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梅
摘要:目的:探究产后早期乳房无缝隙护理对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80例产妇(2019.02-2020.02)进行分组探究,对照组(常规护理,n=40)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乳房无缝隙护理,n=40),对比两组泌乳量、首次泌乳时间、喂养情况、乳房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24h、24-<48h、48-72h泌乳量较对照组高,且首次泌乳时间<24h、24-<48h占比高于对照组,48-72h占比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发生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无痛患者分别为10、30例,提示观察组无痛患者更多;观察组轻度、中度患者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期乳房无缝隙护理干预可显著增加产妇母乳量,缩短首次泌乳时间,缓解乳房胀痛,有助于母乳喂养,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产后、早期乳房无风险护理;产妇;母乳喂养;首次泌乳时间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5--01
母乳中含有较多可提升新生儿免疫力物质,如乳铁蛋白、牛磺酸以及溶菌酶等,有助于机体快速发育。研究发现[1],母乳喂养方式较人工喂养更具优势,不仅能够提高新生儿机体免疫力,还可对母乳乳腺循环起到较好的改善效果。但产后多种因素易对乳汁正常分泌造成影响,如疼痛、负性情绪以及机体营养等,为此需给予产妇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乳汁分泌。本文深入分析产后早期乳房无缝隙护理对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80例产妇(2019.12-2020.12)进行分组探究,对照组年龄18-45岁,平均(31.55±5.21)岁;孕周37-40周,平均(38.51±4.32)周;体质量54-82 kg,平均(68.12±5.47)kg。观察组年龄18-45岁,平均(31.20±5.13)岁;孕周38-40周,平均(39.51±5.32)周;体质量53-82 kg,平均(67.12±5.47)kg。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均为单胎妊娠;②产后产妇有母乳喂养意愿;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均由乳房护理小组讨论通过。排除标准:①合并病毒性肝炎、梅毒者;②妊娠期并发症;③心肺疾病者;④乳房发育不良者;⑤护理期间退出研究者。
1.1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含产妇母乳喂养心理护理、喂养知识宣教、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乳房无缝隙护理:①建立无缝隙护理小组:小组由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助产士组成,对小组成员在护理前实施护理培训,其培训内容主要以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为主,并将培训内容贯穿于乳房护理中。②早期吸吮:产妇分娩后责任护士立即将新生儿趴于产妇腹部进行乳房早接触、早吸吮,产后30min内产妇身子一侧放置软枕,以母亲舒适为宜,将新生儿贴近乳房,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喂养指导,至新生儿能够吮吸。若新生儿出现不吮吸情况,需使用辅助乳头帮助吮吸,在此期间应确保乳房与辅助乳头紧贴,先吸吮乳头再使用辅助乳头。③乳房按摩:责任护士需在产妇分娩后2.5-4.0h进行乳房按摩护理。患者取仰卧位,清洁乳房后,护士使用润肤油对胸部进行按摩,分开食指与拇指,环抱胸部基底,多方向活动乳房,同时托住乳房下端进行按摩,按摩顺序为沿乳腺位置从乳根至乳头。对双侧乳房交替按摩,再托住乳房进行顺时针螺旋式按摩,将食指与拇指放置于乳晕根部约2cm处,挤压胸内壁,依次挤压乳窦,2次/d,15-20 min/次,连续按摩3d。
1.2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24h、24-<48h、48-72h泌乳量及首次泌乳时间;②分析两组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发生率,母乳喂养:在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期间,禁止添加奶粉或辅食;人工喂养:对新生儿喂养配方奶,以此代替母乳;混合喂养:喂养期间可喂养母乳与配方奶,其中母乳喂养量约为25%-78%。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例数/总例数×100%;人工喂养率=人工喂养例数/总例数×100%;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例数+母乳喂养例数)/总例数×100%。③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VAS)评估,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能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但能忍受;7-10 分为重度疼痛,疼痛强烈,难以忍受,分值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高。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计算,泌乳量以(x±s)表示,首次泌乳时间、喂养情况、乳房疼痛程度以(%、n)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泌乳量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24h、24-<48h、48-72h泌乳量较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两组首次泌乳时间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首次泌乳时间<24h、24-<48h占比高于对照组,且48-72h占比较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2。
2.3 两组喂养情况比较
干预后,两组混合喂养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且人工喂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3。
2.4 两组乳房疼痛程度
干预后,两组重度疼痛患者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无痛患者分别为10、30例,提示观察组无痛患者更多;观察组轻度、中度患者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4。
3 讨论
母乳不仅能够促使新生儿机体吸收,还可提升其自身免疫力,所以产后早期母乳喂养对新生儿机体正常发育至关重要,还能够预防乳腺疾病,是临床提倡的喂养方式[2]。目前,产科对采取何种措施促进产妇产后泌乳,提升母乳喂养率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研究发现,通过乳房按摩可刺激乳汁分泌,尤其在产后2h内对乳头进行刺激,可缩短乳汁分泌时间,且帮助新生儿早期吮吸,能够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同时对产后出血的缓解有一定作用。调查发现[3],乳汁分泌不足是母乳喂养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对入组产妇进行早期无缝式护理模式,探究该护理模式对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早期乳房无缝隙护理主要通过新生儿吮吸、乳房按摩等护理,加快乳汁分泌,在干预期间可通过小组成员定时进行乳房及新生儿吮吸刺激,确保此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持续性[4]。新生儿出生后,通过乳头吮吸可激发吸吮和觅食反射,同时对产妇喂养知识的指导,如产妇喂养姿势、新生儿抱姿以及喂养时间等,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率,同时利用乳晕、乳头伸展性,促使新生儿口腔中充满更多乳晕,利于纯母乳喂养[5]。本研究发现,观察组<24h、24-<48 h、48-72h泌乳量较对照组高,且首次泌乳时间<24h、24-<48h占比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母乳喂养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且无痛、轻度疼痛产妇少于对照组,可能是因通过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能够促进乳房血液循环,缩短乳汁分泌时间,增加泌乳量。
综上所述,对分娩产妇进行早期乳房无缝式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缓解乳房胀痛,有助于母乳喂养,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黄琪,葛菲,杨巧云,等.早期急性乳房炎患者哺乳期乳房管理促进母乳喂养的相关性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0,41(2):49-53.
[2]黄玲玲.无缝隙衔接多元专项护理在乳头凹陷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应用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8):1689-1692.
[3]田晓红,薛卉.产后早期乳房无缝隙护理对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1):3213-3215.
[4]王向华,樊莉萍.围生期无缝隙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健康产妇及新生儿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9):674-678.
[5]吕春香,闵悦,李冬,等.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6):1171-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