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佩瑶
北京宋庄,一处展厅陈列着与体育相关藏品,有各种运动会旗帜、火炬、奖杯、奖牌、体育艺术品,琳琅满目。展厅的主人叫李祥,现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体育文化委员会主席,多年来致力于体育文物和体育文化研究。李祥的体育藏品有2万多件,其中有上千件与冰雪运动相关。
收藏一直是李祥的爱好。20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首次申奥期间,从事博物馆工作的李祥参与相关展览工作,并提供自己收藏中与体育相关的藏品参展。也由此,李祥发现了体育收藏的价值,并逐步将收藏方向从古玩字画向体育文化转变。对此,李祥说:“体育收藏是体育文化领域有待开发的宝地。体育收藏品作为体育文化的载体,记载了历史上体育事件的点点滴滴,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在李祥的藏品中,几副朴素的毛皮滑雪板引人注目,这些来自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滑雪板已逾百岁,设计实用,蕴含先人智慧。李祥介绍说:“新疆地区的毛皮滑雪板一般使用马前腿的内侧皮毛制成,当地人称‘察纳’。穿这种滑雪板上山时,皮毛走向与行走方向相逆,增加摩擦力,可以紧抓雪面防止倒滑;而下山时则‘顺毛’,摩擦力小,速度很快。至今新疆阿勒泰地区仍然保留着毛皮滑雪板娱乐项目。”李祥说,过去人们滑雪,多是出于生产生活、甚至军队行军的需要,而现在已经是一项冰雪运动了。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中国东北地区和西部广阔地区冰上活动由来已久。李祥介绍,在宋代,出现了中国关于冰上游戏的记载。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一种游戏叫“冰床”,人在其上,冰床以人力牵引在冰上滑行。明代时,“冰嬉”被列为宫廷体育运动,而清代则是中国古代冰雪运动发展的黄金时期,满族滑冰习俗广为传播,每年冬季,北京都会举行盛大的冰嬉活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一幅清乾隆年间的《冰嬉图》,描绘了当时冰上盛会的热闹场景。到19世纪末期,西式滑冰传入中国,与传统冰嬉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国近代的滑冰运动。
在李祥的众多藏品中,一组老照片让他如获至宝。这组黑白照片拍摄的是20世紀40年代,在延安举行的一场冰上大会。延安时期,中共领导人非常重视体育运动,毛泽东就曾在延安参加过滑冰。在冬季的延安,滑冰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娱乐项目之一。
“那时候,冬天的河面就是天然冰场。为了方便滑冰,人们将开水泼在冰面上,像熨斗一样将冰面烫平。”李祥曾根据照片对当时冰上运动进行走访调查。“那时条件艰苦,冰鞋很少见,人们就将金属板废料加工成冰刀,安装在木板下,再用皮绳绑在脚上成为简易冰鞋。”那时每到傍晚六七点钟后,延安体育协会的百八十双冰鞋就被出租一空。有的人甚至排号到半夜12点,在架上灯火的冰场里滑冰至凌晨。
在李祥的收藏中,有不少新中国成立初期举行的冬季运动会奖杯、奖牌。他介绍1953年第一届全国冰上运动会的奖杯说:“这座青铜材质的奖杯造型古朴,双耳采用商周青铜器的经典造型,奖杯上刻有飞龙纹样,竹节形状杯脚象征比赛成绩‘节节高’。整套设计传递着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这些奖杯奖牌设计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结合。
在李祥看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专业运动员竞技的舞台,更是大众亲近冰雪运动、了解中国冰雪文化的契机。“中国拥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体育活动都有其文化根基。在中国举办冬季奥运会,是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体育文化传承的好机会。”李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