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
(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81)
2020 年由笔者主持的两个项目在参加贵州省优秀设计评比中分别获得了贵州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和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优秀设计奖。两个项目是两种不同时期的产物,两种不同的建设模式,但都是反映着当今建筑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相互关系。
这两个项目的建设背景不同,一个是房地产商开发建设的超高层城市综合体项目,另一个则是由政府平台公司主导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从投资规模上看两个项目均已超过了10 亿元人民币,从建设周期上看一个约10 年,另一个则是在3年内完工。从这两个项目建设周期上看均经历了建筑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他们在策划运营、设计创作上则均体现出不同的特性,值得建筑设计从业人员的思考。
亨特国际金融中心是贵阳市2010 年前后开发建设的为数不多的集商业、5A 写字楼、五星级酒店为一体的超高层综合体公共建筑,全楼高度254m,设置电梯20 台,客房210 间,项目位于贵阳市南明河畔,是贵阳市东出口的地标性建筑,项目于2017 年投入使用,被大众评为代表贵阳形象的十大建筑之一。
整个项目从策划到建成经历了约10 年的时间,期间由于增加高度和酒店管理公司的调整使项目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有句话说“计划不如变化快”就非常适合用在这个项目,建筑功能调整、经营策划的变化、装修风格的塑造使整个项目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中。项目经历过两次规划审批、两次结构超限审查、两次消防设计和一次消防性能化评估,直到结构快封顶时业主还在纠结酒店大堂是放在顶层还是放在一层入口;从时间上看,整个项目跨越时间较长,这期间很多新观念、新思路、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呼吸式幕墙、电动伸缩式雨棚、全自动立体停车系统、内装饰材料和风格上的更新均应用与本项目建设之中,解决了很多使用和技术上的难点。由于业主是房开企业,企业主接触了解技术发展和创新思路上更容易接受新观念且可以从商务谈判上赢得更合理的议价权益,因此在建设成本上也比较容易控制,使这个项目在同时期建设甚至比其后建成的项目更加具备科技感和时代特征。
图1 亨特国际金融中心酒店大堂
图2 亨特国际金融中心宴会厅
图3 亨特国际金融中心建成实景
天河潭景区提升改造项目是由贵阳市旅游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旅游综合体项目。景区距离贵阳市中心区约20km,是贵州少有的集溶洞、奇石、飞瀑、天坑等反映出贵州山地特色,浓缩贵州山水文化为一体的盆景式特色景区。由于景区与省会便捷的交通优势,优质的景观形态,2016 年贵州省将天河潭项目的提升改造列入了当年十大重点工程。
由我院负责设计的部分为景区综合服务区改造范围,具体包括景区停车场(楼)、游客服务中心、景区旅游配套服务区等内容总投资约15 亿元。天河潭旅游度假区综合服务区总用地74 公顷,结合“原色天河,集萃贵州”的设计思想,依托景区内的原生态资源,在主景区外建设以反映多彩贵州和城市变迁文化内涵,展现自然与人文并存的历史风貌的文化设施。规划中采用“一轴:建筑时光轴;一核:湿地景观核;一带:民族文化带”的空间布局,分别展示老贵阳的历史记忆、对自然景观的尊重和利用、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为今后天河潭特色小镇的建设留下伏笔。
项目建设得到了时任贵州省书记程敏尔同志的重视,他多次到建设现场进行调研,为项目的快速建设奠定了基础。在建设期一年后,景区即投入了试运营,又经过一年半建设,规划建设项目已基本建成。这些内容包括:3500 辆车的景区停车场(楼)、游客服务中心、贵阳故事街区、滨水休闲街区、民族风情街区、天星湖生态景观等内容。业态涵盖:旅游集散、商业配套、民俗酒店、文化展示等内容,着重还原了20 世纪20—50 年代的近代贵阳代表建筑组合的贵阳故事街和反映多彩贵州苗族文化风情的民族风情街,使景区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和特色。目前景区正在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称号。本项目建设同时也获得2019 年度的鲁班奖工程。由于项目是由政府主导的平台公司建设,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建设工期,整个项目从策划到运营都被限制在很短的时间内,因此在项目审批、经营策划到景区运营上都考虑得不太深入,虽然建成后反响还不错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也出现了在引入奥特莱斯大型商业卖场后,不得不对原有已建成的旅游配套用房按照商业要求进行局部改造等问题。好在原民族风情街的建设就是按照现代商业街模式设计的,形态结构满足现代商业服务功能,因此改动不算太大,为满足运营商的要求,另外增设了奥莱专用停车场,增设了商业间连廊,增加了用电负荷设计。目前天河潭奥特莱斯已投入运营,为贵阳市奥莱类商业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和样板。
图4 天河潭景区入口实景
图5 天河潭景区入口牌坊实景
图6 天河潭景区贵阳故事街实景
亨特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和天河潭项目,从不同维度反映出时下建设过程中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在项目建设上的差异和存在的问题,这些经历更让笔者感到建筑策划和商业运维在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性,与医院、中小学等公共建筑不同,服务类型的公共建筑除开已明确的功能设计,更应该具备多功能性和可变性的要求,满足社会的发展,通适性建筑的研究应提上日程,符合国家提出的“万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建设功能使用要求。
建筑是人类生产、生活、经营的服务空间,它的使用属性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在目前我国经营模式大变革的情况下,很多建筑在合理使用年限期间中功能不确定性就体现出来,普适性的建筑应该更适合目前的市场需求如:商业、旅馆、餐饮、办公。小型超市等类型应在结构荷载、消防设计、水电设施、综合布线方面进行统一明确,适应多功能模式转化要求。
通过上述两个项目的实践,也是两种不同建设方式的对照,它们在建设过程中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反映出现在我国在工程建设上的现状。如何在尽量短的建设时间内实现商业策划、业态布局、工程设计、运营维护的完美融合,这是对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考验,同时也是值得新时代时期建筑设计探索的方向。