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鹏
钟启和,字易平,号苦庐山人,别署慕芾斋主、弘颜堂主、东山居士、百耕农人,1961年12月出生,湖南泸溪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作品获2007年“百年西冷·世纪经典——中国印海选华南赛区大赛”三等奖、2009年“湖南艺术节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览”金奖、2012年“第六届中国·临沂中小学生书法节”教师优秀作品奖、2020年“第六届湖南省文化艺术节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书法金奖。作品入选2009年“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2001年“全国第八届刻字艺术展”。
启和先生书印诗画作品展策划已久,作为老朋友,我深信,以他数十年的书法篆刻功底,筹办一次个展一定是高层次、高品位的,让人期待。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启和先生筹展伊始就给自己设置了高难度。自作诗词,增添国画,以自己原创的六十余首格律诗词对联为主创内容,篆刻六十方印章,创作六十幅书画,展出六十首诗词,共一百八十件作品,三位一体,同堂展出,相映成趣。展出的件件都是原创,幅幅都是命题,冠名为“耕耘——钟启和书印诗画作品展”,以此致敬中华传统书画,庆贺六十离岗荣退,拜会艺界同道师友。其立意新颖,事艺高标,心愿虔诚,令人钦敬,开展之日,定会别开生面,惊掠群鸿。
有幸先于同道品读启和先生专题创作的诗词对联,作品古意盎然,更不乏时代新句。每一首诗词、每一副对联,都是他人生快意和艺术苦旅的积淀,是发自内心的感悟和入格归韵的咏叹。假如我浮夸启和先生的诗词是精品、极品,恐怕是对他的不敬与捧杀,但是,令我折服的是启和先生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勤能补拙的为艺追求和德艺双修的艺术情怀。近几年来,启和先生潜心韵律,勤奋诗词,专注于书印诗画一体创作的追求。他以一个艺术家高标准修炼自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用自己的笔墨快意地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以自己的刻刀将自己的诗词铭刻于方寸天地,这是启和先生率先开启的属于自己的书印诗画新天地,使得这场展览对于湘西书画界而言,便具有了新的价值取向和创作引领。
我与启和先生相识,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从学校毕业后,我到团县委开组织关系转移介绍信,一个其貌不扬的青年专干流利地书写令我惊羡不已,那笔漂亮的钢笔字更令我自愧弗如。他正是启和先生。我们因书法而结缘,在启和先生的影响下,参加工作后的我才真正开始了书法之路。启和先生于我而言,有师友之情,更有启蒙之谊。那时我们都很年轻,而26岁不到的启和先生已经是我们县里年轻的文化局局长了。在他的引领和支持下,泸溪县成立了自治州第一个县级书法家协会,特邀州内书法名家开展了系列书法技法讲座,举办了系列书法展览,重点策划了“泸溪县首届迎春书法现场大赛”“泸溪县机关单位春联书法评比”“泸溪县书法集群作品赴州展”,第一次将书法作品量化评分并现场一决高下,第一次将泸溪县书法群体作品推介到州级平台。那几年,泸溪县的群众性书法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并一直走在全州前列。
启和先生于书法研究是专注和专业的。九十年代初,他调任州图书馆馆长,后来又改任州群众艺术馆馆长,在文化部门专业岗位上默默耕耘34年,对于湘西州的书法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勇于探索敢为人先、重视交流推介湘西、热衷公益乐于奉献、培养后学桃李满门,是我对启和先生的概括。组织自治州、张家界、怀化三地书法家成立“五溪蛮风·大湘西书艺部落”,组织成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里耶秦简研究委员会”,组织“北有兵马俑、南有秦简牍——湘西西安书法联展”“沅水七子书法展”,组织“春雨工程边疆行系列书画展览”,组织“湘西自治州群众艺术馆公益书法培训班”等等,每一次活动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启和先生给自己的展览定名为“耕耘——钟启和书印诗画作品展”,四门艺术的排序是相当讲究的。这样的排序,可谓记录了他从事文化艺术的探索历程,更蕴含着启和先生在文化艺术上不断探索、不断嬗变、多歧为贵又敢于集大成的勇气与魄力。所谓艺高人胆大,这样的门类齐全的个人文化艺术展实难多见。启和先生以“耕耘”二字前缀展览主题,我觉得这两个字非常精妙地概括了他之于文化艺术的情感和奋斗历程。在“耕耘”中,启和先生把这次展览定格为四十年砚田辛勤的一次小结、一次未有所获的交流与汇报。而在这篇短文的结尾处,启和先生表示,在艺术的道路上仍将砥砺前行。
邅吾道兮,行者无疆。祝愿启和先生以这次高品位的“四绝”展为新的起点,不断探索,继续进步,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再攀新的高峰,再展新的绚丽画卷!
满庭芳
建党百年感怀
辟地开天,
赤旗引路,
历经百载沧桑。
追寻真理,
黑夜泛曙光。
民主協商建国,
震寰宇,
屹立东方。
雄狮醒,
威风八面,
世界把名扬。
创伟业,
中华崛起,
改革图强。
复兴蓝图绘,
梦想弘彰。
一带一路壮举,
共命运,
同铸荣昌。
谋未来,
巨龙腾飞,
神州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