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丽雅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江阴 214400)
根据课程思政理念的要求,五年一贯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工作应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情怀是课程思政中的一项重要核心元素,是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或心情,指代人的情感取向,代表人对生命,对世界,对国家的态度。在高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进行职业情怀培育就是指通过教育,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所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
自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来,课程思政理念不仅在高等学校贯彻落实,也逐步成为职业院校教师的共识。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为载体,融职业情怀教育于教学,正是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和专业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专业教师为主力军、课程建设为主战场、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协同效应,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具体体现。
教师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名师”才能出“高徒”。我校地处苏锡常都市圈,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需要高质量的师资为支撑,职业院校目前正深入推进的“三教改革”更是以教师为先行。广大专业课教师只有积极投身改革创新实践一线,才能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融职业情怀教育于专业课教学,是教师顺应职教改革潮流,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提升的实践路径。
融职业情怀教育于专业课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健全人格。把职业情怀深植于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立德树人,立志成才,引导学生树立人生长远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1]。
在“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中专业的知识技能通常是以项目为载体进行编制的,因此在思政教育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项目为依托实行主题化教学,例如在放大电路的教学中可以针对社会上具有听力问题的老年弱势群体为主题,设计一单元主题为“助听器检测与制作”的项目,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老年人以及听力障碍人群的关注。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到老年服务中心,根据自身的专业技能为老年人提高帮助,帮助学生们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将职业情怀教育主题化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化发展。
高职校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应该以专业人才培育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原则,在专业知识课程中的思政内容指导方向要以专业学科的独特性为切入点,符合专业培养的大致方向,形成思政教育的系统化培养。在“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中,以元器件项目为例教学过程中主要研究产品的质量,增强学生的质量检测意识;在助听器项目中,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在电源电路的项目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课堂学习也主要围绕着电流安全操作的知识进行。不同的知识学科内容教师要根据独特的专业知识结果,有计划、有策略、有重点的专项技术项目中进行思政教学的融入,使课堂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和方向。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于高校课堂思政教育的指导要求开始提出“三全育人”意识,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现课堂思政教育显性化发展。专业课教师是高职课堂思政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因素是最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收获的,因此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积极主动的思政教育意识,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力军,深入研究专业技能教学与职业情怀培育的深度融合,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全面贯穿思政理念,从课上到课下、校内到校外实现全方位教学模式增强“三全育人”教学理念的理解,从隐性到显性达到更高质量的思政教学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培养自主探究和操作的能力意识,在明确自身的社会职业定位的同时,增强社会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意义,重视产品的质量以及自身的道德品质,增强对职业的敬重感、对工作的专注度、明确团队工作的意义形成个人的职业道德价值观。高职专业课程教育作为课堂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进行教育内容调整,满足国家人才培养的大政方针[2]。
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综合教学形式是当前高职思政育人理念的主要发展模式,在专业技能培训课堂中要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课堂进程安排,形成职业情怀教育的新形势。首先是课堂准备环节,这是学校课堂教学安排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课前准备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可以在教学开始之前了解一项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并且做好一定的储备工作,例如可以通过视频影音、新闻报道、学习案例等形式在课前让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内容进行一个预热熟悉的过程增加体验感。在助听器电路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为听力障碍的老人购买助听器的视频引起学生对于关怀老人情感的共鸣,从而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兴趣,感受到自身学习电子技术的意义,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还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是比单纯的技术学习更有意义。
课堂教学是技术传授的主要场所,老师们需要对学生进行从理论到技能再到实践的多方面培育,更是职业情怀观点植入的最佳环节。从课堂开始的第一阶段就可以将思政观点引入课堂,然后与学生共同完成探讨,从而在完成技术传递的同时理解匠人精神的内涵,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以电子助听器的项目为例,教师通过课前准备使学生加强对助听器的理解,在课堂中以帮助老人解决助听器的问题为学习依据,从而开始传达助听器电路的主要构成的专业知识,引导同学解决助听器的现有电路问题。在检测电路中学习分压式偏置电路的工作原理,实现对电路的改进工作。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自主完成了电路检测内容的学习还掌握了具体的操作流程,以达到思政和教学的双重目的。
课后拓展是检验学习成果提升学习质量的关键环节,在电气自动化工作室的依托下,学生们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将课堂知识进行实际探索,在工作室中自主实践安装电路,从而深入体会课堂内容帮助自身消化学习。引导学生们坐进电子机房。进行助听器的制作工作,通过自己的研究的实践获得的成果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加深他们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入思政育人的教学魅力,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形成良性的教学循环过程。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课堂但是又不能仅限于课堂,职业情怀教育也是如此,因此在课堂学习工作完成之后一定要充分提升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加深对课后实践工作的探索。
总之,职业情怀教育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中的实施,不是孤立的存在,它需要“三全育人”的外在环境和全校课程思政的全面推行,在专业内部,则需要全体专业教师建立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协同效应,更需要紧扣课前、课中、课后几个环节。围绕“职业情怀”这个思政元素,以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为平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案例研究,深入推进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塑造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诚实守信、遵章守纪”的职业情怀,提高学生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和能力。同时职业情怀蕴含丰富的内涵,必须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对职业情怀教育的内容进行研究,就是要从“职业情怀”丰富的内在教育资源中,挖掘与本专业本课程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相匹配的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思政资源,融价值引导于其中,形成互启互迪,相得益彰的一体化教育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