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历洋,李书娟
(1.武汉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党的十九大提出由经济高速度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来,我国体育产业也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体育+”和“+体育”的融合发展模式得到有效发展;各类职业体育赛事规模不断扩大; 体育制造业和体育服务业交叉转型进一步升级; 国民整体体育消费水平逐步迈向新台阶。 但是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国际化模式借鉴和消费者传统导向的低成本优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 与低成本优势相比,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和动力足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发展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 所以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过程中, 如何进一步驱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还有待于研究和解决。 基于此,本研究基于创新理念视角分析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困境, 提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路径, 以促进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所突破。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2015 年, 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1],其中“创新”位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着重解决的是发展动力源问题。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创新理念不断深化和发展,从实体经济产业到上层资本产业,创新理念持续占据核心地位。 现如今,创新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硬性要求, 也是引领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2],其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创新动力、创新机制、创新人才、创新资本四大板块,这四大板块对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产业创新动力能够引领体育经济稳定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做好稳增长工作,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稳定增长应是题中之意, 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需要用创新方式才能得以真正解决。 所以目前在体育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系列问题, 从表面看是受全球整体影响导致供给和需求矛盾所致,但深究原因,是由于近些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在市场中占据主体地位的体育消费需求导向结构正在向多样化、服务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变,供给和需求矛盾占据主导位置。 因此,未来只有通过创新产业动力以推进市场革新,才能满足已经变化的体育市场需求,从而形成高性能、智能化和多样化的供给动力体系, 实现供给和需求在新水平上的动态均衡。 第二,产业创新机制能够推动体育产业交互升级。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解决体育产业内部相互融合问题,是近年来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但受传统思维惯性和创新模式抑制等影响,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 所以寻求新的突破口和引领点, 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目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而贯彻创新理念,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体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指明了发展方向。 因此,着力在创新发展和补齐短板上下功夫,加快发展新产业、新机制和新模式,才能不断满足体育市场多样化、智能化和服务化的新需求, 从而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内部各领域交互融合。 第三,产业创新人才能够弥补体育产业建构缺陷。 体育产业的建构本质上就是建设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 而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在坚持动力导向、政策导向、资本导向有机统一的同时,还要坚持创新人才导向的统筹协调。 对于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的构建,不仅体现在创新动力的缺陷与不足,还体现在创新人才的缺乏。 弥补产业创新人才这一短板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产业创新资本能够拓展体育经济发展领域。 体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在“新动力、新要素、新路径、新模式”的同步进行中,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由生产性投资向资本创新性投资转变[3],在资本投资的引领下,体育产业可以涉及多种领域,例如:体育与人工智能创新结合、体育与旅游业创新结合等, 都需要创新资本来拓宽新路径和新模式,以此拉动体育经济增长,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些年, 我国一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中明确要求:“体育产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以此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有关体育发展的重要指示,坚持以新动力、新发展、新模式为总抓手。 2019 年9 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将体育产业推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但是我国体育产业政策仍不健全,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亟需创新[4]。 另一方面,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伴随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的重要作用,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加入,推进体育场馆建设, 引进体育产业高端人才以及加强机制建设等措施卓有成效。 在未来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新仍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投资推行所必需。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 以创新理念探索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与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5]。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劲动力驱动和专业核心技术支撑,而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两者基础单薄。 一方面,在现如今体育产业的发展中,体育用品制造业占据主体地位。面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多变的需求和独特的营销模式, 我国仍然以加工贸易为主, 体育用品出口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的65%,其他贸易占35%[6]。 究其原因是不能真正掌握体育产业创新核心技术,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导致价值创造量不足。 尤其是在当今世界面临应用导向为主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潮流中, 由于我国体育产业中庞大的体育用品制造业缺乏创新动力,在国际市场中竞争优势较低,利润价值的获得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反观我国的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占比低于体育用品制造业,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我国体育服务业所占比例仍较小。 在全球新冠肺炎影响下,线上健身培训服务较为火热, 各类体育培训机构和体育传媒机构虽取得一定成果,但我国体育服务业折损较大的事实难以改变。 因此,在当下我国全力复学复工时期, 迫切需要重新找寻引领体育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 掌握独立研发在线服务和线下综合体育服务应用的核心技术, 以此扩大体育服务业有效供给,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生产力水平又决定经济基础[7]。高标准的体制机制是体育产业实现高水平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和积极导向, 而高水平和高质量的体育产业创新水平又能反过来促进体制机制的高标准建设。 因此,体育产业创新水平与体制机制建设是联动平衡和相辅相成的。 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创新水平与机制建设失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产业创新水平与政策匹配度较低。 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直由高速发展取向的产业政策占据主导地位,突出表现为行政垄断,行政干预[8],各种利益主体扭曲体育产业的资源配置功能, 导致市场发展停滞不前,无法营造良性的产业发展运转环境,进而导致创新水平大幅度降低。 政策机制定位高,产业创新步伐缓慢,两者不能紧密结合。 第二,“政产学研用”创新体系施行不畅通。 该体系基本涵盖了从知识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创新力量, 是一种内部协同配合整体及具有较强外部开放性的创新体系,旨在通过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用户等各方资源和优势,围绕市场需求,有效互动、相互磨合、各尽所能,有效协作发展,逐渐建立合作创新体系[9]。近年来,“政产学研用”创新体系虽有整体性提高,但在体育相关科研领域中创新知识产权、成果归属权、股权等问题的划分过程中不够明晰,并且缺乏一定的创新激励机制和创新风险机制[10],造成“学研”层次低积极和低数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 人才是第一资源”。 新时代的到来为体育产业高质量的发展吹响了新征程的号角, 这就需要大量的体育产业创新人才运用高技术知识来投身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设。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体育产业的紧密结合[11],对体育人才的全方位培育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人才需求与高端创新人才供给存在矛盾: 当前体育产业发展亟需全方位、 高标准的“体育+人才”,但此类人才极度匮乏,难以满足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这对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一,我国现阶段体育产业人才培育不合理。 2016 年, 我国普通高等体育院校毕业人数30 440 人,但是体育人才的培育普遍是单向度类型,极少涉及其他领域进行学习和深入发展, 很难适应如今供给和需求方式多元的社会。 反观以大数据、5G 通信、互联网、物联网、体感控制、虚拟现实、机器人、无人机等新兴技术为支撑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高端技术,几乎都来自于其他领域人才的突破。 其二,在体育产业人才市场需求方面,体育产业市场对人才需求较为旺盛,但是缺乏完善的薪酬制度,并且有关产业创新人才的市场制度不灵活,绩效评估方法过于固化,不能吸引更多的体育产业创新人才,导致跳槽率较高。 虽然近几年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关于创新人才制度有所整改, 但是人才供给与需求方面依旧相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由资本要素驱动为主转变为资本要素投入与自主创新驱动共同发展阶段[12]。 尽管我国整体经济已经转变发展思路,但是在体育产业领域,投融资机制依然存在较多问题, 尤其是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依旧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 国内多数企业以投资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主,且受众群体较为狭窄,体育无形资产主要由国外知名品牌侵占。 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对于创新驱动产业经济融资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形成相应的投融资机制,社会参与投资的渠道过于单一,并导致诸多其他问题产生。 比如,体育企业创新投资意向减弱。 因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长期受制于政府,各种资本要素由政府统一调配,导致体育企业整体规模较小,融资额度相对也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 再者,体育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程度也偏低。 由于体育产业投资渠道单一,造成体育产业的发展不均衡,在发展道路上片面追求产业数量化和多元化,在主体产业资本不稳定情况下发展附加产品, 不仅缺乏占据主体地位的明星产业,而且会造成资本的流动性困难,最终导致企业资本结构不健康,出现企业破产情况。
掌握相应的核心技术是提升体育产业创新实力的关键,政府应当营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企业生存环境, 并优化当下的产业发展结构。 首先,积极发挥体育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 企业要直接参与市场竞争,提升新时期对高新技术挖掘的敏锐度。 在纵向层面,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作为牢固基础,积极研发产业发展新技术, 以促进体育制造产业向智能制造无限延伸,增强产品与技术融合度,从而使核心技术产品占据市场主体地位。 在横向层面,牢牢把握和适应新时代国家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新经济政策,大力推行效率驱动型创新、客户中心型创新、工程技术型创新和科学研究型创新4 种模式[13]。 其次, 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体育企业基础性研究和科研创新的资源要素投入,坚持以“创新引领”促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体育企业的融合, 引导企业制定后疫情时期的高端技术人才引进战略,以“十四五”时期或更长的时期内实现产业更高层次的升级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引导体育服务业和制造业相结合, 核心技术的掌握必然引领更多横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促进体育服务业与体育制造业相融合,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提高产业创新水平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体育企业创新机制与政策体制高度融合, 是实现政府和体育企业利益相互促进的有效途径。 首先,各地政府要深入了解当地体育企业真实现状, 与体育企业建立良好的政策衔接机制、引导机制和合作机制。 结合不同规模企业特点,协助做好本地企业与知名企业的合作衔接工作, 并积极引导企业发挥自身创新能力,提高体育企业自身素质,进而提升产业创新水平。 其次,各地政府要积极施行党中央意见,催化政产学研在产业链中的强大作用。 以高校联动为基础,协调各个高校和科研机构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 体育科技创新大赛和创新技能大赛等[14],并邀请用户体验创新大赛成果。 同时,要优化政府部门关于创新大赛的审批程序,调整创新科研投入比例,增强企业的创新科研实力。 最后,要将产业创新意识树立在市场文化之中。 运用市场机制构建大众创新参与平台,发挥市场机制的信息引导和调节功能,激发公众创新参与度。 同时应当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坚持公开透明原则,防止“以旧换新”发生。 如此,在政府、体育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产业创新水平才能真正提高,才能创新体制融合新模式。
高端人才培育是一个系统性建设工程, 需要多资源和多主体协同发力,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资源主体都各具特色和优势。 第一,在政府建设方面,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政策方向,坚持内培和外引结合的人才发展战略,培育本土体育人才走进市场和引进国际或国内新型高端领军人才[15],优化复合型体育创新人才梯队建设,提高人才培育的质量。 各政府要厘清本土人才优劣势,出台相应的人才创新激励机制、创新保障机制,以创新驱动型人才为引领,打造出一支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相符合的特色领军队伍。 第二,在产业需求方面,体育企业首先要转变用人思路,完善用人评价机制,提高创新型人才待遇。 其次是体育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合作,促使高校开设校企联合的特色专业,从根本上树立人才创新意识,培育出既贯通体育知识又精通其他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最后各地体育企业要把握当地政府高端人才普惠政策, 积极参与和推动政企结合的发展。 第三,在高校培育方面,坚持培育人才与产业接轨的原则,强化体育人才培育顶层设计,开设新兴产业探索课程, 在注重培养人才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着重培养高校人才的创新意识, 在夯实人才理论基础和完成基础实践阶段后, 使人才迅速融入现行的体育产业链与企业实现“无缝衔接”。 如此,由政府牵头,体育企业为人才提供大平台,才能进一步加强高端创新人才体系建设, 推进产业人才一体化进程。
产业兴衰除了受经济周期、产业投资、产业技术变化等内生因素的影响之外, 还会受到需求因素、相关产业、进出口、产业政策等外生因素的影响[16],其中产业投资、产业技术和产业政策因素占据主导地位。 为保障体育产业创新资本的灵活周转,还需要精准把握投资方向和拓宽投融资渠道。 首先,加大体育服务业创新发展投资。 政府要积极鼓励体育服务业与体育制造业相结合, 在体育制造业产业聚集地形成服务业集聚支撑的“创新集聚区”[17],以体育服务业“创新集聚区”服务于产业创新,从而对产业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其次,优化体育企业创新投资规划。 以目前投资能耗较大的体育制造业为基础,加大对体育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投入,建设“互联网+创新”高标准平台,打造出一批具有特色的创新中心和明星企业。 最后,积极释放社会创新资本投资活力。 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社会投融资环境,以社会投资主体产业稳定为基础发展附加产业, 在PPP 创新项目中建立合理的社会投资回报机制[18],以增强社会资本对项目投资的获得感和信任感,为未来多元化社会资本投资局面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体育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才能赢得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与话语权。 因此,体育产业能否实现创新突破不仅关系到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 还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 在创新理念视角下认识到我国体育产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创新动力和核心技术缺乏、产业创新水平与体制建设失衡等诸多问题, 提出加强体育科研创新实力、构建体制机制建设新模式、推进产业人才一体化和打造社会融资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创新理念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中会占据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