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怡,朱可心,李 婉,李可心
(安徽建筑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第47次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至2020年12月,我国非网民规模达4.16亿,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是非网民主要群体,非网民群体在出行、消费、就医、办事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即数字弱势群体[1]。
数字弱势群体其共同特征是不能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各种信息,在数字化红利中占据劣势地位。一是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数量偏多。该群体思想观念较为保守陈旧、身体素质与思维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其受教育程度也参差不齐,从而成为数字弱势群体。二是农村人口较为普遍。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我国的非网民群体仍以农村地区为主,占比62.7%。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为主要原因[2]。
(1)经济原因。数字弱势群体经济收入普遍长期低于其他群体,在满足生存需要后,几乎没有多余金钱去购进智能产品,经济匮乏导致他们处于封闭的生活状态,现代信息意识、价值观念等都基本与社会脱轨。
(2)社会原因。数字弱势群体是传统弱势群体的延伸,其本质是社会发展不平衡。由于经济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弱势群体在各方各面都会继续成为弱势群体,可见社会原因会加剧其形成。
(3)家庭原因。弱势群体与家人的联系也对数字弱势群体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数据显示,促进非网民上网的首要因素是方便与家人沟通联系,占比32.5%。
(4)智能终端原因。第47次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因不懂网络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51.5%,因没有电脑等设备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3.3%;提供可以无障碍使用的上网设备可提升非网民上网占比达30%,提供免费上网培训指导可提升达30.3%[3]。
(1)智能产品给弱势群体带来便利。当今社会,仅应用到生活中的智能产品已经为弱势群体带来了诸多便利。商业发展中,服务型机器人、地标导航机器人已然常见;日常工作中,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已成为实用工具;生活中,更是有智能音箱、智能扫地机器人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于弱势群体而言,智能产品所提供的便利可以使其生活无限趋于正常人。
(2)智能产品使弱势群体与社会接轨。随着时代发展,智能产品正不断渗透人们的生活。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许多旧时传统观念难以改变。通过智能产品的应用,可以使观念落后的一部分人逐步实现与社会的接轨。
(3)智能产品支持与弱势群体的交流。手机、电脑等广泛的应用让远距离交流得以实现,大大缓解弱势群体独处时的孤独。智能产品自身也能起到陪伴的作用,如随智能语音互动系统逐渐完善,与使用者的交互也更加人性化,从而给予弱势群体温暖。
(4)智能产品实现远程监控。弱势群体生活中常常难以顾全自身、独自处理事件,而相应智能产品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包括对实时画面的传达与回应等。对弱势群体的生活在有需要时随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5)智能产品不便于弱势群体使用。智能产品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于弱势群体而言接受、使用难度较大,即便最常见的电子支付也难以普及。智能产品渗透生活方方面面已成趋势,但对数字弱势群体需求的忽视,使其提供的便利反而成为该人群最大的不便。
笔者认为想要缩小存在的“数字鸿沟”,必须从多个方面出发加以解决。
智能产品发展是时代的前沿问题,但与弱势群体的矛盾也日渐暴露。2020年11月,国务院印发《切实解决关于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在相关文件的支持下,我们有机会从根源上解决智能化发展与弱势群体间的矛盾。
(1)政策支持。加大政府政策对企业开发、制造智能产品的引导力度,政策对智能产品的发展提出要求,国务院在通知中强调,要加强智能产品的“适老化”改造;政府推动助力更多智能媒体平台与智能化产品合作开发更加适合老年人的应用和平台,如“一键报警”“一键拨号”等便捷功能。
(2)经济支持。政府应当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成为数字弱势群体与智能产品研产厂商间的桥梁,为后期针对性推动智能产品发展打好基础。
(3)法律支持。想要实现智能化与弱势群体的矛盾根本消除,是一场“持久战”。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针对当前社会现状,从衣食住行各方面对智能化发展提出硬性要求,强调保留传统的办事方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1)企业规划。针对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要求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加大调研力度,对市场需求有更明确的了解,针对弱势群体的需求,加大适弱产品的研发力度。
(2)公益事业单位规划。数字弱势群体对智能产品的使用存在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承担教育、保障等职能的公益事业单位发挥其作用,深入群体进行智能产品使用培训。公益事业单位可以借助传统媒体的宣传手段,利用数字弱势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接触、了解、使用智能产品。
(3)社区规划。作为数字弱势群体的主要活动场所,社区若能更集中地组织数字弱势群体开展智能产品使用培训,并且在日常尝试中,结合该群体最直观的反馈,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则更有利于提高其对智能产品的接受程度。
(1)家庭规划。家庭成员作为最受数字弱势群体信赖的人,其辅助使用智能产品可起到最为显著的效果。家庭成员应当积极主动帮助该群体适应社会发展,给予其更多的耐心。
(2)社交规划。作为和谐社会的一员,我们在遇到智能产品使用困难的数字弱势群体时,应不吝伸出援助之手,积极构建和谐互助的美好社会。
数字化时代构建的初衷是带来生活方式的便利,其更是达到情感交流、物质满足的有效服务载体,弱势群体作为本应该被特别关照的对象,若因难以捕捉数字信息而更加弱势,则与信息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
观数字弱势群体的特征与成因可知,其与智能产品间的鸿沟并非难以跨越,究其本质,需要国家从政策、经济方面给予支持,完善相关立法保障;企业针对性研发与弱势群体能力配适的智能产品,以减少其对于新事物的抵触心理;号召各家庭成员及社会群众深入每个家庭乃至社会角落传播、引导,彻底破除数字弱势群体对于智能产品的芥蒂与顾虑,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的同时得以享受数字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