日益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由感、价值实现感与国家荣誉感;既崇尚工作自由、身份自由、时间自由与思想自由,又有很强的敬业精神与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引导。一是加强理论引导。广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四史”等主题教育活动,采取政治学习、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帮助其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二是加强共识引导。积极打造“统战共同体”,培育共同体意识。一方面引导他们摒弃“局外人”“异己人”等不当思想,使其认识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必须团结合作的主力军;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对国家、政治、政党的认同感,使其在立场、态度、行为方面向党中央看齐。三是加强理想信念引导。要避免信仰迷茫、精神缺钙的问题,必须坚定理想信念。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利、束之以规的方式,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二)以带动“两新组织”发展为目标,强化发展引导

发展引导是党对新社会阶层人士进行政治思想引导的核心,决定着党的政治思想引导方向。只有时刻围绕他们的发展开展活动,才能得到广泛理解、响应与支持。一是加强发展方向引导。从“两新组织”的立场出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及时准确地宣传贯彻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等信息,引导正确的生产经营方向,使之始终沿着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前进。二是加强发展方式引导。充分发挥党组织人才优势,建立党组织负责人与“两新组织”业主和管理层沟通交流机制,在关于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的重大决策前,开展调研与建言献策活动,为科学决策动脑筋、出主意。同时,在工作部署上将引导工作与“两新组织”的生产经营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建立相关应急联动机制等。三是加强发展理念引导。将新发展理念落到“两新组织”发展的实处,推动“两新组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三)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目标,强化政策引导

政策引导是党对新社会阶层人士进行政治思想引导的关键。新社会阶层人士大都脱胎于原有体制,在党的政策感召下成长发展,他们企业和经济体的发展历程以及个人的心路历程都是和党的政策不断完善和发展相同步的。作为执政党,要想更好地对其进行政治思想引导,提供好的政策导向以及完善落实相关具体政策是关键。一是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全面贯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适当倾斜政策,支持“两新组织”经济发展。二是将政策落实进企业。既要在“两新组织”内认真宣传上级党委的有关文件、重要会议、领导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又要提升政府的服务职能,找准结合点、切入点,积极为新社会阶层人士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向“两新组织”提供决策建议。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通晓在哪些方面应与国家政策同向、在哪些方面应及时纠正,避免盲目决策、决策失误或决策失败。

(四)以提高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素养为目标,强化素质引导

提高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素养是党进行政治思想引导的重要着力点。在新时代,我国新社会阶层人士由于自我意识比较突出、思想一般追求自主独立、不盲目追随主流意识形态观点,各方面素质也表现出很大差异。当然也不乏一些已经产生不良影响的、与社会主流价值相悖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党通过素质引导来规范新阶层这个群体的思想意识与行为[4]。一是强化政治素质引导。通过政治理论培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战理论及形势政策教育,提高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理论素养。二是强化法律素质引导。通过广泛宣传依法治国对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情感、形成对法律的信仰,引导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依法经营、依法致富。三是强化道德素质引导。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增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意识,教育他们以德处世、以德立业、以德发展完善自身。

(五)以实现新社会阶层人士社会价值为目标,强化社会责任感引导

提高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社会责任感是党进行政治思想引导的重要期待。在当今社会,新社会阶层人士已然成为推动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肩上担子越多,意味着承担的社会责任越重。在新社会阶层的奋斗历程中,个人选择和个人设计的成分往往比组织培养和组织安排的成分多,这容易使一部分人陷入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泥潭,从而导致要么对参与和捐助社会公益事业表现冷淡,要么把对社会所尽的责任看作施舍,并进而以此向社会与政府索取回报。因此,必须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一是加强“观念”引导。教育他们充分认识个人与社会相互支撑的关系,社会对个人的支撑作用和个人对社会的维护义务;个人的创造和财富取之于社会,应该服务于社会所需。二是加强“担当”引导。启发他们自觉推动自主创新、提供社会服务、参与社会治理、推进法制建设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主体责任。三是加强“奉献”引导。引领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实现社会价值中实现个人价值。

三、影响党对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思想引导的因素分析

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党对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思想引导取得了很大突破,既累积了丰富工作经验,也逐渐摸清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弱项。这些短板与弱项虽然在短期内会对引导产生阻碍性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会作为“以问题为导向”的动力激励着党更加深入地引导工作。

(一)党员队伍的能力素质是影响政治思想引导工作的主体因素

党员在引导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当前,由于部分党员队伍能力素质良莠不齐,造成引导工作出现“薄弱环节”。一是党员队伍“本领恐慌”,导致引导工作“有心无力”。随着“两新组织”数量与规模迅速增长,在统战领域工作的党员队伍也迅速扩大。这些党员队伍构成复杂、知识结构多样且术业有专攻,往往易受这种“专攻”的局限而面临在政治引导中如何转换身份、采取灵活的引导方法以及引导什么等“本领恐慌”;有些人缺乏工作经验,对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历史不熟悉,或在掌握前沿网络科技、使用网络工具方面存在不足,以致难以胜任、屡屡碰壁。二是党员干部精力有限,导致引导工作“力不从心”。在实践中,负责该项工作的党员干部往往身兼数职,常常既是联络员又是引导员,既是调研员又是宣传员。工作任务多要求“样样通”,但却难保“样样精”。三是少数党员干部责任意识较弱,导致引导工作“难入心”。一部分党员干部要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做恪守教条的引导,要么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做流于形式的引导,最终导致引导工作因为“不走心”而“难入心”。

(二)引导理念与方法是否贴近“两新组织”实际是影响政治思想引导工作的根本因素

理念与方法决定着党对政治思想引导工作的根本走向。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理念不合理、方法不对路,那么引导就会无用。长期以来,我们党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引导方法,但有些会因“时过境迁”而逐渐失去效力。一是一些传统方法不再“好用”。以往通过开会宣讲、支部党员轮流上党课、集中座谈等方式传达党的精神的做法,在党员分散流动大且网络工具高度普及的现阶段,愈显生硬。二是一些新的方法不能“管用”。特别是现行的依托联谊增进感情交流、以帮扶为目的组织职工谈心与以发展为目的注重服务企业等方法,出发点都值得肯定,可是在实际运用时,常因只讲服务、忽视教育引导,或不讲服务、只讲教育引导而收效甚微。三是面对新情况的有效方法尚待探索。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比起政治思想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更加渴望得到党的发展引导与政府政策引导。因此,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把做好引导工作与解决其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就成为重中之重。

(三)统战部门传统统战方法是影响政治思想引导工作的内在因素

统战部门是党对新社会阶层人士进行政治思想引导的主阵地。随着社会发展,新社会阶层群体日益庞大并表现出愈来愈明显的异质性特征,统战部门的传统统战方法逐渐成为制约因素。一是把统战对象视为政治力量的传统统战思维,容易导致统战载体缺少影响力。以往统战的目的往往是通过吸纳其群体的代表人物政治参与,表达其政治诉求,进行政治干预,加强党在统战对象群体中的影响力,这是我们党长期开展统战工作的模式。由于新社会阶层人士具有基于社会关系而不是政治关系产生、利益通过市场取得而不是通过权力和体制获得、缺乏明确的身份定位、个体价值实现渠道丰富等特点,因此,固守传统统战思维来开展引导工作必然导致引导成效不明显。二是以政治整合为核心的工作内容,容易导致引导缺乏吸引力。相对于政治整合,新社会阶层人士更关注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如何保障既得利益与如何通过提高话语权实现利益表达等问题,因此,仅仅基于政治整合来开展统战工作,必然导致引导失去吸引力。三是围绕政治目的采取的工作方法,容易导致引导工作被排斥。这种方法针对组织严密、代表人士作用突出、目标和价值取向一致的传统统战对象而言是有其成功之处的,可是对于新社会阶层人士而言,过于强调政治目的、关注政治工作单一性、模式性等特征,反而容易招致抵触与排斥。

(四)党委领导下各部门联动配合的程度是影响政治思想引导工作的重要因素

在新时代,新社会阶层人士身份的多样性,造成统一战线范围不断扩大、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工作的社会化趋势日益显著。要做好引导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与支持、形成大统战格局。目前,党委领导下各部门之间虽然已形成联动配合机制,但各主体和载体构建的合力尚未真正发挥。一方面是因为联动配合引导中存在工作盲区。组织、统战、共青团、工会、妇联、政府有关部门等多头介入引导工作,“两新组织”忙于应付,但在遇到问题时,由于缺乏统战部门如何与这些部门协调的明确规定,造成一些问题归属不明而无法及时有效解决,从而导致引导工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存在交叉引导的情况。如对于同一问题,统战、工商、财政、科技等部门可能都具有领导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工作盲区,但却不可避免地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导致难以发挥资源整合的最大化优势。

(五)责任落实是否到位是影响政治思想引导工作的关键因素

责任落实是政治思想引导的关键。在引导工作中,相关政策能否被有效贯彻,关键在于能否调动主体责任人的积极性。统战部门、协同部门和“两新组织”的相关责任人作为三大主体,目标相同但职能各异,因此,只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激励,才能确保引导工作次次有着落、次次有回音。一是激励机制不完善是影响落实引导的首要因素。只强调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意识,对主体责任人在经济待遇和发展空间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却没有充分关注,对工作经费不落实、兼职负担重等问题没有充分解决,对工作突出的地方缺乏应有肯定与奖励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主体责任人的工作热情。长此以往,易导致“能力强者不愿干”“能力弱者混着干”的不良氛围。二是问责机制不完善是导致履职不到位的根本因素。除了靠奖励机制调动积极性以外,还靠问责机制及时纠偏错误导向。对“过于政治化”“泛娱乐化”、“过分形式化”导向,需落实问责机制,层层问责,及时纠正不良引导方向、引导方式与引导目标。三是监督机制不完善是影响引导效果的直接因素。这在“两新组织”内部较为明显,如部分引导主体兼具“老板”与“党务工作者”双重身份或作为被雇佣者从属于企业等情况,均易产生监督缺失现象,导致引导工作随意化、个人化。

四、落实党对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思想引导的方法建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5]在新时代,要落实党对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思想引导,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两新组织”履行职责的全过程,通过理念转变、主体培育、载体搭建、方法创新与机制建设,推动各方面协调行动,发挥合力优势。

(一)创新工作理念,为政治思想引导提供方向指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否精准恰当决定着行动是否合理有效。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想充分发挥理念的指引作用,必须随着客观实践的变化对理念进行阶段性调整。引导工作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改进理念,与时俱进创新理念,善于总结丰富理念。一是改进传统“重灌输,轻服务”的引导工作理念,将政治思想引导与“柔性化”引导相统一。以明确新社会阶层人士需求为前提,突出服务导向,做到在服务中感召、在服务中引领、在服务中内化,从而由被动灌输转化为主动接受。二是打破以往“就政治引导讲政治引导”的单一引导理念,丰富引导内容,提倡多维引导。要克服“只讲政治”的刻板思维,立足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生活需求、工作动向、社会交往等拓宽引导范围,在解决问题中打造有温度、有活力、有内涵的政治思想引导。三是突破传统“主体—客体”的引导理念,筑牢“共同体”意识,强化“主体—主体”间的引导。引导工作的重要目的就是凝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磅礴之力。要突破“党是主体,新社会阶层人士只是对象”的传统理念,强化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意识,将新社会阶层纳入“共同体”范围,以主体与主体间交流的模式,在引导中相互促进。

(二)明确主体职能,为政治思想引导厚植主体力量

要做好引导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明确主体职能,既要充分发挥党员引领模范和落实作用,又要全面调动新社会阶层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一是提高“大统战”格局中党务工作者的能力与专业素质。选人用人强化专业匹配,优先选择具有相关专业背景与基层工作经验的党员。提高向中央统战看齐意识,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在直面问题中锤炼担当精神、提高业务能力。二是充分发挥“两新组织”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集中学习、线上线下互动、联谊交流等形式加强开展统战历史、统战思想、统战原则、统战目标等培训,建立政治觉悟、专业技能强、工作业绩优的党员人才库,发挥党员在“两新组织”与员工之间的桥梁作用和岗位带头作用。三是加大对“两新组织”中优秀分子的激励与引导力度。要完善人才发现机制,对政治觉悟高、适合做思想引导工作的优秀积极分子要主动吸纳入党,发挥其积极表率作用;要积极拓宽政治安排渠道,向各级工商联、政协、民主党派等推荐优秀人才,提供发展平台。四是加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党务人才,发挥党群工作者在政治思想引导中的协调整合作用。五是关切“两新组织”中普通群众发展动态。发挥意见箱、热线电话、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等电子渠道作用,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深入了解实际困难,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党员帮扶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分类引导。

(三)强化载体搭建,为政治思想引导提供多元平台

载体搭建决定着引导的力度。载体过多而缺乏统合,引导易流于形式;载体过少而平台不足,则难以保证引导的有效性。因此,要辩证处理载体“数量”与“效用”,既统筹规划、拓展多样载体,又立足实际、强化现有载体。一是巩固并发挥统战载体的职能优势。要各相关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明确分工,进一步解决好“谁来引导、怎么引导、引导什么”的基础性问题,避免出现重复引导与空白引导的现象;完善大统战格局,积极构建以统战部门为主导、各部门积极配合的层级引导结构,做到引导有目标、有层次。二是培育并发展民间组织的依托优势。以社团为纽带,鼓励律师协会、会计从业者协会等自组织建设;向行业协会、异地商会与民营企业家联谊会等提供政策支持;关注青年群体,积极搭建爱好者联盟、创业者俱乐部等;关注草根文化,积极组建民间群众团体,充分发挥民间自组织的吸纳、整合与引导作用。三是充分拓展并利用互联网+平台的聚合优势。拓展自媒体传达利益诉求、引导公益帮扶等作用,打造以政治思想引导为主线的“云端家园”、网络联谊会、微信群等网络平台。

(四)加强机制建设,为政治思想引导提供制度保障

合理有效的制度是确保引导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的前提。要保持引导工作活力、实现长期效果,必须重视制度建设。一是健全完善调查研究机制与联动保障机制。设立调查研究专职部门,运用互联网与线下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掌握职业分布、社区分布、宗教信仰等发展动态,进行分类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巩固由市委统战部领导、区委统战部承办、开发区党建部协助的三方协调会议制度,促进三方在联动中加强交流,在交流中强化引导。二是建立健全引导监督机制、保障机制与网络机制。建设群众监督员与党员监督员队伍,实现统战部门、政府部门与“两新组织”间双监督。设立“两新组织”发展指导委员会,定期传达阐释国家政策与行业政策,并对难题、瓶颈提供对策建议,在服务中强化认同感。完善网络舆情共享信息系统、网络推送平台建设、网络融合传播服务系统,确保政治思想引导“线上线下”的互动效果。三是完善选拔培养工作机制与激励机制。建立面向统战工作者的考评机制与奖惩机制,调动引导工作积极性。完善面向新社会阶层人士的“优秀代表”选拔机制与激励机制,在各行各业树立典型,使之成为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中间载体。

(五)创新培训方式,丰富政治思想引导的方法、内容

教育培训是做好引导工作的重要途径,不仅对于提高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素质、参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其成长为诚信守法、创新创业、奉献社会的优秀建设者也具有重要意义。为争取引导效果最大化,要创新培训方式、探索培训内容、完善培训举措、拓展培训基地。一是创新培训方式,做到“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要把党校、干部学院和高校等培训资源“请进来”,不定期举办政治培训班、理论政策研讨班、座谈交流会等,提高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素养;要推动统战工作者“走出去”,广泛调研、深入内部,征求意见并解决问题,在服务中深化政治思想引导。二是探索培训内容,做到“多样化”与“专业化”相结合。既要加强政治理论、爱国教育、统战知识、诚实守法等主要培训,又要给予经济发展、企业管理、科技知识等方面引导,还要关注支持心理疏导和精神抚慰。三是完善培训举措,做到规范管理与合理分工相结合。完善由工商联和相关部门组织、统战部门指导、以各培训资源为主力的培训分工,做到有序、分层、合理引导。四是拓展培训基地,做到理念指引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拓展网络培训阵地,创作人们喜闻乐见的短视频、音频、动漫、歌曲、文字和图片,增强引导吸引力;拓展主题教育基地,利用红色革命基地、展览馆等平台,寓教于史,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在实践感知中提升思想深度。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人士政治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意愿和行为的比较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WHEELS IN MOTION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