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防治新冠肺炎临床研究进展

2021-01-12 09:02:45吴梦佳唐成林丁东婧罗武政宋兴兴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外治法针刺疗法

吴梦佳,唐成林,张 茂,丁东婧,李 瑞,罗武政,宋兴兴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医科,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营养与健康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2.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4000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1],因感染β属冠状病毒中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 virus 2,SARS-CoV-2)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肺炎[2]。以发热、干咳、乏力,伴肌痛、腹泻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经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粪口途径及气溶胶传播等[3],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及核酸“复阳”患者传染性尚未明确[4]。归属中医“疫病”范畴,因“感天行之疠气”(《温疫论·原病》)患病,病理因素与“湿、毒、热、痰、瘀、虚”有关[5],中西医联合对症治疗为主,中医以清肺排毒汤及中医外治法配合使用[6],目前尚无可治愈新冠肺炎的特效药物,疫苗仍在研究中[7],对治愈患者后期康复及防治核酸“复阳”的系统化措施还在完善中。

当前国外内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大力推进复工复学的同时,如何有效“内防反弹,外防输入”显得尤为重要。中医外治法在新冠肺炎的预防、治疗以及预后方面都体现了重要价值。现将中医外治法防治新冠肺炎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外治法概念

中医外治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特定手段及药物施用于人体皮肤、孔窍、经络、俞穴等部位,以发挥其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的治疗方法[8]。

针刺疗法。针刺防治疫病由来已久。《素问·刺法论》中提出“须穷刺法,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泻盛蠲余”的针刺治疫之法。针刺鬼穴可泻热安神,治疗急性或发热性疾病,配合八脉交会穴发挥“一穴通两经”作用,可防治新冠肺炎在体内传变[9]。岭南地区气候湿热可以火针防治新冠肺炎“发热”之症[10],其中儿童重在“身柱”穴,肿瘤患者酌加“四花”穴(胆俞、膈俞),妊娠患者配用“支沟”。针刺能抑制新冠肺炎患者体内“炎症风暴”反应[11],治疗新冠肺炎重症脓毒血症[12],其机制可能与刺激腧穴激发迷走抗炎途径,增强“卫气”及抗炎因子[13],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关。针刺新冠肺炎患者“足三里”“合谷”“太冲”等穴可有效缓解其咳嗽、气短等症状[14];选用“内关透外关”“太渊透阳溪”能有效改善新冠肺炎患者胸闷、胁痛等症状[15];减轻普通型及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困难、睡眠障碍、乏力等症状,缩短住院天数[16]。提示针刺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疗效显著。王锐卿等[17]补充了耳穴防治新冠肺炎的具体方案,以及虚证患者不宜针刺的注意事项。针刺防治新冠肺炎:①主要针对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患者,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改善明显,②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刺抗炎及调节免疫功能,③完善了肿瘤患者、妇女及儿童的针刺防治方案,但缺乏临床实验研究。

艾灸疗法。《肘后备急方》曰:“断瘟病令不相染,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佳也。”烧艾可有效预防瘟疫感染。陈珑等[18]提出室内消毒具体方法(于房内点燃艾条一根,30~40min后开窗透气,日1次);在家庭、社区可使用中药材(艾叶、苍术、金银花、连翘、黄芩等)煮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19]。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使用任督灸,能特异性作用于任督二脉发挥其温补元阳、平衡阴阳的作用以增强体质[20]。悬灸“足三里”“神阙”“关元”等穴能有效缓解普通型患者(寒湿疫)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21];热敏灸“神阙”“天枢”穴(艾热强度42℃,时间40min)能有效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改善胸闷、纳差症状[22];辨证施灸能有效治疗轻型和普通型患者腹泻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艾灸调节脏腑阴阳平衡,修复受损脏器有关[23]。艾灸可全程防治新冠肺炎[24],早期消毒灭菌以防,发病期抗炎免疫以治,恢复期体现在对肺纤维化的防治,简、便、廉、效。艾灸防治新冠肺炎:①有效改善轻型及普通型患者乏力、肌肉酸痛、胸闷、腹泻等症状;②可用于室内外(包括公共卫生间等)空气消毒杀菌,能调节个人免疫功能;③机制研究主要涉及免疫功能调节,肺功能改善等。④儿童(每穴5min,悬灸/隔附子饼灸,日1次,2周为一疗程),妊娠及糖尿病患者慎用,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注意灸量。

穴位贴敷疗法。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辨证用药贴敷于相应的腧穴,通过刺激穴位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防治疾病[25]。新冠肺炎导致的消化道症状(腹泻、厌食、恶心、呕吐)可贯穿临床全过程,儿童与成人症状类似,甚至为首发表现,因此防治消化道受累意义重大[26]。新冠肺炎在岭南地区多为“湿热疫”,患者出现腹泻表现,予以穴位贴敷“中脘”“神阙”及双侧“天枢”等穴,有效治疗腹泻的同时还改善了患者乏力、纳差、恶心等症状[27]。三伏贴临床使用广泛,防治肺系疾病疗效显著,能激发经络功能,调和气血,增强抗病能力,可用于新冠肺炎的防治[28]。穴位贴敷防治新冠肺炎:①止泻效果佳,可有效改善乏力、恶心等症状;②注意穴位及敷贴药物的辩证选取;③三伏至,建议行三伏贴,增强机体免疫力。

中药香囊疗法。《千金要方》中记载佩“绛囊”可“避疫情,令人不染”,佩戴香囊可预防瘟疫感染。《理瀹骈文》中辟瘟囊(羌活、大黄、柴胡、苍术、细辛、吴茱萸组成)有杀虫除恶抗病毒作用,可用于防治新冠肺炎“湿毒疫”[29]。常用中药香囊药物有藿香、艾叶、苍术、石菖蒲、白芷、佩兰、冰片等,辟秽化湿、怡情解郁,可用于净化空气,早期预防新冠肺炎病毒[30]。将香囊佩戴于膻中、丹田部位,或置于枕旁/车内,待气味消失后还可取出燃烧进行空气消毒[31]。病房可使用中药香囊灭菌(质量标准参照:药粉细度40目,载药量30g,棉花用量40g)[32]。芳香化湿是外治法的主要核心,藿香、艾叶、佩兰为使用率最高的药物,儿童常配伍“芦根”,易感人群配用贯众,其他基础疾病患者可加用麦冬[33]。中药香囊防治新冠肺炎:①普通人群用于预防病毒感染,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用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②儿童佩戴于膻中穴(每袋10g,2~4周更换)。

中医情志疗法。《黄帝内经·素问· 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过极会导致脏腑气机逆乱,引发疾病。方舱医院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轻型和普通型)的焦虑度高于一般人群,女性显著高于男性[34]。对疫情认识不完全加重了高中生及集中隔离者抑郁、焦虑情绪,及时正确的情志干预十分重要[35-36]。具体方法包括情志相胜(喜治悲)、移情易性、顺意从欲及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等[37]。曾红等[38]在临床上护理妊娠合并新冠肺炎感染者时,积极进行心理干预,有效缓解患者低落、焦虑、哭泣等情绪。中医情志疗法能够帮助人们科学理性的认识疫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增强免疫力[39]。适用性广,临床疗效显著,宜在临床护理、集中医学隔离点及学校加强推广。

中医传统功法。中医传统功法(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五禽戏以及六字诀等)是通过仿生动作,增强体质,延年益寿[40]。八段锦,能有效改善肺功能,扶助“正气”,在肺系及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中应用广泛[41]。新冠肺炎核酸“复阳”患者,传染性尚不明确,防治康复患者“复阳”十分重要。正确使用中医干预可有效防治核酸“复阳”[42]。功法锻炼易学、易练,预防及观察期重在增强体内正气,恢复期重在调和五脏阴阳[43],恢复期患者可配合呼吸六字诀、八段锦、太极拳等居家康复锻炼[44]。中医传统功法锻炼可通过调节心肺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以扶助正气、预防感染,亦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预防核酸 “复阳”。研究适用于推广防治新冠肺炎的系统功法方案是目前应着手的方向。

推拿在防治新冠肺炎中的应用。《诸病源候论》记载针对“时行寒疫”有“挽耳引鬓升阳法、浴面去肝气法、干浴胜风寒法”等法。可改善身心健康状态,扶助正气,适用于防治新冠肺炎[45]。《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中有“一有吐泄、惊风、痰喘、咳嗽诸证……即可医治,手到病除,效验立见,小儿推拿是治疗儿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专家共识指出儿童医学观察期重在扶助正气,治疗期重在解表宣肺祛邪,恢复期以扶正祛邪为原则[46]。儿童感染新冠肺炎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47],存在无症状感染者。部分发病可表现为川崎病症状(发热、皮疹、弥漫性黏膜炎症等)[48]。疫情导致学龄前儿童出现作息不规律、睡眠异常等行为[49]。使用小儿推拿,可改善儿童睡眠,调节情志,增强体质以防治新冠感染,推荐临床及居家使用。

2 其 他

耳穴疗法:耳穴/敷贴治疗可缩短新冠肺炎患者住院病程[16]。情绪调理可取心、肝、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等穴[17]。恢复期患者取穴以肺、脾、胃、大肠、交感等为主,随症加减[44]。耳穴疗法防治新冠肺炎主要体现在情志调节、临床症状缓解及预后康复方面。

刮痧疗法:刮痧能疏通经络,祛邪外出,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50]。但新冠肺炎恢复期余邪未尽,气阴两伤者不建议使用[44]。儿童刮痧法适用于1岁以上小儿[46]。适应症:疫毒袭表证和疫困中焦证,穴位以大椎、肺俞,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第1、2侧线为主。刮痧疗法重在祛邪,目前在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较少。

3 总 结

目前,临床上针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针刺、艾灸及穴位贴敷使用较多;对新冠肺炎康复患者、核酸“复阳”患者、隔离人员、医护人员以及普通群众的防治多倾向于使用中药香囊、情志疗法及传统功法来调节情绪,提高免疫力。儿童的防治推荐使用小儿推拿、耳穴、刮痧等法,孕妇慎用针刺,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者需注意灸量。针刺、艾灸、穴位贴敷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机制都涉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中药香囊、情志疗法、传统功法及推拿等预防新冠肺炎主要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

中医外治法防治新冠肺炎临床疗效显著,应大力推广以减少感染人数,提高治愈率。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不全面,发病机制尚未阐述完全,对妊娠妇女、儿童及核酸“复阳”患者的临床研究较少。应充分发挥中医外治法防治疫情,无论从疗效、安全、经济等各方面看都意义重大。后期应加强对中医外治法防治新冠肺炎临床及实验研究,包括对预防肺纤维化及促进肺功能恢复的研究是重点方向。

猜你喜欢
外治法针刺疗法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应对早期麦粒肿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0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30:01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3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