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彩虹
摘要:目的:观察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中开展围手术期护理,评估患者护理效果。方法:观察2019年2月~2021年5月在我院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12例患者,展开围术期护理干预,即术前、术中与术后护理。结果:平均住院时间为(14.25±4.47)d;术后无血管痉挛、穿刺点肿胀等并发症发生;无脑血管栓塞或偏瘫等情况发生。结论:为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展开围术期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减少对患者的损伤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体会;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5--01
颅内动脉瘤病情尤为凶险,常常会伴有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同时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当患者因处于过度疲劳、紧张等状态时,会导致血压急剧升高,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若未被及时送医抢救,患者随时面临生命危险[1]。介入栓塞术在临床应用广泛且颇有疗效。但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多数学者认为围术期护理对促进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预后同样重要,根据手术需求配合对应护理干预,环环相扣,保证患者能顺利接受手术、完成手术直至出院后康复[2]。本研究观察2019年2月~2021年5月在我院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12例患者。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观察2019年2月~2021年5月在我院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12例患者,包括男3例、女9例;年龄在38~81岁范围内,平均年龄(57.08±12.67)岁。纳入标准:排除介入栓塞术禁忌症;认知障碍或伴有精神疾病者;心、肝或肾等器官合并功能严重不全者。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2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1)心理疏导:因病情发作突然,脑血管瘤破裂出血导致昏迷,患者及家属焦虑、恐惧感明显,对患者生命安全感到担忧。护士对患者病情做全面评估,包括心理健康程度,详细为患者介绍介入治疗的重要性,术前、术后注意休息,有助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及时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的忐忑情绪,并告知患者保持稳定心理对手术实施的好处,告知患者注意情绪不宜过度波动,避免因情绪波动导致血压出现变化,让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3]。(2)强化术前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者生命體征变化,强化其生活护理,为其做好手术准备。患者在未接受手术前需绝对卧床休息,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注意控制探病次数。患者需卧床修养,不得参与运动,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仍持续监测,查看患者神志,特别是血压水平,尽可能减少周围环境对患者刺激,稳定患者情绪及血压波动。疼痛难耐者,告知医生对症处理,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4]。
2.2术中护理
手术患者需接受全身麻醉,介入室护士在术中需密切关注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要求术中心率、呼吸频率需在正常范围内,血氧饱和度超过95%,若观察血压波动过大或过低均可能诱发不良情况,在每次造影剂注入后关注血压波动,收缩压控制在140~170mmHg、舒张压控制在70~100mmHg范围内较合理。根据医嘱使用肝素,例如使用时间、使用量等,及时缓解患者不适感。将股动脉作为穿刺点,包扎伤口,保护不受感染,另外叮嘱患者尽可能减少下肢活动量,缓解其不适。
2.3术后护理
(1)基础护理:术后需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患者保持去枕平卧为,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患者神志、血压等。血压监测每隔30min一次,预防血压波动浮动,预防再次出血。等待患者完全清醒后且血压稳定后,血压测量时间可间隔60min。可将床头抬升20°~30°,促使颅内静脉回流。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需绝对卧床休息,右下肢伸直制动24小时。护士完成穿刺部位的护理工作,避免该部位出现肿胀或渗血,局部盐袋加压4-6小时。按时协助抬臀,预防压力性损伤。注意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等变化,积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2)术后心理干预:术后护士将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告知患者,叮嘱其注意休息。让患者知道术后疼痛是自然现象,随着时间延长,会逐渐好转,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增加患者依从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利于术后康复。(3)重点预防动脉瘤破裂或脑血管意外发生:介入手术治疗可能会受到导管、导丝等影响,导致脉瘤破裂诱发出血;另外临床还显示患者个人精神状态也是影响动脉瘤破裂的因素之一,若患者精神过于紧张,有可能会增高血压水平,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后,脑部供血量有限,脑部缺氧,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症状,甚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诱发脑血管栓塞,护士通知医生展开抢救。患者干预过程中,查看患者面色、呼吸等,告知患者若有不适感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护士按照医嘱为患者提供扩血管药物治疗,如临床常用的尼莫地平。观察患者有无发生脑血管栓塞或偏瘫的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有无血管痉挛、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发生。
3体会
在本次研究中,全部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无血管痉挛、穿刺点肿胀等并发症发生;无脑血管栓塞或偏瘫情况发生。由此可见,围术期护理在该类患者临床治疗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围术期为患者展开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让患者从生理、心理及精神上得到全方位的护理干预。以患者为中心,术前为患者创建一个积极、放松的治疗环境,让患者以轻松的心态面对治疗;术中介入室护理干预让患者有安全感,提升其配合度;术后重点预防破裂再出血事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及护理,增强其对治疗的自信心,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席东海,徐全华,田斌,等.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NF-κB、ICAM-1、MMP-9水平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20,19(09):888-891.
[2]柴小艳,杨维,柴丽芳.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罗伊-纽曼综合模式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01):79-81.
[3]刘强,高章代,高喜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26(08):943-946.
[4]袁巧玲,徐春兰,隋健飞.加速康复外科在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04):42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