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春香
(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和顺032700)
刺槐具有耐干旱、耐贫瘠等优良特性,是山西省广泛分布的乡土树种,也是山西省常见的阔叶造林树种。刺槐为浅根性树种,根系极为发达,适应能力和根蘖性都极强,具有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园林绿化、四旁绿化等多种用途。山西刺槐造林每年需要大量苗木,幼苗培育是重中之重,裸根苗培育方法简单,育苗成本低,是山西大部分地区刺槐育苗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笔者根据实践,总结出了山西地区刺槐裸根苗培育技术要点,现介绍如下,供育苗者参考。
苗圃地以排水良好、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立地为最佳。若圃地为山地,应选择坡度≤3°的区域,如坡度过大,易引起水土流失,不利于苗木生长;土壤黏性较大的立地,为减轻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圃地应选择3°~5°的坡地。圃地土壤以肥沃、深厚的沙壤土、壤土或轻黏土为最佳,且土壤结构较为疏松,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土壤pH中性或弱碱性。此外,病虫害发生频繁且较为严重的区域,不适合作为圃地。
整地的目的是利用机械方法改善土壤物理状况及肥力条件,为刺槐育苗做好播种前准备工作。整地可以分为平地、浅耕、深耕、耙平4个步骤。苗圃地选好后,首先要进行土地平整,清除地表的杂灌杂草,将地面高低不平处整平。第二步是浅耕,已经进行多次育苗的圃地,起苗后立即进行浅耕,深度10cm~15cm;荒山荒地上新开辟的圃地,浅耕深度15cm~20cm。第三步是深耕,刺槐圃地深耕季节为秋季,不但可以减轻病虫害发生,还有助于土壤熟化和水分保持。耕地深度,应根据气候条件及苗木培育要求决定,培育刺槐裸根苗的耕深一般在30cm左右;干旱地区可适当增加耕地深度,有利于蓄水保墒;土壤沙化严重、风大的地区适当浅耕,可以有效减缓水分蒸发强度。耕地的质量标准是,耕后土壤不板结、不存在硬土块。第四步是耙平,耙平圃地可以防止水分大量流失。
山西地区春季气候干旱少雨,刺槐育苗采用低床方式,即床宽100cm、长20m,埂宽30cm~40cm、高20cm左右。低床的优点是作床较为简单,便于灌溉,节省水资源,抗旱效果良好。为了降低病虫害发生,播种前要对圃地土壤进行消毒,具体操作方法是将代森铵、辛硫磷与细土均匀混合,撒施在土壤表层,用量为代森铵每平方米3.0g、辛硫磷每平方米2.0g,代森铵的作用是灭菌,辛硫磷的作用是杀虫。
刺槐种子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获得,购买时要查看经销商是否证照齐全、种子质量是否合格。种子合格标准是籽粒饱满、个头较大、色泽自然、质净、干燥,一般净度应不小于90%,发芽率不低于60%,水分含量不高于10%,千粒重20g左右。把购买好的种子装入布袋或麻袋,置于干燥、阴凉、通风处进行贮藏;若贮藏地点湿度较大,则选择密不透风的容器进行消毒,然后将种子装入容器,置于低温处贮藏。
刺槐种子成熟后会进入到休眠期,播种育苗之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以打破种子休眠。经过催芽的种子,发芽率高、出土时间早、出苗整齐且幼苗健壮。刺槐种子种皮坚硬致密,催芽应采用热水逐次增温浸种的方式,时间为3.0d~5.0d,每天换水1次~2次。具体操作方法是:第一步,将种子倒入盆中,加入50℃~60℃热水,直至热水将种子全部淹没,并淹深种子2.0cm~3.0cm;第二步,种子浸泡24h后,用筛子将已经膨胀的捞出,在温暖湿润且背风向阳处平铺,每天喷水1次~2次(水温35℃左右),保持种子表面湿润,有30%以上露白时即可进行播种;第三步,过筛后剩余的未膨胀种子,将盆中的水全部更换为80℃热水(加热水过程中不断搅拌种子),5.0min~10min后加入冷水,直至水温降到35℃左右,继续浸泡24h,然后,将膨胀的种子按照第二步操作方法捞出,进行催芽;第四步,剩余的坚硬种子重复第三步的操作方法,直至所有种子全部膨胀。
刺槐播种时间多选择在春季,地表以下5.0cm处平均温度达到7℃~9℃时即可播种。春季播种后种子快速萌发出土,减少了鸟类、兽类、害虫、病菌等为害种子的机会,而且春季播种土壤不易发生板结,幼苗也不易受到低温和霜冻的为害。播种前,圃地要浇足底水,保证种子萌发所需水分。播种方法有撒播和条播两种。①撒播,即将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优点是表层覆土较为均匀,便于幼苗出土,出苗率也较高;缺点是苗木生长密集,不利于抚育管理,通风透光性较差,苗木生长状况不良,且种子用量较大,一般种子用量每公顷圃地需要45kg。②条播,即按照一定距离开沟播种,沟深3.0cm~5.0cm,沟底要平整;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上方覆土2.50cm,条播播幅宽度25cm,种子用量每公顷20kg~25kg。播种后,每2.0d~3.0d喷水1次,保持地面土壤湿润,约3.0d后幼苗便可以出齐。条播克服了撒播的缺点,应用也相对较为广泛,缺点是播种沟内的苗木密集,分化现象严重,生长发育不均匀,产苗量也远低于撒播。
水分是影响苗木生长的关键性因子,通过灌溉可以解决土壤中水分不足的问题,为苗木健壮生长提供便利条件。山西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9月,其它时间段干旱较为严重,应加强灌溉,雨季则少灌或不灌;多风季节可适当增加灌溉次数。此外,灌溉次数与用水量还应结合圃地土壤性质确定,沙壤土渗透性较强,保水能力差,灌溉要做到少量多次;黏性土壤则多量少次。刺槐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幼苗期在干旱季节每30d灌溉1次;雨季则停止灌溉;秋季为促进苗木快速木质化,避免枝条徒长,应减少灌溉次数或者不灌溉。
苗木在生长过程中,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营养物质,使得圃地肥力逐年下降,因此,科学施肥是保证土壤营养充足,为苗木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的必要手段。有条件的地区,在施肥前应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检测,根据土壤肥力含量补充相应的营养元素。幼苗期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沙壤土通风透气条件良好,施肥时有机肥可选择猪粪、牛粪等“冷性”肥料。为了提升肥料的时效性,施肥时可选择半腐熟的有机肥料;黏性土壤致密,吸附能力强,保水保肥,宜选择充分腐熟的羊粪。施肥与灌溉最好相结合,这样可以避免出现烧苗现象。化学肥料含有氮、磷、钾三种主要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优点是有效成分高、见效快、吸收快,缺点是常年使用会破坏土壤结构。化学肥料适合作为追肥时使用。幼苗追施化学肥料,春、夏季节以氮肥为主,春季幼苗萌发后和夏季苗木进入快速生长期之前,各追施氮肥1次;秋季追肥以磷钾复合肥为主,可以促使苗木快速木质化,有利于安全越冬。
在刺槐幼苗生长过程中,降水或灌溉后,土壤极易出现板结,通风透气性降低,不利于根系生长发育,而且会滋生大量杂草,因此要及时进行松土除草。松土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使得土壤疏松,减少水分蒸发。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尤其是雨季之前,应将杂草清理干净。除草方法有人工除草、机械除草和化学除草3种,圃地面积较小,采用人工除草方法;面积较大,则采用机械除草或化学除草方法,常适用的除草剂有草甘膦、森草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