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深度教学研究

2021-01-10 00:37晏玉洁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情感

晏玉洁

摘    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围绕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情境;  情感; 教学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提高道德认知及规范言行的依据。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广泛普及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开展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科学设定目标,明确素养培育方向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点。所以,教学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多因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素养培育的方向。例如,在教学“绿色上网”时,就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让学生对网络、网络交往、网络语言等有自己的看法,深入了解网络特点,感受网络的两面性。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多样传播媒介,提高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抵制网络中不良信息与诱惑,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学会正确在网络交往。最后,价值观目标是引导学生能够理性看待网络,努力遵守各种网络规则,能够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设定这样的三维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的人与事来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從而养成正确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德育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权威,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与认知特征,导致学生畏惧心理的产生。教师总是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以自己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德育教育的渗透,让深度学习得以实现。例如,在教学“集体生活邀请我”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不让教师一味灌输,而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集体生活的感悟,使学生产生一种归属感。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班级集体活动的图片,让学生回忆集体生活的荣誉感与归属感,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最后,再让学生们谈谈自己曾经的集体生活,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激发了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帮助学生养成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热爱集体的良好习惯。这样的和谐课堂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的。

三、创设教学情境,搭建素养培育平台

布鲁纳指出:“知识的呈现方式决定了认知活动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能够优化学生的认知方式,让学生的深度学习得到有效开展。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由此来促进学生的行为动机、观察分析,促使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例如,在探讨“老年人跌倒该不该扶”这个热点话题,就创设了角色扮演情境,一学生扮演老人跌倒在大街上,其他同学路过时讨论该不该把他扶起来。此时,教师利用网络中不同的评论帮助学生分析各类现象的成因,并从中得到思想的启示,慢慢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观念。同时,着重分析“彭宇案”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再如,在教学“法律的特点”时,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庭审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法律巨大的威慑力。这样的案例情境,使学生深刻认识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样,就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人参与。真实的生活情境激起学生们探究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实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四、加强情感教育,提高学生道德认知

奥苏泊尔在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中指出:“有意义的认知活动能激发人的内心体验,并通过这样的体验来加深理解。”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还需要带有情感教学,以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实体验德育的意义。只有激活了学生情感,才能让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尊重他人”时,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会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状态。这样的道德认知让尊重他人的意识显得十分单薄,如果只采用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讲解这一内容,不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更谈不上在生活中运用这一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情感教育,通过激活学生情感来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如通过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渗透德育教育,多媒体课件播放随地吐痰、插队等行为,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接着,要求学生就这一情境进行换位思考,帮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意识,同时在生活中践行尊重他人的理念。实践证明,加强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教育应该渗透在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缺少情感教育是机械的灌输,很难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五、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完整学科体系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还应该强调学生的整体知识连贯性。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该更好地集中各种教育资源来为课堂教学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建设,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诚信为本”时,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前就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有关诚信方面的真实案例。接着,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为什么要恪守诚信这一交往原则?让学生认识诚信对一个人立身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彼此交换自己搜集到的资料。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请几名同学进行学习经验分享,加深对诚信的理解。除此以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话剧表演活动。如学生熟悉的《一诺千金》《曾子杀猪》等历史故事。通过整合这样的教学资源,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轻松掌握这节课内容。同时,这样的教学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应改遵循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敏怡.聚焦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新生态[J]. 祖国,2018(15).

[2]刘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

[3]刘磊.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J].教育现代化,2018(16).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情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感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台上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