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还原高效课堂

2021-01-11 15:04:21张裕申何艳春
启迪·上 2021年10期

张裕申 何艳春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起着支持与保障作用的新评价体系已经诞生,尤其是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正在为许多教育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育实践者的探讨和研究。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研究颇多,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则少有人问津因此,加强小学课堂课程的实践和研究,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评价研究让儿童在体验中进步,在评价中发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树立新的评价观;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结果时效性

引言:《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小学教科书把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作为主线,把课堂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辅线进行构建,力求贴进学生生活,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因此,要遵循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生理特点,构筑自由民主的对话平台,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使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让小学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激情。

一、小学课堂教学的评价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

我认为,尊重人的个性差异,主张为儿童提供适应他们各自发展需要的小学教育。因此,小学课堂教学的评价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评价是一根指挥棒,对学生作出怎样的评价,将影响他继续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执教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好奇心,利用一切机会和资源,把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放在首位。利用直观教学法,如实物演示、做游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找准参照物,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以便找准差距、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在自我评价中,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成果的展示,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也有利于其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整理自己的思考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不但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而且还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

二、小学课堂学习评价方式的多维化,主体多样化。

即评价主体对象多元化(学生、学生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等参与其中)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时机全程化。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评价的层次性最主要体现在评价的具体内容上以及评价的对象上。因此不能用同一的标准,同一的方法评价学生。

1:評价方式的多维化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再加上评价目标的多元,评价内容的多样,因此对学生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维的,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多角度地发现学生的优点。要改变过去太偏向于教师对小学生的评价、小学生应该听从教师评价的被动现象,让小学生、教师、家长成为参与评价的三大主体,实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观念,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切评价,都不能忽视小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数学探究是否有兴趣,小学生感觉是最真实的。因此,小学生的自评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比如,在小组评价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表格,让学生在小组活动后对自己进行评价:

2、评价主体多样化——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自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通过自评,引导学生自觉总结学习方法,判断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互评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相评价活动,使学生面对面地相互交流,深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见,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三、评价方式方法科学简便、灵活多样、富有实效。

评价的基本模式是“肯定”加“提示”,也就是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同时鼓励他们纠正不足:评价形式我们采取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发展记录袋评价与即时观察、管理评价与激励评价、改进建议与发展方向等多种形式,同时改变那种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强调学生的自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有关人员参与学生学习评价。

由此,你就会明白高效课堂为什么如此重视学生学习评价。当学生自发组建的学习小组成为一个学习的“组织”时,这个组织便有了“育人”功能,课堂成为一个重要的精神场、文化场、育人场。高效课堂让我重新认识了“评价模式”对于教学的意义。

有人说,高效课堂过度夸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想说,这同样是一种策略,从教师主导课堂到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实,并非一线教师不认同先进的理念,而是改变习惯确实很难,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高效课堂是“去控制”的课堂,主张教师的“不言之教”,这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为”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08-01

2、李明新等编著: 《幼儿教育心理学》 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7-01

3、202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编号:314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