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芳
摘 要:阅读在小学语文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所有小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基础技能。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花更多时间关注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按照新课程标准实施有效阅读教育,推广整本书阅读。本文就整本书阅读情况、推广情况进行介绍,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促进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实践探究
新课标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四个互相关联的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者既包含知识、能力、方法等显性的能力与行为方式,也包含情感态度、个性习惯和经验修养等隐性内在品质,是语文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综合。整本书阅读兼具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厚重性,对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意义重大。因此,本文提出整本书阅读在实践中的具体措施。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
相比传统片段式阅读方式,指导小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效果尤为明显。由于整本阅读是阅读的一个整体,而非日常课文阅读的片段,给小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有所不同,对小学生造成的感悟也有所区别。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推荐相应的阅读科目,充分利用阅读课程,开展阅读分享。在分享过程中,不再注重细节的把控,更注重整体的理解与记忆,让学生学会对书籍整体进行感知。接着通过层层递进的引导,让学生对精彩内容进行细节感悟。整本阅读在关注小学生阅读个性的同时,还要注重细节挖掘,引领小学生学会阅读,感受书中词句的精妙。
随着学习的积累,小学生到了三年级就已经能阅读一些长篇幅的书籍,短短一节课将难以完成整本书的阅读,需要花费三到五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当小学生开始阅读的时候,可能兴趣盎然,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将逐渐失去阅读兴趣。部分学生则因理解能力有限,造成阅读质量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开设整本书阅读课程。小学语文整本阅读课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导读课,第二阶段为推进课,第三阶段为分享课。
二、整本书阅读三大课型的实践与探究
(一)导读课
阅读前期的导读课,对整本书的阅读至关重要,它应该达到激发阅读兴趣、教授阅读方法、制订阅读计划等教学目标。
1.激发阅读兴趣
首先应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整本阅书读充满了期待与兴趣。教师的引导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作者介绍导入
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红楼梦》,首先教师可以引入作者曹雪芹的生平事迹,并讲述《红楼梦》创作的背景,了解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历史,引起小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从而阅读整本《红楼梦》,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2)精美插图引入
优秀的儿童读物,其插图一般也非常精美。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书,插图就非常有特点,在讲述约瑟从婴幼儿到大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块星星布料从毯子变成纽扣的过程,在插图的下面,还有一个小老鼠家庭从两个小老鼠夫妻到儿女成群,充分利用爷爷剪裁下来的布料制作衣服、窗帘、床单的故事。两个故事有约瑟成长的故事,有小老鼠家庭的成长,两个故事相互交融,充满亲情的温暖。从插图吸引学生们深入阅读下去,也是一种引入整本书阅读的不错选择。
(3)悬念式导入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惊讶开始。”设计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活跃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比如:在《神笔马良》的导读课上,教师可以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的前半段,激发学生探究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在导读课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开始阅读的时候,就思考课外读物的主题,为接下来的阅读奠定基础。
2.教授阅读方法
读整本书和一篇文章最大的区别就是篇幅的长短,如何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读呢?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基本方法包括:(1)观察封面,获取信息;(2)细读目录,激发兴趣;(3)巧借插图,共读故事。
以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目《神笔马良》为例,在细读目录部分,教师可以提问:我们要想快速知道书中写了哪些故事,可以看什么?由此引出:可以看目录。再出示目录图片,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目录,并交流看到了什么。然后从目录中选你最喜欢的故事,猜一猜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最后由教師小结看书的时候学会看目录,根据目录中的故事标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故事内容;根据目录中的页码,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我们喜欢的内容。
《神笔马良》这本书还有丰富的插图,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图文配对,小组汇报,读一读,演一演,最后由教师小结插图的作用。
3.制订阅读计划
学生阅读的热度燃起来了,怎么样让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持续阅读下去呢?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提示学生按计划阅读。比如给学生统一配发《采菁阅读》手册,以表格的形式设计好周次、日期、阅读书目、页码、家长评语、教师评价等项目,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功设置给书配画栏目,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二)推进课
导读课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后,就是层层递进的阅读,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大声阅读课外读物中的内容,接着可以配合一些游戏,让阅读变得更有趣味性。最终目的就是推动学生深入阅读,整体阅读。教师可以在每个章节中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去阅读,使其将关注点放到书籍阅读上,让学生对课外读物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深入思考。
课外读物的共读推进并非一两次的事情,而是长期坚持的事情。推进课的时间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重要程度随时调整,让教师能够掌控阅读节奏,只需要大多数学生完成阅读即可,不需要全部学生都完成阅读。在推进课中,需要不断提及故事的主题,并及时讨论。推进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持续思考。例如:《鲁滨孙漂流记》的推进课,就可以在每章都设计问题。如第一章:为什么鲁滨孙会流落荒岛?第二章:他是怎样在荒岛上生活的?第三章:奴隶星期五是怎样和鲁滨孙一起生活的?第四章:鲁滨孙是怎样离开荒岛的?
(三)分享课
阅读分享课并不是复述故事内容,而是需要小学生总结故事的脉络,分享阅读后的感悟,总结凝练阅读内容,带领学生有深度地思考与阅读,这是阅读分享课的主要内容。需要注意的是,阅读分享内容应当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对生命有更深度思考。例如《鲁滨孙漂流记》的阅读分享课,就是让学生们分享鲁滨孙身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第一,鲁滨孙的敢于向生活挑战,并且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生活学习中,小学生应当坚持理想,为了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努力,不畏惧困难。第二,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与挫折,敢于尝试,善于总结,这种精神使他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能够生存下来,并且生存得很好。第三,学习鲁滨孙的善于谋划,这种精神,使他能够顺利离开荒岛。
阅读分享课还可以组织多样的活动,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示阅读成果,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主角,教师只需要做好一个聆听者。
(一)阅读小报、思维导图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办阅读小报、绘制思维导图等方法,来梳理书中的每章节内容,厘清书中人物关系等,这是学生阅读情况的最直接、最清晰体现。如我们在阅读了《神笔马良》《牧童三娃》的故事后,用情节波、情节绳等丰富多彩的思维导图展示,这也是学生二次阅读的体现。
(二)制作好书推介卡
制作好书推介卡,图画、背景设计要和这本书的内容、人物相符合,推介词的撰写是对整本书内容及思想的高度凝练和概括。
(三)开展阅读交流会
活动演绎精彩。开展读书交流会,师生之间面对面进行交流,可以谈自己的阅读困惑,或者阅读收获、文本的语言特色等。
目前的小学课外阅读教学忽略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和成长。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课外阅读的评价体系进行完善,要在明确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制定相应的阅读任务和评价方式,這种评价方式要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进步与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整本书阅读,是一种值得鼓励与推广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更有宏观意识,思维不再局限在一点上,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丁万锐.“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30):35-36.
[2]林红.从阅读出发,扬知识风帆——论小学语文课堂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1(27):34-35.
[3]谢苗.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J].教育艺术,2021(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