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 茜 侯林旺 冯普金
“大超前”管理,就是通过超前预测、超前设计、超前管理、超前防范,实现“系统超前、管理超前”,提升企业战略布局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为顺利实现“十三五”战略目标,潞安集团在总结分析当前煤炭行业和集团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本着“科学布局、高效实施”的战略方针,持续深化管理创新,构建了以“三大六超前”为核心的“大超前”管理体系,提升了战略布局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集团公司战略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超前”的“大”,就是从战略高度超前布局安全生产等大系统、大衔接、大布局;“超前”就是提前谋划、提前管理。“大超前”管理,就是通过超前预测、超前设计、超前管理、超前防范,实现“系统超前、管理超前”。
“系统超前”体现为“三大”,即大布局超前、大系统超前、大衔接超前;“管理超前”体现为“六超前”,即地质超前、设计超前、通风超前、抽采超前、装备超前、投入超前。
“大超前”管理的核心是系统超前,就是要全盘考虑矿井的五年衔接安排或更长远的发展规划,对矿井各大生产系统进行分析评价,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提前从源头上进行预测预控,确保矿井生产系统的安全可靠。
大布局超前,是指从集团层面要立足山西省国资国企改革及集团公司煤炭产业“十三五”规划等要求,在矿区接替、矿井接替、资源争取等方面超前布局、超前谋划;从矿井层面,就是要超前规划矿井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重点是在矿井水平接替、采区接替、生产系统优化、生产能力提升、新技术发展、新装备应用、减人提效等方面,超前制定工作方案,积极落实、高效推进,保障矿井整体健康有序发展。
大系统超前要求各矿采掘工作面开工之前,主要生产系统如通风系统、抽采系统、运输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安全避险系统等必须超前准备就绪,并满足安全生产需求。如:生产采区工作面巷道开掘之前,采区必须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其余的运输、供电、通信、安全避险等相关生产系统必须按照系统布置要求超前准备到位。
大衔接超前是指在年度抽掘采衔接计划超前的基础上,超前考虑矿井长远衔接规划:超前10~15年争取接替资源,规划接替矿井,确保矿井可持续发展;超前5~10年开始进行水平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超前3~5年完成采区设计、瓦斯治理设计、水文地质勘探、瓦斯治理等基础工作;超前5~10年做好压煤村庄搬迁等相关工作,从根本上实现大衔接动态平衡。
潞安集团致力实施大布局、大衔接、大系统和地质超前、设计超前、抽采超前、通风超前、装备超前、投入超前“三大六超前”管理,确保系统最优、环节最简、抽掘采平衡、矿井布局合理,实现正规有序和从容生产。
(1)超前谋划矿井长远发展大布局。按照国家煤炭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和自身产业发展定位,以提升矿井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高度为出发点,超前10年对影响集团公司资源接续、矿井接替、水平延深、扩区建设等重大因素进行战略谋划、科学论证、系统推进,形成本部矿井、整合矿井、潞新矿区“三区”协同发展、梯次推进的产业大布局,特别是以“大矿、好矿、强矿”建设为主导,培育形成以高河煤矿、余吾煤矿、王庄煤矿、常村煤矿为代表的集约高效矿井;以古城煤矿、李村煤矿为代表的集精准定位+地理信息+智能化控制于一体的智能开采矿井;以临汾、晋中、忻州等矿区为核心的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的安全高效整合矿井。通过矿井大布局建设,持续提升核心竞争优势。
(2)系统推进抽掘采动态平衡大衔接。实施“地质超前”,推进“物探先行、钻探跟进、化探验证”,确保抽掘采地质透明化;实施“设计超前”,从设计源头力求做到系统最优、环节最简、装备最精;实施通风超前,确保掘进回采作业前,形成安全可靠的通风系统;实施“抽采超前”,完善立体化抽采模式,确保回采工作面瓦斯含量始终保持在4m3/t以下达标状态;实施“装备超前”,确保采掘设备提前装备、改造、升级到位;实施“投入超前”,确保各项工程的预算资金超前落实到位。通过“大超前”管理,确保各矿抽掘采衔接正常有序、动态平衡,实现正规有序、从容生产。
(3)构建完善系统最优、环节最简大系统。树立“最简单的系统是最可靠的安全”理念,按照“一优三减”部署,围绕系统最优、环节最简,推进“六超前”管理,形成“U型”“U+高抽”“U+高低抽”“Y型”等巷道布置方式;实施“大长厚”工作面布置,推广“一井一面”“一井两面”,减少工作面搬家次数。对新区、边远采区增加辅助提升运输系统,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运输环节,保持运输系统高效运行。通过实施超前管理,从源头上实现对安全生产重大环节、重大风险的有效管控,有效保障矿井“大系统”安全。
“大超前才会保证大安全,更超前才会更安全”。紧紧围绕“三大六超前”运行机制,突出重大事故预防的超前管控,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的大系统建设、大衔接管理、大布局构建,以最大程度预防安全风险。
(1)将“三大六超前”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行融合。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特别是对安全生产中的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各环节的安全风险点和可能导致事故的场所、部位等进行超前辨识与评估,系统掌握安全风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摸清安全风险底数,超前采取防范措施,变事后分析为事前预防,做到“防在前、想在前、做在前”,真正将安全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苗头性、倾向性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立安全生产超前预警机制和工作标准,每年对各个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对重大安全风险源落实专项措施;每五年制定矿井长远发展规划,每年和每季度排查矿井的年度和季度采掘衔接;每月召开月度大超前例会,评估安全风险管控效果。
(2)将“三大六超前”与“369”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融合。强化“从零开始,向零奋斗”“赢在标准,胜在执行”“超越安全抓安全”三种理念,抓好“重点安全、变化安全、关键安全、源头安全、动态安全、主动安全”六个安全,突出抓好通风、抽采、防突、防治水、地面危化设备等管理重心,进一步完善以地测预报平台、瓦斯超前治理平台、调度变化平台、监测监控预警平台为一体的透明安全生产综合平台。重点对煤矿和地面企业的重点环节、关键设备、重要场所等,实施“预测、预报、预警”管理,有效提升安全工作的超前掌控能力,实现安全法制执行力、精益化及对标创新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管理、重大关键技术、整合矿井管理、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职工素质培训和安全责任落实“九个提升”,全方位构建“369”安全管理新体系,着力推进系统安全、本质安全、实质安全。
按照“大超前”管理体系的要求,为安全高效推进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贯彻“精益化生产、精细化操作、精准化管控”的三精管理理念,构建“组织优化、生产高效、变化可控”三大集约高效生产保障体系。
“大超前”管理工作会议
(1)贯彻“精益化生产”理念,以布局优化、生产均衡为目标,构建“组织优化”保障体系。新采区开采前,超前做好旧采区、旧系统封闭精简,实现生产组织最优化、生产系统最优化,推进生产流程再造,积极推广“一井两翼两面”“一井一线一面”生产模式。在产量方面,严格按照矿井模式规定进行布局,优化采掘衔接,保证均衡生产。
(2)贯彻“精细化操作”理念,以“五减”和基层队组管理为主导,构建“生产高效”保障体系。要求各矿按照“三大六超前”要求,精减采区、精减设备、精减在掘工作面、减少外委队组和精减人员;并做好“三率”管理,将设备开机率、正规循环率、工时利用率纳入日常生产组织管理,严格控制各类事故发生,将事故影响时间降低到最低,提高工时利用率、设备开机率、正规循环率水平。
(3)贯彻“精准化管控”理念,以变化清晰、管控超前为手段,构建“变化可控”保障体系。超前做好瓦斯治理工作,强化“抽掘采”平衡管控,以实现瓦斯“零超限”的抽采高标准达标为目标,坚持“先抽后采”和“应抽尽抽、多措并举、抽掘采平衡”的原则;同时超前做好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强化水文地质变化管控。要求各矿按照“预测预报、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工作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采掘作业。
深入贯彻“大超前”管理理念,持续推进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工作,努力创建安全高效发展模式,不断提升煤矿安全保障水平。
(1)超前规划“四化”建设目标。2020年前潞安集团所有矿井井上下变电所、井下主排水泵房、井下局部通风机、主煤流系统、地面压风机房、地面瓦斯抽放泵站、地面主通风机房、主副井摩擦提升机房实现无人化,计划到2025年所有矿井基本完成智能化建设,实现减人30%以上。
(2)超前实施“四化”建设重点项目工程。
一是提升采掘工作面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水平。潞安集团大力推广应用综合掘进机械化技术,使用综掘机、综掘机载锚杆钻机、连续转载胶带机等成套设备,代替掘、锚、支交替作业的普通综掘技术,提高掘进效率;积极开展综采工作面自动化升级改造,采用综采工作面智能控制技术和可视化远程干预控制技术,应用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智能集成供液系统、图像视频远程跟踪系统、采煤机和刮板机协同控制系统、远程智能控制平台等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成套装备,实现割煤、推溜、移架、运输等采煤工艺全过程自动化,进一步提升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炭集约高效生产水平。
二是实现主运输系统无人值守。通过加快主运输系统升级改造,通过应用在线点检、智能探伤、视频识别、分析报警、逆煤流顺序启停、煤量自动调速等技术,将运行状态、设备故障及保护等相关信息分级上传到调度室、队组等移动终端,提高现场设备自动化、智能化运行水平,实现提高设备效能、降低运营成本、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
三是加快智能化机房硐室(通风机房、压风机房、主井提升机房、地面瓦斯抽放泵站、井上下变电所、排水泵房等)建设。通过对矿井变电所、配电点、水泵房、井下分散排水点、主扇、局扇等进行无人化改造,依靠远程控制自动化、现场监测可视化等技术实现地面远程控制和无人值守。
四是推进智能化工作面建设。通过提升采掘设备智能化装备水平,优化采掘工艺流程,围绕“智能化、少人化”工作面建设,重点攻克“矿井水、煤岩识别、构造建模”三大技术难题,进一步提升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炭集约高效生产水平,探索实施智能化矿井建设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实现高危、高劳动强度岗位的减人提效。
为保证“大超前”管理体系能够安全高效运行,潞安集团专门成立领导组及办公室,对“大超前”管理工作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考评,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形成层层把关、逐级负责、配套联动的大超前运行管理模式。
(1)建立阶梯式“大超前”管理项目体系。“大超前”管理项目分为集团公司“大超前”管理项目、基层单位“大超前”管理项目和基层队组“大超前”管理项目三个层面。集团公司层面重点控制年度计划、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安排,基层单位重点控制季度采掘衔接安排,基层队组重点控制月度采掘活动。
(2)建立“大超前”会议制度。集团层面每季度召开一次集团公司“大超前”管理会议;各基层单位每月必须召开由矿长组织的大超前会议;集团领导或业务处室将根据领导组统一安排参加各基层单位月度“大超前”管理会议。“大超前”管理会议对当月生产经营工作及“大超前”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对下个月“大超前”工作进行安排,切实通过“大超前”管理会议,掌握并解决各矿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
(3)建立“大超前”考核评价体系。集团公司对各基层单位“大超前”管理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评价,年终根据各季度评价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季度考核主体矿井连续三次排名后两名、整合矿井连续三次排名后三名的矿井,要在集团公司调度会、矿区媒体上进行通报批评,并根据相应的系数扣除矿井下季度连续三个月绩效工资;对于年度考核主体矿井、整合矿井排名后两名的矿井,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将约谈矿井主要负责人,取消矿井部分评先选优资格,并采取与工资挂钩的形式对矿井相关人员进行奖罚。同时,各矿在“大超前”运行管理上有重大创新,并具有引领和示范推广价值的典型做法,报集团“大超前”管理领导组批准,酌情进行奖励。
“大超前”管理改变了原有粗放单一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多级化、层次化的超前管理体系,形成了各单位、各部门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协同管理的新的管理模式,实现了超前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相结合、计划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完善了运行反馈、跟踪落实、规范科学的管理流程,强化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的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大超前”管理格局,提升了战略布局管理水平,为集团公司战略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大超前”管理为载体,实现了各项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特别是通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安全风险管控,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健全安全设施配置,打造透明地质平台,强化瓦斯治理达标,超前部署、超前安排生产衔接,从系统、时间和空间布局上提升了防灾抗灾能力,真正实现了煤矿的本质安全、源头安全、系统安全。
潞安集团依托技术引领,通过实行“大超前”管理,加强了矿井基础建设投资力度,打造了安全高效矿井,实现了安全高可靠、生产高效率;构建了“掘、支、锚、探”平行一体化作业的高效掘进新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快速掘进新体系;加快了厚煤层分层充填开采工艺、智能化开采等新技术的研究与试验,形成了高效回采新模式;构建了机电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管控新模式,实现了减人提效,确保了矿井集约高效均衡生产。
随着“大超前”管理的深入推进,促进了企业经营质效和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以2018年为例,潞安集团煤炭产量完成8840万吨(含新疆1150万吨),同比增长782万吨;营业收入1766亿元,同比增长9.8%,实现利润35.63亿元,同比增长21.6%,企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