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动应紧随共识之后

2021-01-11 00:40:45
绿色中国·B 2021年11期
关键词:摄氏度气候变化气候

COP26被认为是将世界从气候变化临界点拉回来的“最后机遇”。

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会议(即COP26)于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13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COP26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后召开的首次缔约方会议,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重要节点。

COP26经过艰苦谈判,在加时近30个小时后闭幕,最终完成了《巴黎協定》实施细则遗留问题等谈判,达成通过了50多项决议,对下一阶段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由于发达国家对资金、技术支持等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关切并未给予充分回应,本次大会仍有遗憾和不足,应对气候变化仍面临诸多挑战。

会前发布的多个报告显示,全人类面对的情况不容乐观。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的最新评估,地球温度已上升1.2 摄氏度 ,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毋庸置疑。2021年夏季发生的德国洪水被认为与气候变化不能脱离关系。此后,中外各地多出现反常的气候事件。

面对严峻的事实,甚至有专家提出,《巴黎协定》提出的温控目标难以实现,即“相对于工业化前的全球平均温升水平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争取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大会期间发布的报告显示,各国目前的减排承诺事实上将导致2.4摄氏度的升温。

此前的COP会议,谈判艰难,始终存在不能解决的分歧。本次COP26峰会,也不可能一举解决所有的问题。在技术性问题以外,还有国际政治因素的掣肘。

比如发达国家希望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同时又不愿意“足额”支付已经承诺的“气候资金”。

气候资金是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达国家的承诺,即要在2020年前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帮助其应对气候变化。

但气候资金承诺的数额却没有如期履行。据经合组织(OECD)统计,从2013至2018年,气候资金均未足1000亿美元。2019年发达国家动员的气候资金总量约为796亿美元,1000亿美元的资金承诺预计于2023年才能实现。但其时及之后,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缺口将持续扩大。

有专家认为,此次大会只是避免了最坏的情况,即各个国家在会议的最后阶段达成了框架协议,但难点不仅在于平衡各国责任利益,以及达到新经济发展与旧模式转换之间的平衡点,同时也涉及新经济发展模式所需的巨额投资。根据彭博财经估算,到2050年,为达到净零碳排放,仅清洁能源就需要高达130万亿美元的巨额投资来建设基础设施和开发技术。

与新一轮全球共识形成艰难不同,中国以大行动为全球生态环境向好持续做出贡献。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深入阐释新时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理念,全面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程,展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做法与成效。

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2011年至2020年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8.7%;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5%,比2015年提高3.7个百分点;2010年至2020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约1.08亿亩……白皮书提供的一系列数据,充分证明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努力和成效。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是人类共同的使命。纵然“道阻且长”,但应坚信“行则将至”。

猜你喜欢
摄氏度气候变化气候
守护1.5摄氏度
意林彩版(2022年2期)2022-05-03 10:23:56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适应气候变化:气温上升3摄氏度的世界无安全之所
英语文摘(2021年10期)2021-11-22 08:02:28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跟踪导练(二)(2)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
太阳能(2015年7期)2015-04-12 06:49:50
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