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与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2021-01-10 13:11吴鹏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5期

【摘要】目的:讨论PFNA与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78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双盲随机分组,即对照组39例(股骨头置换)、研究组39例(PFNA),观察指标: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围手术期指标骨折的效果相比对照组更为理想,P<0.05;研究组干预1个月后的各项髋关节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13%)相比对照组(20.51%)更为理想,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优,创伤性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少,利于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PFNA;股骨头置换;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圖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054-02

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老年人高发性骨折疾病,该骨折疾病多为粉碎性骨折,加之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退化且多合并于多种基础病,情况严重下,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1]。手术为治疗此病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该病症患者存在骨内胶原减少,骨矿化程度低等特点,导致其骨韧性及骨脆性较强,致使其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2],因此,合理为其选择手术类型十分重要。PFNA与股骨头置换均为目前治疗该病症的常见术型,与后者相比,前者手术方式创伤小,利于术后尽快恢复患者正常髋关节及日常生活能力,基于此,本次研究对收集样本实施以上这两者手术方式后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1月收集的78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双盲随机分组,即对照组39例、研究组39例。两组样本资料信息存在同质性(P>0.05):对照组:男/女:20/19,骨折类型:Evans Ⅲ型有25例、Evans Ⅳ型有14例,年龄均值为(67.8±9.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均值为(5.5±2.4)d;研究组:男/女:21/18,骨折类型:Evans Ⅲ型有24例、Evans Ⅳ型有15例,年龄均值为(67.8±9.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均值为(5.8±2.6)d。纳入标准:符合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年龄≥60岁。排除标准:病理性、陈旧性或开放性骨折;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精神障碍、凝血障碍;合并严重性糖尿病及高血压;髋关节发育不良。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行腰硬联合麻醉,取健侧卧位姿势,明确切口位置,即将切口选择在髋关节后外侧处,切口长度约为12cm,分离臀大肌并使其充分暴露于视线中,对阔肌膜张肌以及臀大肌进行钝性分离,使患侧肢体进行外旋,以便于让外旋肌群可以被充分暴露于视线内,找到股骨大小粗隆间位置,在该位置处对外旋短肌进行贯穿切断,让上髋关节关节囊、下髋关节关节囊、后髋关节关节囊与髋臼后上缘充分暴露于视线内,将关节囊以T型切开,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使股骨颈在股骨小粗隆截骨平面处进行截断,对小粗隆骨折块进行复位,行扩髓操作后填充骨水泥,并将水泥型股骨头假体进行安装,让髋关节复位,对梨状肌以及关节囊进行缝合,最后行引流、缝合切口操作

研究组接受PFNA治疗:该组麻醉方式与对照组相同,让患者躺在牵引床上,协助其采取仰卧位姿势,对其患肢进行牵引以及闭合复位操作,借助于X光机对复位效果进行观察,若满意,即可进行做切口操作。将切口位置选择在股骨大粗隆上方,长度大约为4~8cm,对大粗隆间进行分离,使其充分暴露于视野内,在该位置处置入导针,保障导针可位于该位置处的最高点,即股骨腔髓,顺着导针进行扩髓操作,在股骨髓腔直至末端处放置PFNA主钉,并与大粗隆保持齐平,在股骨颈内置入导针,于股骨软骨下位置处放置固定螺旋刀片,同时将其锁定,在X光机的帮助下对前倾角位置以及股骨颈干角位置进行明确,将远端螺钉置入该位置处后行引流及缝合切口操作。

1.3 观察指标 包括有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以Harris功能量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值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4])、日常生活能力(以ADL评分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5]) ,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x2计算)与计量资料(用t计算)统计学评判依据:P<0.05。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研究组围手术期指标相比对照组更为理想,P<0.05。见表1。

2.2 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比较 研究组干预1个月后的各项髋关节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下深静脉血栓患者为2例,切口感染患者为2例,低血压患者为2例,肺部感染患者为2例,总发生率为(20.51%);研究组下深静脉血栓患者为1例,切口感染患者为0例,低血压患者为0例,肺部感染患者为1例,总发生率为(5.1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为理想。

3 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受骨折后卧床养病、自身合并基础性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很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肺炎、深静脉血栓以及褥疮等不良并发症,因此,应尽早对其进行手术治疗,避免其机体生理指标持续降低,早日恢复其正常肢体活动及生理机能。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身体器官功能有所衰退,致使其对手术治疗的耐受性较低,加之骨质疏松症还会影响到手术效果[6],所以,如何为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对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PFNA治疗后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减小手术创伤性,降低并发生发生率,且此手术方式下患者髋关节、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理想,可在临床中普遍推广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相近,但是前者术型创伤性大。PFNA属于微创手术,创伤性小,用时短且可减少对软组织、骨膜的大量剥离,实施此手术后可短时间内实现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重建,可尽快使其恢复至病前髋关节活动水平[7]。同时,该术型有应力遮挡及弯距小,力臂短的特点,将减少对股骨头的切割概率,有利于降低主钉断裂以及局部应力集中骨折的治疗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积极预防术后关节功能退化现象,而人工股骨头内固定术存在隐形出血风险,且术后患者骨折愈合速度较慢,下地负重时间耗时较长,致使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治疗效果。需注意的是,PFNA治疗下固定物把持能力相对较弱,易发生髋内翻等远期并发症,虽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下骨水泥稳定性好,却也存在骨水泥中毒等不良风险,为此,应在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手术适应症,并结合其骨质疏松实况、年龄等多因素合理选择术型。

综上所述,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优,创伤性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少,利于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永.探究手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5):131-134.

[2]徐风瑞,何明武,姚忠军,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02):130-133.

[3]汪得利,李志君,郑玉鹏,等.PFNA与锁定DHS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8,15(02):32-35.

[4]关铁汉,袁亚江,曹阳.围术期应用氨甲环酸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固定隐性失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2):17-19.

[5]王斌.PFNA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6):88-90.

[6]顾军,冯晓军,华荣,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7,43(11):797-799.

[7]张景涛,雷卫军,周广伟.PFNA和LPFP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4):6001-6003.

作者简介:吴鹏(1988.07-),男,汉族,江苏溧阳人,硕士研究生,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骨伤科、創伤、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