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

2021-01-12 03:39卢斌珠成先桂梁延生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梭形真皮肉瘤

卢斌珠, 成先桂, 梁延生

(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1.皮肤科;2.病理科,广西 南宁 53003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1岁。左上胸部淡红色结节3年余,结节逐渐增大,无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于2020年5月13日就诊我科。患者10年前在患处左上方曾发现一个“良性肿物”,后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未行病理检查。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皮肤科检查:左上胸部靠近锁骨中段可见淡红色结节,大小约 2 cm×2.5 cm,表面有毛细血管扩张,触之质硬,边界清楚,结节左上方可见长约3 cm陈旧性白色手术切口瘢痕(图1A)。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胸部CT和心电图未见异常。肿物B 超提示:左胸皮内可见一实质性团块回声,大小24 mm × 19 mm × 6 mm,边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示:团块内见丰富短棒状血流信号回声。

图1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临床表现 1A:治疗前;1B:手术后1个月

图2 结节病理:表皮明显萎缩,肿瘤位于真皮中下部,边界欠清,可见大量梭形肿瘤细胞,细胞核呈梭形或长柱状,排列成席纹状或漩涡状(HE,2A:40×;2B:100×) 图3 免疫组化(SP法,100×) 3A:Vimentin(+);3B:CD34(+)

结节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明显萎缩,肿瘤位于真皮中下部,边界欠清,可见大量梭形肿瘤细胞,细胞核呈梭形或长柱状,排列成席纹状或漩涡状(图2A、2B)。免疫组化染色示:真皮梭形细胞Vimentin(+)(图3A),CD34(+)(图3B),Ki-67少许细胞(+),SMA(-),Actin(-),S-100 蛋白(-),Desmin(-),EMA(-)。

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断明确后行结节扩大切除+带蒂复合组织瓣及任意皮瓣转移修复术。术后病理提示基底切缘及四侧切缘均未见肿瘤累及。术后恢复顺利,创面愈合良好(图1B)。目前在随访中,未发现复发。

2 讨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DFSP),是一种来源于间质细胞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肉瘤(cutaneous soft tissue sarcoma,CSTS)[1-2]。DFSP临床少见,发生率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0.1%,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3]。DFSP的发病与基因突变有密切关系,大多数 (>95%)是由于t(17; 22) (q22;q13.1)的染色体易位,或是与t(17;22)额外的环状染色体产生有关[4]。这两种异常均可以产生融合蛋白 COL1A1(collagen type 1 alpha 1 chain)-PDGF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beta chain),蛋白酪氨酸激酶持续激活融合蛋白相关受体,使细胞异常增殖生长从而导致 DFSP。

DFSP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青年为多,形态常表现为淡红色或青紫色结节、斑块、丘疹,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好发于躯干,特别是前胸、腹部, 头面部和四肢少见,容易误诊。DFSP部分患者发病前有创伤史,通常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度疼痛。DFSP治疗后易原位复发,极少转移。本例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左上胸结节,缓慢变大,无自觉症状,患处上方曾发现类似肿物,接受手术切除,可惜未行病理检查,肿物性质不明确,此次发病高度怀疑是该肿物复发。

DFSP的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显微镜下观察,肿瘤位于真皮层,肿瘤上方表皮常萎缩,表真皮之间有少量正常纤维间隔。早期斑块或斑片状病变的特点是细胞密度少,增生的细长梭形细胞排列成长束状,与皮面平行,细胞分散于细的胶原纤维束之间,浸润至皮下组织,常呈多层状。随着肿瘤发展至结节期,细胞成分增多,细胞排列呈席纹样或车辐状,细胞核浓染,异形性低,几乎无核分裂象,病变无界限,在真皮和皮下组织内呈蟹爪样浸润性生长,累及皮下形成特征性的蜂窝状模式。根据 DFSP 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分为经典型、纤维肉瘤型、色素型和黏液型等4种常见类型和萎缩型、颗粒细胞型等少见亚型[5],需与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在临床或病理方面有类似特点的疾病相鉴别[6]。①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瘤体较小,约1~2 cm,发生于真皮,病理组织有不典型的漩涡状或席纹状结构,可浸润皮下脂肪组织,与早期DFSP或浅表DFSP活检组织较难鉴别;瘤细胞间见粗细不等的胶原束,瘤细胞浸润脂肪为放射状,而DFSP瘤内无胶原束,瘤细胞可沿皮肤附件、皮下脂肪小叶的纤维间隔浸润,分割脂肪组织形成蜂房状结构;另外与DFSP不同的是,CD34(-)、SMA(+)、CD68(+)。②纤维肉瘤:位置较深,可发生黏液样变性,但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血管丰富,恶性程度高。Vim(+)、CD34(-)、S-100(-)、CK(-)、EMA(-)。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toma,MFH):DFSP皮损较表浅,而MFH皮损比较深在,并能侵犯内脏。DFSP一般无转移,而MFH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MFH细胞异形性明显且多样,多核分裂,预后差,而DFSP刚好相反。免疫组化方面,DFSP的人类原始细胞抗原 CD34呈特征性表达,而MFH无,故CD34 可作为 DFSP一种相对特异的诊断指标[7]。

本例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左上胸缓慢增大无痛性结节,组织病理提示真皮中下部大量梭形肿瘤细胞,肿瘤细胞未见明显异型性,细胞核呈梭形或长柱状,排列成席纹状或漩涡状。免疫组化染色示:真皮梭形肿瘤细胞Vimentin(+),CD34(+),根据临床特点,结合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诊断经典型DFSP成立。

DFSP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局部复发率为 0~60%,因此肿瘤完全切除十分重要。手术首选扩大切除和广泛切除,包括 Mohs 显微手术,手术切缘应距肿瘤组织 3~5 cm, 可有效降低复发率[8]。采用植皮+VSD 技术封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术后创面,能最大限度扩大切除范围,减少供皮区创伤,提高皮片成活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未发现增加肿瘤复发率[9]。本例患者确诊后采取手术扩大切除+皮瓣修复术,恢复良好,目前随访中。

猜你喜欢
梭形真皮肉瘤
中国皮革协会重磅推出真皮标志宣传片
“真皮星尚我做主”微视频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
首都博物馆东馆梭形钢柱体系施工技术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肉瘤和癌
——一对性格习性迥异的兄弟
原发性前列腺梭形细胞肉瘤1例
肉瘤和癌,一对性格习性迥异的兄弟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脂肪肉瘤,早发现才可能有好预后
别给真皮汽车座椅穿“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